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
编辑:联盟菌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且24小时后方可转载!
7月31日,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了《鄂尔多斯市**医院(鄂尔多斯市**研究所)医用耗材(含试剂)、药材智慧供应链(SPD)服务及集中配送项目废标公告》,
由于递交响应文件的供应商不足三家,本项目废标。
鄂尔多斯市**医院始建于1979年,是一所集蒙医医疗、科研、教学、蒙药制剂为一体的
国家三级甲等蒙医综合医院
。医院设为一院三部,总建筑面积63112平方米。
8月9日,
扬州市第三**医院
医用耗材智能化管理平台及院内配送服务(SPD)项目,因同样原因终止采购。
再往前还有
吉林省肝胆病医院、珠海市人民医院、周口市中心医院、安宁市医疗
共同体
以及
文山市紧密型医共体
等。
去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9部门联合印发有关文件,启动了新一轮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而
SPD系统可实现对流通全过程追溯,增强流通环节透明度
,
一度被认为是解决医疗腐败的一种有效路径。
但随着越来越多医院SPD项目
因监管缺失的问题被通报
,与其核心理念精细化管理背道而驰,
被当做反腐“利器
”
的SPD项目,也开始引起多方监管的注意。
新型SPD模式异军突起,
国药、华润等巨头一路高歌猛进
开源证券研报显示,截至2022年10月,
在开展医疗器械SPD项目的公立医院中,三级医院占比76%
。2022年,医疗器械SPD项目在全国公立医院的渗透率约为5.5%。
SPD市场未来发展空间较大,预计2025年规模有望达135亿元。
在高速增长的SPD市场中,据中物联医疗器械供应链分会统计,
目前87%的SPD项目由医疗器械商业企业(华润、国药等)运营
,其中又以
全国性商业公司
和
地方区域龙头公司
为主。
如国药一家巨头
,在2023年前三季度统计医疗器械SPD项目中的占比就达到了恐怖的41%。
数据来源:中物联医疗器械供应链分会
在此之下,我们看到两条极端的路线。
一边是大型企业“一路高歌”,包揽数家医院未来3-5年的耗材采购配送市场
;一边是中小企业、经销商失去竞争力,无缘大批项目的争夺……
然而,商业公司集物资经营与管理为一体,同时掌握供应与采购业务,对医院来说是一个潜在的内控风险制造方,可能会
使院方采购自主性受影响、采购业务被绑架,管理角色被弱化。
这也导致不少业内人士开始担心,
SPD模式下医疗器械商业公司”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形成非公平商业竞争。
这并非杞人忧天,而是实实在在的隐患。
快速扩张背后问题频发!
多地出动,大批医院SPD项目被“透视”
此前,山西省药监局的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检查通报中,
多家医院因就因在耗材SPD下充当甩手掌柜,监管缺失的问题被通报
。
还有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发布《关于巡察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指出
该院耗材SPD项目中涉及“统方”问题
。
在耗材SPD项目下,医院与合作方在物资需求、物资供应、医院审批等环节的信息实现共享。
但是,
过度的信息共享
,极有可能会导致医院由于信息系统的泄密(如统方),引发相关的廉政风险、管理危机,衍生出一种更为隐蔽的腐败行为。
因此,
在西安市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一些大型三甲医
院SPD项目的招标公告中,就明确要求:
投标人不得与招标人存在业务关系。
百强医院的选择,无疑也为各医疗机构规范院内管理提供范本,
成为各医疗机构选择SPD的风向标。
其对SPD招标信息提出明确限制性要求,也
向外界发出信号
:药械商业流通公司参与医院SPD管理一定程度上存在弊端,回归服务本质的第三方SPD更符合大型医院的发展需求。
当然,除了院内监管趋严,
地方审计局也开始加入了这场整治行动。
不可否认,在DRG/DIP付费改革等政策的强力驱动
下,SPD模式以其精细化管理的显著优势,是我国医疗机构尤其是大三甲医院的优选路径。
但不容忽视的是,
当前SPD项目所暴露出的漏洞,如同一面多棱镜,折射出制度执行、数据监管及运营效率等多方面的问题
,同样需要尽快解决。
否则,以精细化管理为傲的SPD,
同样有可能异化为新型‘垄断’隐患......
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