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學人Scholar
汇聚优秀学人资源,致力于构建面向大众的交流平台,以传播学人思想,彰显学人精神,展现学人风采。联系、投稿、防失联可添加 xrscholar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基金报  ·  突发!“对无人机车间,发起集群攻击” ·  昨天  
德州晚报  ·  明天,德州有招聘会! ·  2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突然,又爆了!鲍威尔,最新发声! ·  2 天前  
银行螺丝钉  ·  年终奖投资指南(精品课程)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學人Scholar

新书推荐|许纪霖:前浪后浪——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學人Scholar  · 公众号  ·  · 2024-12-21 16:20

正文



前浪后浪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著者:许纪霖

出版发行:上海三联书店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有关中国近代文化史方面的学术专著,论述从1860年代到1940年代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史,中国知识界多种思潮及相关思想流派的源起、发展。作者认为,近代中国的变革,从晚清的洋务运动开始。第一代知识分子如曾国藩、李鸿章等,第二代如康有为、梁启超等,文人士大夫与官僚士大夫发生第一次世代更替。庚子之变后,崛起晚清第三代知识分子,到五四前期,新一代又登上历史舞台,发生第二次世代交替。五四后期,分化出“旧派中的新派”和“新派中的旧派”。1920年代中期,又剧烈分化,形成“绅士”和“名士”,“名士”与“战士”之分。一直到1940年代,这些知识分子,每一代都具有自身鲜明的代际特征。书中,作者一方面注重将知识界置于社会大潮的背景下加以剖析,另一方面也注重多学派、各种思潮内在学理逻辑的分析。全书立论客观、公允,为中国近代知识界以及相关知识分子塑造了一幅丰满的主体群像,也为读者展示了一幅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史图象。可谓作者数十年来研究成果的总结与提升。


作者简介


许纪霖, 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历史系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 地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与知识分子的研究,以及上海城市文化研究,著有《中国知识分子十论》《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安身立命:大时代中的知识人》《脉动中国:许纪霖的 50堂传统文化课》等。其中《中国知识分子十论》一书获得2005年首届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


目录


序言 /001

从精神世界考察知识分子的“前与后” /003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007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三次世代更替 /019

从晚清到民国知识分子的四次分化 /023

第一章 晚清官僚士大夫的自改革 /027

从理到势 : 经世致用的出现 /031

洋务 VS 清流:讲利害还是讲是非 /036

边缘人:口岸知识分子 /041

“制”的变革,究竟是体还是用 ?/044

第二章 晚清的文人士大夫 /051

文人士大夫以及精神世界 /055

两代士大夫的比较 /059

保中国,不保大清 /062

道不同,不相为谋 /067

争夺变法的领导权 /072

保国、保种、保教 /082

戊戌维新是失败还是成功 ?/089

第三章 晚清一代激进知识分子 /097

从体制中分离出来的新游士 /101

走上革命道路的外部因素 /105

排满复汉的族群民族主义 /112

无政府的破坏主义 /118

虚无主义的志士精神 /125

第四章 五四运动中的 “旧派中的新派” / 141

什么是“旧派中的新派” / 145

“老新党”与“新青年”所争的,只是一个态度 /153

两代知识分子争夺话语权的论战 /162

“都市青年”与“小镇青年”的不同态度 /168

第五章 从怀疑到信仰 : “五四”两代知识分子 /179

虚无主义的出现 / 183

四种不同的纵欲与虚无 /187

以行动解决虚无 /199

运动之后的第二波虚无 /209

第六章 “五四”到“创党” : “五四”的激进知识分子 /221

问题与主义论战背后的两种“主义”之争 /226

从“态度的同一性”到“主义”的分裂 /238

从“柔性的主义”到“刚性的主义” /246

复调的马克思主义,还是一元的列宁主义 ?/261

第七章 五四后期知识分子的内战 /285

出身、场域以及与体制的关系 /290

绅士与名士 : “文化惯习”的对立 /303

“语丝派”文人内部的名士与斗士 /312

狂飙一代的“新流氓主义” /323

第八章 五四时期 “新派中的旧派” / 333

留美学生的分化 /337

“学衡派”的新古典主义情怀 /346

理学知识分子 VS 文人知识分子 /355

行为与观念的相悖 /365

第九章 “大革命”和“一二九”两代革命知识分子 /375

家庭与少年经历 /379

学校、学潮与运动 / 385

通向革命的四大精神气质 /401

信仰与组织 / 413

致谢 /427


致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