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弯道超车”说了这么多年,真的有中国汽车企业对海外品牌实现完全超越了吗?
没有。
从21世纪初的几年到2018年,我们投入了太多的乐观情绪,中国汽车企业们却没有真正实现“质”和“量”上的超越,即使我们在新能源时代当中担当了全球领头羊的先锋角色。
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剑拔弩张,前几年的野蛮生长造成了一系列的资源浪费、资金浪费与人才浪费。而历史规律毫不客气地告诉我们:从
“汽车大国”变为“汽车强国”必有阵痛,市场经济规律会让技术落伍的企业不断退出历史舞台。
对于中国汽车企业而言,
2019年新能源国家补贴政策的正式施行,再次吹响了这一次“大洗牌时代”的集结号。
截至目前,中国大陆境内已有
486家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注册在案,品牌影响力、技术沉淀与实际产销量参差不齐。这么多车企,能有一半活下来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在
2018年首届中国新能源汽车高峰论坛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工作部副主任王成预测: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将达到700万辆,约占乘用车市场份额20%。不过,市场将在这7年内自然淘汰数百家既没研发能力、更没有可观产销量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谁将率先被刷下来?代工品牌首当其冲。笔者首先要阐述一个关键点:代工不是罪,成本才是罪。因为选择代工模式的新能源车企,完全没办法控制成本,昂贵的电池、电机、电控三大件都要经过外采,整个制造流程和品控流程都受到代工厂商的控制,而自己手中只剩下一样东西
——品牌。开玩笑了,您这么一个新品牌,知名度约等于零,市场价值极低,根本没办法学
耐克
、
苹果
玩转代工模式,又谈何品牌价值呢?
据外媒报道,中国正在制定一项新的
“代工管理办法草案”,要求被代工企业须满足以下条件:
1、过去3年内,在国内的研发投入至少达到40亿元人民币;
2、过去2年内,全球纯电动乘用车销量至少达到1.5万辆;
3、代工合同至少签3年,且同一地点的代工年产能至少达到5万辆;
4、企业需有高达数十亿人民币计的实收资本;
5、最多只能由两家车企为其代工。
如果以上代工管理条例最终出台,将让大量暂无资质且研发投入不足的新能源造车新势力彻底无法翻身,所有投入都只能变成
“PPT造车”笑话。目前,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
蔚来
汽车基本符合以上苛刻条例,而绝大多数造车新势力却无法支撑起如此庞大的支出。
政府为什么要出台如此严厉的管理条例来管理
“代工模式”呢?这与目前大量造车新势力脱离重工业基础,直接找代工厂生产不成熟产品的现状有关。代工厂无法保证其代工产品完全符合原先设计的标准,而造车新势力的零部件设计本身就不甚精良,再加上代工管理、代生产模式的高出错率,“代工模式”逐渐成为了“劣质产品”的代名词。
可是,乘用车生产资质如此稀缺,那些真正有技术实力的造车新势力怎么实现规模化生产呢?办法不是没有,比如博郡汽车与天津
一汽夏利
、爱驰汽车与
江铃汽车
的
“合资模式”,就是部分造车新势力另辟蹊径提前上岸的量产化新方式。短短几个月,博郡汽车和爱驰汽车都顺利拿到了生产资质,避免成为新能源汽车“大洗牌时代”的牺牲品。
博郡汽车与爱驰汽车的
“转正”之路都颇为传奇,博郡汽车与天津
一汽夏利
拟成立合资公司时,前者出资约
10亿元并占有主导权,后者以整车相关土地、厂房、设备等资产、负债出资,占有小部分股份。这让博郡汽车在日后开展研发与生产工作时,不仅保留了尽可能多的资金进行研发,还拥有了其他新势力梦寐以求的生产资质,稳定可靠的生产体系,更获得了强而有力的主动权与控制权,可谓一箭三雕。
爱驰汽车以
17亿增资收购江铃控股(陆风汽车)50%股权则是一种“迂回拿资质”的解决办法。合作双方均有江西省国资背景,此番合作多为当地政府为推动当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而促成。借此,江铃控股上饶分公司10万辆的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顺其自然地装入了爱驰“腰包”。
而对于更多还未拿到生产资质,研发投入不足甚至融资困难的新电动车企来说,新
“代工管理办法草案”的出台,或意味着一场淘汰赛将正式来临。
创业从来没有易事,而创办一家新能源车企,更是比蜀道还难的
“地狱模式”考题。曾经的胡润百富榜第31位,曾经的胡润IT富豪榜第8位,曾经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37位,都属于个人资产总额高达420亿元的贾跃亭。只不过这位大富豪只花了短短2年时间,就成了全中国唾弃的欠债老赖,这一切都源于新能源车企初创项目的资金链断裂。
造车新势力缺什么?缺人才,缺土地,缺技术,缺厂房,缺知名度
……说到底,都是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问题是没钱怎么办呢?那谁都帮不了你。可是,2019年已成为中国经济的寒冬,冷得“热钱”都不热了,风险投资人纷纷自保,谁又肯与造车新势力们同舟共济?
有,但困难时期的大额风投只会投向技术领先型的企业。今年上半年,地方国资、央企资本、产业资本带着
135亿新融资再次扑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其中
蔚来
汽车拿到了最大的一笔
100亿元,博郡汽车成功融资25亿元,爱驰汽车则融到了10亿元。
在外界不断攻击
蔚来
汽车,媒体恨不得天天发蔚来负面消息的这些日子里,
100亿对于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蔚来而言,不只是资金链上的坚固一环,更是业界信心重建的坚固一环。对于仍在种子期的博郡汽车而言,25亿元则是一笔巨额的资金,足以支撑这家技术流走向的企业继续壮实自身硬实力,而这笔投资是带有国际、国内资本(包括央企、外资、私营、地方等产业资本)支持下的企业行为,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可持续性,足以帮助博郡脱颖而出,逐渐成为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之一。
当然,风投不是越多越好,拜腾汽车就曾经表示,集团很谨慎地引入每一笔风投资金,不让自己手上的股份被过早、过多地被稀释,以免将最终的奋斗成果拱手相让给资本方。可见,资金链上的这些风投,不够用时就成了
“乐视模式”,必死无疑;过多时又面临股份稀释,拱手交出主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