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优恪对于茶饮料的实验室测评结果,涉及绿茶、红茶、花茶和乌龙茶的检测结果以及实验室测评流程。同时介绍了成品瓶装茶饮的制作过程和工艺,并给出了一些健康建议。最后,文章强调了选择优质茶饮的重要性,并提醒消费者注意饮茶健康。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茶饮料测评概览
优恪对市售热门茶饮料进行了实验室检测,涉及绿茶、红茶、花茶和乌龙茶。主要负面影响因素包括人工合成甜味剂、食用香精、人工合成磷酸盐以及含糖量高。
关键观点2: 茶饮料国标与产品对比
部分茶饮料产品并未在瓶身标签标注茶多酚含量,而根据茶饮料国标,茶多酚含量是评价茶饮料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一些产品未达到国标中的茶多酚含量要求。
关键观点3: 负面清单解析
含糖量高、食用香精和甜味剂等问题成为茶饮料的负面因素。这些成分的使用对健康可能产生一定影响,消费者应关注并选择更健康的茶饮料产品。
关键观点4: 成品瓶装茶饮制作过程
成品瓶装茶饮制作过程包括茶叶提取、装瓶、套瓶和装箱等环节。消费者通过了解制作过程,可以更好地选择健康、优质的茶饮产品。
关键观点5: 健康建议与选择优质茶饮
优恪推荐消费者选择不含糖的卓越级(A+)产品。对于儿童,应避免饮用含咖啡因的红茶。孕妇在摄入咖啡因时应注意适量。此外,自己动手冲泡茶饮可以做到健康少糖,是更好的选择。
正文
天风吹醉客,乘兴过山家。
云泛龙沙水,春分石上花。
茶新香更细,鼎小煮尤佳。
若不烹松火,疑餐一片霞。
明代高应冕《龙井试茶》
今日春分,二十四节气之一。传统意义上来讲,春分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物候阴阳相半,昼夜平均,寒暑相平。
春分时节,茶韵悠悠。茶谚云:惊蛰过,茶脱壳;春分茶冒尖,清明茶开园。春分前后,茶芽吐新,是采制春分茶的最佳时机。此时,气温适中,雨水充沛,使得茶芽肥硕,茶叶浓绿而柔软,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高,茶味也鲜活,香气扑鼻。
我国是茶的故乡,而茶也是作为国饮出现在各种场合。茶叶因富含抗氧化物质——茶多酚以及儿茶素等有益物质,深受各类人群的喜爱。而超市可以直接买到的,有着淡淡茶香味儿,口感不似茶叶苦涩,反而有着一丝甜味的茶饮料成为老百姓众多饮料中的又一选择。
今天优恪君给大家带来25款绿茶、红茶、花茶以及乌龙茶等成品瓶装茶饮料实验室测评。
文末还有彩蛋哦,一瓶茶饮料是怎么诞生的?我想你会感兴趣的。
绿茶,常常和保健、抗氧化、降脂这些名词一起现身。绿茶饮料,以自然、清新、建康的姿态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的粉丝。
红茶,色泽红艳,香味馥郁,在茶界,最有格调的恐怕就数红茶了。慵懒的午后,来杯红茶,开启“一叶一世界”的散漫时光,最是惬意。
茉莉花茶,“在茶香中,品味春天的气息”,这赞誉非清新舒畅、香气清婉的茉莉花茶莫属。
乌龙茶,要说既有红茶浓鲜味,又有绿茶清芬香,就不得不提美誉颇多的乌龙茶。
优恪选择了市售热门的7款绿茶饮料、9款红茶饮料以及9款乌龙/花茶饮料,会同德国专业实验室完成了本次检测。从检测的结果来看,人工合成甜味剂、食用香精、人工合成磷酸盐以及含糖量高成为最主要的负面影响因素。
检测标的
:
市售热门成品茶饮料产品
报告适用人群
:
成品茶饮料适用人群
检测标准
:
由德国专家团队参考中国、欧盟、世卫组织的标准以及国际科研成果制定,可能高于中国以及欧盟标准。
实验检测机构
:
位于德国柏林、汉堡、斯图加特、法兰克福以及其他欧盟合作实验室检测机构。以下是实验室内部取景实拍参考。
优恪检测的商品,品质水准通常会高于国标
(目前仅检出一例低于国标)。在国标基础上,如果一款产品没有或仅有轻微的缺陷,就可以获得最高评级:卓越级(A+)。在产品满足国标的前提下,缺陷越多、负面影响越严重,评级将会越低。
大家好,我是恪(kè)宝。喜欢本期测评和优品,可以猛击评论或“好看”支持我们哦~
从专业角度来说,一款真正的茶饮料应该是以茶叶提取液、浓缩液或者速溶茶为原料加工而成,其中必然含有茶多酚、茶多糖、咖啡碱等真实茶叶的有效成分。
在茶饮料国标中,茶饮料可以分成3类:茶饮料(茶汤)、复(混)合茶饮料和调味茶饮料。3种类型的茶饮料中茶多酚的含量不同,茶饮料中的茶多酚含量要高于调味茶饮料。
国标《GB21733-2008茶饮料》中对茶饮料茶多酚含量的具体要求如下:规定茶饮料(茶汤)中茶多酚含量应大于等于300mg/kg,其中绿茶、乌龙茶、红茶和花茶的茶多酚含量分别应大于或等于500mg/kg、400mg/kg、300mg/kg(具体见下表)。
根据优恪团队对中国成品茶饮市场的调研,市售热门的茶饮只有少数几家企业在瓶身标签标注了茶多酚含量,多数企业并未标注。其中,“东方树叶”红茶、茉莉花茶、绿茶三种茶饮料的茶多酚含量分别大于等于180mg/kg、280mg/kg、480mg/kg(据调查,不同时期版本茶多酚含量标识存在区别)。对比茶饮料国标,东方茶树的产品均低于国标,不能归为真正的茶饮料。其他品牌更不必说,基本上均为调味茶饮料。
“茶饮料国标虽规定茶多酚含量,但没有强制要求标签上标注茶多酚含量,因此,部分企业对茶多酚含量上打起了‘擦边球’,其深层原因在于茶多酚含量太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如是说。
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指南建议,成人和儿童每天的“游离糖”摄入量建议不超过50克;如果进一步降低,每天约25克,则会带来额外的健康益处,比如有助于减少龋齿等。减少糖的摄入量也有助于预防Ⅱ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另外,通过含糖饮料摄入糖后,可能会减少人体对其他营养物质的摄入,导致不健康饮食、体重增加,并加剧非传染性疾病风险。研究表明,与含糖饮料摄入量较低的儿童相比,含糖饮料摄入量较高的儿童更趋于超重或肥胖。
如果一款产品糖分添加量介于50~100克/升之间,也就是250毫升产品中糖分添加量超过12.5克,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日摄入量25克的一半,优恪就会认为其含糖量“高”。
• 含糖量非常高(超过100克/升)——降2级
• 含糖量高(50~100克/升)——降1级
• 含糖量正常(0~50克/升)——不降级
通过添加食用香精、香料,厂商可以让一些原本气味欠佳的食材味道更鲜美。几毫克或几克的食用香精就可以改善一公斤食品的口味。至于其中使用的究竟是何种食用香精,那就是厂家的商业秘密了。一般来说,消费者只能从包装标注上对“天然香料”和“食用香精”进行区分。
真正提取自香料植物和动物的纯天然香料非常昂贵,相比之下,人工合成香精成本极为低廉,同时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此外,即使是“天然香料”,也可能只是由食品工业中留下的有机成分如果皮、纤维等残余配以真菌生成。
按照欧盟有关法规,此类利用食品工业有机废料生成的香精,也可以在产品上标示为“天然香料”。换句话说,“天然草莓或菠萝香料”并不一定来自这些草莓或菠萝,只要原料为天然物质就可以。
很多人认为,低卡路里或零卡路里甜味剂的使用,让人既可以享受甜食,同时又不必担心发胖、龋齿等健康问题。但是,甜味剂真的能满足这些愿望吗?目前,除了确认不会引发龋齿外,对甜味剂所带来的其他健康益处尚无定论。
早在20多年前,德国ÖKO-TEST就提出了 “人工甜味剂让人发胖” 的观点,并对其健康风险提出了质疑。此后,很多研究也表明, “人工甜味剂可以让人保持苗条” 的说法不成立。而对于甜味剂是否会致癌或诱发心脏病,学术界的意见并不统一。
由此可见,含甜味剂食品并不是减肥和控制体重的灵丹妙药。真正减少甜食摄入,才是硬道理——即逐步减少饮用含糖量高的饮料,并在日常饮食如茶、咖啡和甜品中尽量少加或不加糖。
从实验室出来,我们大致了解了市售热销的成品茶饮品质状况。
如果你意犹未尽,请跟随优恪君再走一趟,作为彩蛋,优恪君为大家准备了独家的茶饮工厂参观。
大家知道,各茶饮品牌产品的定位、配方以及工艺不尽相同,优恪君带着大家走进工厂,希望以此作为参考,深入了解茶饮制作的工艺和流程。
重复一下:每个品牌和工厂的茶饮制作工艺不尽相同,仅供大家参考。
1. 提取
真正有情怀的茶饮产品,当以真正的茶叶提取酿造工艺而自豪。
从乌龙茶、茉莉花或绿茶,所有的茶饮都以从茶叶中直接酿制而成为最佳!
工作人员将茶叶倒入提取器中,随着茶叶飘香,置身其中你或许都不知道这是茶还是香水工厂。
提取器可以装满超过100公斤的优质茶叶,用热水淋浴并连续搅拌以便实现均匀提取。此时,我们最好不要靠得太近,因为你一定不想落入这沸腾的热茶中!
茶叶冲泡并从茶叶中提取后,将进入到下一个制作环节。工厂的朋友不会告诉我们这需要多长时间,因为这是有关行业秘密的事情。
“无论您喜欢哪种茶,在这里所有口味和品质都被原封不动的保留下来。”工厂朋友们引以为豪的介绍到。
他们确实做的很精细,并且严格遵循据说是来自日本的质量控制协议 ,技术人员每小时采样一次,确保每批产品具有正确的味道,颜色,气味甚至pH值。 他们打趣的说:你一定以为你在化学课里学到的东西,永远不会派上用场!
2. 装瓶
看到图中瓶子的变化,你一定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在成型过程之前和之后的茶饮塑料瓶!这些预成型的瓶子首先在烤箱中加热,一旦塑料变软,它就会在模具内膨胀,几乎就像你吹气球一样,变成你在商超看到的瓶子的形状。一旦瓶子冷却,茶饮立即被装入瓶子中,因此整个过程完全不会接触于任何形式的污染。
3. 套瓶
在没有亲眼看到这一过程之前,我也和你一样,想知道瓶身标签是怎么完成包装的,同时还要确保它们即使没有最微量的胶水也能保持牢固。 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它们的套瓶和密封过程来解释。
套瓶速度可达每分钟500瓶,这意味着套瓶是以与机枪射速相同的速度射向瓶子。
4. 装箱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制造过程中的最后环节。工厂使用了先进的自动包装技术。纯自动完成,无需人工操作。机器通过程序对瓶子进行分段,确保24个瓶子进入每个纸箱,然后密封运输!
对于繁忙的人们,相较于其他饮料,茶饮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优恪君推荐大家选择不含糖的卓越级(A+)产品。
对于儿童来说,本次测评的红茶饮料均含咖啡因,儿童不宜饮用。
对于孕妇来说,有研究表明,怀孕期间高剂量摄入咖啡因会有不利影响。
流行病学实验显示,怀孕期间摄入适量咖啡因(少于300 毫克/天,即5-6毫克/公斤体重/天),不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
按照送检茶饮产品的咖啡因含量来看,适量饮用不会造成危害。
针对含糖的茶饮,容量过大的包装可能会诱导消费者一次性摄入过多的糖分,从健康角度出发,消费者应尽量选择小型包装的含糖茶饮产品。
最后,如果条件允许,优恪工程师团队建议大家尽量自己动手冲泡茶饮,这样可以做到健康、少糖。儿童可以饮用配以果汁但没有额外添加糖的花草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