题图来源:《女婿是市长》
有哪些手段能够比彩礼更好地降低婚姻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
知友 | Orz辉
由于我一年之前做性别比方面的研究,所以比较关心这方面的研究,同学结婚也会问问相关行情。
据我所知也许是因为数据原因,关于国内彩礼方面的经济学研究好像没有,关于印度的倒是有,国内性竞争其他方面的研究很多,比如储蓄、房价、豪车、犯罪等等。
当然已经有一年多没怎么看这个领域研究了,不知道最新研究情况,所以我只能说说自己的看法。
楼主这个想法挺合理,可以解释很大一部分彩礼现象,但关于由彩礼导致未婚双方矛盾的现象,个人感觉是解释力是有限的。
比如知乎上有个帖子是关于「10 万彩礼」的,下面骂声一片。
据我所知陕西、安徽很多地方农村的彩礼远高于这个数,我房子的装修工头所在村子彩礼普遍 20w。
我老家县城的彩礼很少超过 5w,可几公里外农村地区的彩礼是 10w 以上。我在西安也很少听说 10w 以上的彩礼。
如果彩礼主要原因是一种情感信号,那么没道理城市的彩礼比农村低。这些村子夫妻双方家庭也没有矛盾,大家都觉得彩礼很合理。
如果大家注意观察知乎上关于彩礼的帖子,会发现大部分关于彩礼矛盾事件的双方,他们不是同一地域的人,双方对彩礼的认识是不一样的。
具体到农村地区,很多人就是认为养女孩是亏本的,不仅仅是女方家庭这么认为,男方也是。这是因为在农村女性权益得不到保护。
传统上村里往往不给成年女性分土地,而是让她嫁出去,到落户的夫家村子分土地。有大量的女生因此就没有分到土地,因此今年总理才会确保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土地权益。
如果女性的土地权益得不到保障,那么她们父母养她们的结果很可能就是晚年得不到保障,这些父母自然会觉得养女儿就是亏本。我周围就有几个女生父母这么认为,因此问男方家庭要很高的彩礼,给女生的弟弟或者妹妹。
哪怕是同样的农村或者城市地区,大家面临的约束条件也不一样。比如据我所知温州很多地方的彩礼很高,起步价 12.8w,但那里往往是将彩礼 +n 多的钱作为嫁妆还回夫家,彩礼在这些地方的作用更多是炫富。
这是因为温州、莆田等地民间融资非常发达,彩礼、嫁妆实际上和奔驰宝马是一样的,是一种关于财富、现金流和地位的信号品。彩礼越高的家庭在村里的社会地位越高,他们家族就更容易融到资。
当然还有很多因素影响彩礼,比如收入差距就会加大彩礼。总的来说,不同地域间,不同阶层间,大家对彩礼的认知是不同的,彩礼也充当着不同的作用。
在很多城市彩礼就是双方父母给孩子家庭的启动资金,双方意思意思的给几万,大家很普通,既没有炫富融资的需求,也不存在儿女养老的保障问题,女生得到的法律保护也足够,因此他们自然很难理解其他地方人们的想法。可当不同地域和阶层的人成为亲家时,这个矛盾就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