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
热播剧《我的阿勒泰》大结局,这部改编自作家李娟的同名散文集迷你剧,自 5 月 7 日开播以来就备受关注。
不仅频频冲上热搜,在豆瓣也收获了高达 8.7 的评分。
它主要讲述了生长在阿勒泰的汉族姑娘李文秀一心在大城市追求文学梦想,但屡屡碰壁,被迫回到老家与母亲张凤侠一起生活,并渐渐发现了当地之美,和牧民们相互成就的故事。
《我的阿勒泰》可以说给足了观众治愈。
不管是新疆一帧帧壁纸般的画面,苍茫的雪山,碧绿广阔的旷野,自由生长的牛羊......还是阿勒泰人淳朴的生活,都令人心向往之。
但剧中最打动人的,除了新疆的美景外,还有马伊琍饰演的母亲张凤侠,以及她的“不扫兴式育儿”。
很多人就评价她“精神状态领先 100 年”,她也被网友们追着叫“我的互联网妈妈”和“梦中情妈”。
比如剧中有一段引起了广泛共鸣的对话。
女儿李文秀之前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没用的人,直到她成功地帮妈妈要到了债,才获得了一些成就感。
她和妈妈说:“你看,我虽然笨手笨脚,但还是个有用的人对不对?”
张凤侠没有直接回应她,而是说:
“啥叫有用?
要是没有人用,它就这么待在草原上也很好,自由自在的。”
或许在世俗的评判里,一个人成不成功,会看 ta 是不是考上了好大学,有没有找到好工作,能不能买得起好的车子和房子。
李文秀的文学梦想不断碰壁,在乌鲁木齐打工也被开除,所以她自然也觉得自己是一个“很没用”的人。
可是在妈妈张凤侠这里,她得到了最好的鼓励和肯定:人能松弛的、自由地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成功了,你的价值并不需要通过别人去体现。
剧中还有一处让人印象深刻的情节,李文秀的奶奶走丢了,她特别自责焦虑,但张凤侠也没有责怪她,而是宽慰道:丢了再找回来就行。
因为她知道,比起指责和讽刺,解决事情本身往往更重要。
一句句简单的对话背后,其实还藏着一份“不扫兴式育儿”的温度和智慧。身为 80 后或者 90 后的孩子,我们可能在生活中经历过不少「打压式」的教育。
拿了好成绩后开心地跟父母分享,父母没有鼓励,反而冷着脸说:“别高兴得太早了,继续努力。”犯了错渴望得到父母的宽慰,但听到的却是斥责:“怎么回事,弄成了这个样子!”一位用户在母亲节给自己的妈妈卖了个按摩器,却被爸爸一顿责骂,说她乱花钱,并且让她立刻退掉。父亲可能认为自己为女儿节省了一笔钱,但他失去的,却是一个孩子炽热的爱和心意。
这种“粗暴”的回应方式,也切断了一次孩子和母亲之间情感的亲密连结。
那要怎样做一个不扫兴的父母呢?
想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妈妈的故事。
真幸运我有一双通情达理、不扫兴的父母,他们从小没打压过我,我做点啥都能给我捧上天。我上小学的时候,经常嚯嚯一锅油,用来炸薯片、炸饼干或者炸韭菜,我爸妈只会说我姑娘真厉害,小心点别烫着!四五年级时我做饭菜给他俩送到单位,因为把握不好饭量,最后带去的饭菜只够一个人吃,可我爸还是感动得掉了眼泪。他高高兴兴地领我回家,路上逢人就说,“这是我姑娘给我和她妈妈做的饭,我姑娘很厉害。”小时候我妈就经常采用打压式、挫折式教育,比如说谁谁多厉害,考了多少分,却从来不会肯定我的进步和努力。我上大学的时候去做兼职挣了些零花钱,就在母亲节的时候给她买了一个特别好看的定制水晶摆件,里面镭雕的话都是我自己写的,那也是我第一次送她礼物。那个礼物到现在都躺在我家柜子里……十多年过去了想起来仍然能够感受到失望和难过。但庆幸我没有变成这样的妈妈,我会不停地肯定我的孩子,发现他身上的小亮点、小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