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 BTC 逐步成为医生和患者关注的焦点。虽然 BTC 全球发病率并不高,但我国是 BTC 的高发国家,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临床上 BTC 患者在确诊时大部分已处于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因而药物治疗是大部分 BTC 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
[1]
。
近年来 BTC 领域新型抗肿瘤药物发展迅速。免疫治疗方面,已有研究证实在晚期 BTC 一线治疗中,免疫联合化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获益,现已经成为标准治疗方案之一
[1]
。例如在全球 Ⅲ 期 TOPAZ-1 研究中,初治晚期 BTC 患者随机接受度伐利尤单抗 + GC 或安慰剂 + GC 方案治疗,在中位随访时间为 41.3 个月时,两组中位总生存(OS)分别为 12.9 个月和 11.3 个月(HR 0.76,95% CI 0.64~0.91),3 年 OS 率分别为 14.6% 和 6.9%,度伐利尤单抗的加入为晚期 BTC 患者带来显著的生存获益且安全性数据良好
[2]
。KEYNOTE-966 研究对比了帕博利珠单抗 + GC 和安慰剂 + GC 在晚期 BTC 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显示两组中位 OS 分别为 12.7 个月和 10.9 个月(HR 0.86),2 年 OS 率分别为 24.6% 和 19.2%
[3]
。KEYNOTE-966 研究结果再次证实免疫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 BTC 具有临床意义。
此外,对于高度微卫星不稳定/错配修复缺陷(MSI-H/dMMR)BTC,尽管尚无一线免疫治疗相关数据,但考虑到免疫治疗对 MSI-H/dMMR 实体瘤显示出的良好疗效
[4]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胆道恶性肿瘤诊疗指南 2024》推荐此类患者可选择免疫治疗
[1]
。
靶向治疗方面,在晚期 BTC 二线治疗中,多种靶向药物临床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突破。目前,针对 FGFR2 融合、IDH1 突变、BRAF V600E 突变、HER2 阳性、RET 融合等靶点都有相应的靶向药物推荐
[1]
。在晚期 BTC 的二线治疗中,单纯化疗的有效率不超过 10%
[5]
,而使用靶向药物治疗后,患者治疗有效率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因而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于这些靶点的检测和筛选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