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冷炮历史
三观尽毁莫流泪,冷吧渡你入正途~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鱼羊史记  ·  男人对女人有这4个反应,说明真的动情了 ·  7 小时前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李伟 | 中晚唐辽代天德军史事考释 ·  4 天前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冯小红 邵世臻 | ... ·  3 天前  
历史大学堂  ·  女人动情后,才会有的表现 ·  2 天前  
朝文社  ·  套现45%,97岁李嘉诚新年“大撤退”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冷炮历史

全民大练兵:戊戌变法中的清朝基层政论家巅峰

冷炮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21-01-14 07:49

正文

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冷炮历史】

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


自从满洲八旗问鼎中原,朝廷对民间或者低层官员的上书议政就采取严厉压制态度。哪怕你的目的只是想歌功颂德,也会因大拍当朝皇帝马屁而犯禁之罪。 况且处罚极为严厉,轻则流放抄家,重则当即处斩且全军诛连。直到风雨飘摇的晚清时代,不但帝国本身财穷智竭,还在甲午战争中输给自己所看不起的日本。至此,颜面尽失光绪皇帝才勉强做出决定,启用维新派进行戊戌变法。

但这种接纳民间士子进入中枢,就是对“民间禁止言事”祖制的突破。 毕竟,变法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广开言路。允许士民司员直接上书给皇帝,提出自己对变法的意见。结果,许多早就憋了一肚子学问的民间理论家,便成功等到这300年来的巅峰时刻!

戊戌变法的导火索 就是举人们的公车上书


由于事情的直接源头就是甲午战争失败,所以国防始终是晚清士民会关注的头等大事。 尽管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都对当时流行的现代化军事改革一窍不通,更没有实操层面的任何付出。但依旧不妨碍自己大开脑洞,将自己多年来能触及到的只言片语都拼凑起来。进而用融汇古今的真知灼见,彰显出高人一等的谋略水平。

比如家住湖南永州的举人何某就认为,应该将全国的科举武生都组织起来。 只要让他们在各自的家乡办团练,大约可组织起40-50万人的团兵。朝廷只派出教练官培训,武器则由地方团练自己采办,经费则可通过地方加增额外捐税的方式解决。

晚期时代的某地方团练照片


无独有偶,住在山东登州的于某也认为时局混乱。 所以每个农民都要练习作战,自己掏钱购买1杆火枪。平时交由本地的习武科举生们统领,等到战争爆发就可以在正规军身后助战。

前内阁中书涂某则也就相关问题积极上书。 他提出要朝廷求招募东三省的职业猎户、潮汕海岸的渔民疍户,将这些长期散落在民间“中华特种兵”都编练入团。但目的不仅仅是对外作战,还要防止这些人被对手抢先雇佣。

民间高手也一直是清朝士子热议的话题


当然,也有摸准朝廷脉络的翰林周某。 他在自己的上书中提出,可以在每个大县练民团500人,而中等地方县是300人,到最小的县则缩减为200人。主要选拔健壮男子,每月给3两白银的口粮补贴,并交给当地的知县统领。目同样不是为抵御外国侵略,而是防备这些人民起义生事。因当时的清朝政府屡屡战败,闹的各地会党武装都蠢蠢欲动。但传统的绿营军又编制不足。所以,周某提出这个应急之策,不过是朝廷议论多年都无疾而终的老大难问题。

此外,还有些人提出编练团练的具体办法。 然而,只要真正落到具体操作层面,就能看出这些民间理论家们的真实水平。 譬如在户部当实习生的周某在折子里提到,要在全国广泛建设防垒,并由当地民团负责驻守。如果需要列阵对敌,就在阵前安排铁牌车防弹。每辆车都安排3人推行,后面再布置2人发射毛瑟步枪。倘若敌人继续来犯,团练就可按八卦方位去排长蛇阵出击。因为刀矛类武器是西洋国家的军事空白,我国民间去自有好手,足能一当百。骑兵因为不能举铁牌出动,就应该可考虑用铁片护胸,可防敌之枪炮!

冷兵器 始终是清朝民间理论家们所不能割舍的情节


与之情况类似的还有户部江西司的杜某,他觉得可将一乡百姓都编为上中下三等。 其中上等乡兵用洋枪作战,中等乡兵只能用鸟枪射击。唯有最下等者使用刀矛藤牌类冷兵器,专门学习纵跳之法。经费由各地祠堂向乡民筹集,且每年都要考核一次,以便做到有事调用。

更有人企图借这股潮流来浑水摸鱼,让自己达到升官发财最终目的。 其中典型便是贵州平越的举人州某,他建议朝廷不如召集3000名天下壮士充当敢死军。用一年的时间练成,并在战争充当先锋。但因为要求由自己全权负责训练和领导军队,所以很自然的被光绪等满清上层给置之不理。

德国陆军也引起了部分民间理论家的兴趣


至于如何训练好已有的正规军,民间理论家的主意就更多了。 比较常见的主流观点,就是让武科考试弃用弓箭大刀,把科目改成洋枪洋炮。还有人提出,能将各地的八旗和绿营军都改用德国陆军操典训练,并效法全套的普鲁士军官教育和预备役制度。

不过,任何思潮的诞生,都会迅速激起与之对立的反面。 所以,就有家住直隶的某书生向皇帝建议,撤销在清军各营中雇佣的洋教练。其一是担心洋教练尽窥我军虚实,所以是容易泄密而不得不防。其二,就是指责教练训练的清军士兵,在面对日军时也能“空放枪炮”,可见洋教练根本没用。

北洋舰队的洋教官们也被理论家拉来背锅


持类似观点的还有户部候补主事陶某。 他煞有其事的支出,福建水师明明在当年的马江海战中与法国人军舰数量持平。最后竟然会全军覆没,一定是法国工程师日意格在造船时故意捣鬼,把火药舱建在桅杆后,便于本国盯着那里狂打。至于甲午战争中的大东沟海战失败,也是因为德国军火商行贿,继续卖给北洋舰队黄色火药,而不是新式的栗色火药。此外,德国人汉纳根和教练马格禄,都不是海军出身,属于滥竽充数。所以,朝廷将来选用洋兵洋将,还需要在这方面多加谨慎。

身为国子监学正的黄某则觉得,洋人腿脚屈伸不方便且力气又小,所以只敢远处放枪。一旦被我军冲到面前,就只有引颈受戮。 洋人打仗猛是猛,但大都是娇贵的老爷兵。前排还在放枪,后排就开始吃肉喝酒。只要一举打败他们的前排,就能让洋人落荒而逃。甚至连他们的铁甲舰也不难对付。因为其甲板较高,所以火炮打不到水面的小船。完全可以建造体型极小的皮划艇,每艘都载上3名能游泳、跳跃和善用短刀的健儿。战时用20条小艇围攻1艘铁甲舰,就可获全胜!至于洋人的骑兵,居然要开枪射击之前必须下马,到时候就用步兵冲击就可全歼。

理论家们还提出用大量小艇 围攻高大的铁甲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