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手游那点事
致力于做一个“有观点、有态度”的游戏产业媒体!我们不是最好的,但我们会更好的,你值得拥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手游那点事  ·  莉莉丝的“大DAU”策略终于浮出水面了! ·  2 天前  
手游那点事  ·  “35岁,别人在做《黑神话》,而我在开滴滴……” ·  10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手游那点事

“35岁,别人在做《黑神话》,而我在开滴滴……”

手游那点事  · 公众号  · 手游  · 2024-10-01 21:54

正文

文 / 手游那点事 恶魔摸摸猫

你的35岁是“天命人”,还是吗喽?
前段时间的某个周六,我从家里打了辆滴滴回公司加班。

虽然是周末,但当车穿过广州天河时,依然遇上了那熟悉的堵车感。百般无聊的我,拿出了笔电,一边放着某款游戏新品的PV,一边看着待会的线上采访问题。

这时候,前排的司机突然转过头问道,“你们做游戏的是不是周末都要加班呀?”

呃,我显得有些尴尬,正当打算解释下,游戏媒体与做游戏之间的区别时,又转念一想后者的加班好像更狠,就不禁闭上了嘴巴。不过,司机大哥也没有追问下去,反而讲起了自己的故事。

故事比较老套:他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选了热门的计算机专业,毕业还进了个规模可以的互联网公司;努力卷了几年,做上了部门组长,然后撞上了疫情,迎来了裁员潮,优化完手下后,又轮到自己毕业。靠着降薪,拿到了几家小公司的offer,最后又因为年纪太大(超过35岁)被一群年轻毕业生加AI工具给淘汰了。

一段职业经历,从天河的科韵路讲到了海珠的新港东,把我给听沉默了,只好岔开话题问他怎么现在来跑网约车了。

“去年年底就找了个新公司,但还是没做下去,一个是钱不到位,二也是年纪大了,有家庭小孩卷不动了,不像你们年轻人周末还能回来加班”,司机大哥顿了顿又说,“现在跑滴滴也辛苦,就时间自由点,再加上车是以前买的,否则同样干不下去。”

后面,我们又聊了一些关于游戏行业的话题。大多时候都是他在说,讲自己现在玩的《DNFM》,孩子手机里面的《蛋仔派对》,以及那个省吃俭用,为《黑神话:悟空》所买的PS5主机。

期间有句话让我印象挺深刻:“听说《悟空》团队的平均年龄都挺大的,那感觉游戏行业没有35岁危机呀,假如我年轻时候选择入行沉淀个几年,现在应该不愁找工作吧。”

听完之后,虽然下意识地想要反驳,但还是打开手机查了查——制作人冯骥42岁,美术总监杨奇39岁,核心团队平均年龄35岁以上......于是我又不禁沉默了。

最后,一直到下车,走到公司我都还在思索这件事——游戏行业真的存在“35岁危机”吗?

诚然,从整个大环境的舆论氛围来看,“35岁危机”似乎是一个行业共识。

一方面,近几年游戏行业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厂商们都倾向于勒紧腰带过日子,连腾讯、网易都将“降本增效”放在了嘴边,而米哈游也在反思自己的扩张行为。

另一方面,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游戏行业内诸如客服运营、买量投放等相对下游的岗位都逐渐被替代,相关的职位越来越少。比如,我身边某些做了好几年买量投放的大哥已经待业一年多了;甚至我了解到的,还有家公司全面转向AI,连美术岗都裁掉了,只保留几个外包。

(AI画图)

简而言之,厂商们不需要招这么多的人了。与此同时,每年入行的毕业生却越来越多,他们拿着更少的薪资待遇,加着更久的班,“你不干,有的是帕鲁干”的场景不止存在于游戏里面,更是现实生活的缩影。

这些都让35岁的游戏人成为了厂商眼里那个性比价没那么高的选择,每当裁员潮来临时,首当其冲便是他们。

但如果真的只是这样,游戏行业感觉就是另一个娱乐圈,大家都吃着青春饭。而游戏行业另一个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是:绝大多数时候,项目经验、行业见解这些决定性的核心能力,其实都与从业者的年龄挂钩。

就像刚刚提到的《黑神话:悟空》团队。如果从立项算起,冯骥、杨奇他们恰好是在35岁左右这个时间点才明白自己想要做什么游戏,也才有成熟的能力、成熟思想去将《黑神话》给实践落地。

什么,你问年轻时候他们在干嘛?——在拍《斗战神》玩家暴揍策划的视频。

相关的例子,在海外游戏市场里面更加常见。例如说,做出《合金装备》《死亡搁浅》的小岛秀夫今年已经超60岁了;而开辟“魂游戏”赛道,掏出《黑暗之魂》《只狼》《艾尔登法环》等游戏的宫崎英高,同样年过半百了。

特别是前者,还在社交媒体上表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的理解力和洞察力会越来越强大,并且不会对他的创作产生任何负面影响。

如果你觉得这些只是PC、主机行业,那么再来看看手游:蔡浩宇,87年出生,2020年《原神》公测时,他33岁;陈星汉,81年出生,12年开始做《光遇》时,就已经30多岁了;还有35岁创立紫龙游戏的王一;40多岁成立乐府互娱的前《少3》制作人程良奇......

由此可见,年龄对于游戏人来说,其实又并不是个问题。反而以内容制作的目光去看,往往更长的年龄会有着更多阅历,更精准地把握玩家用户的心理需求,也意味着更多的成功机会。

总而言之,在我看来,“游戏行业是否有35岁危机”这一问题的答案,恐怕因人而异,各有不同。它比起行业认知问题,或许可能更像是个体发展的思考:如何让自己始终保持竞争力?怎么适应行业的变化?怎么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人?

35岁可以是个门槛,是个深坑,同样也能是个台阶,是个舞台。

那么,你们有想过自己35岁的时候是怎么样子的吗?超过35岁的读者们,又是否满意当下的处境呢?欢迎评论区内聊聊。

—— 点击下方公众号名片,即刻关注我们 ——

———————  Ps  ———————


手游那点事近期为游戏圈同行们开启了【新交流群】。新群专门用以日常交流、最新消息交换、圈内八卦、干货分享、和游戏唠嗑等。有兴趣一起聊聊行业的朋友可以加微信328624956或cxx2744,添加时请备注公司和职位。


———————  End  ———————


行业交流 / 行业爆料 / 合作沟通 / 加交流群:

请加微信 cxx2744 或 328624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