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要围绕东北市场玉米期货和现货的价格波动进行了分析。文章指出,市场处于冰点,价格可能继续下跌,但作者认为玉米市场不会崩溃,下跌是市场行为和情绪发泄的必经之路。文章还提到了市场存在的各种问题,如深加工行业的恶性竞争、储备库的收购策略、贸易商的心态以及农民卖粮的困境等。同时,文章也指出了市场的一些不合理现象,如缺乏真实有效的数据、税收增加等问题。
文章描述期货和现货价格走到冰点,有可能再次深跌。东北市场的收购价格再次跌破2000元大关,最低价格已经来到1980元。
文章指出东北市场存在的问题,如深加工行业的恶性竞争、储备库的收购策略、贸易商的心态迷茫和农民卖粮的困境等。同时,也提到了市场缺乏真实有效的数据和不合理的税收增加等问题。
作者认为玉米市场不会崩溃,下跌是市场行为和情绪发泄的必经之路。作者呼吁真实有效的数据和改善普通人的收入以及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刺激消费的基础。
文章最后提到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强调需要更加理性和真实的数据来看待市场,同时改善普通人的收入和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刺激消费的关键。
凄凄冷冷凄凄的冰点——不论是期货还是现货,再次走到了情绪中冰点,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吗?不,非常有可能再次砸出一个深坑,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无指的黑洞,真狠啊!
你以为只有我们是这样的行情走势吗?不,大洋彼岸的那个国家也是如此,说明什么?现在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整个地球人都在战斗,都在挣扎中。
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必会在这种“旋涡”中被市场洗得你要死要活的!也必定会被市场打得鼻青脸肿!您是下一位“尸兄”吗?玉米的暴风雨来临!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是2024年12月17日,东北港口的收购价格再次破“2000”元大关,这是即上次跌破2000后第二次破冰,最低价格已经来到了1980元,会不会继续下挫?不知道!
但从期货来看,还在向下继续探底,何时到底,谁也不知道!
1)东北深加工
——你落我也落,大家比赛式落价,谁先落价,谁才是当下“赢家”,
门前没车刚刚好,有车就落价,一边在“情绪”上占领高地,一边在行业内成本恶性竞争
。
2)东北储备库
——一边开库收购,一边暂停收购,一边落价收购,一边不尽人意,
宗旨:市场化收购,又想调节市场,又不想多花钱,又想有话语权,反正您说了算
。
3)东北贸易商
——
一边想要抄底,一边停止收购,一边瑟瑟发抖,一边手中玉米倒挂,一边没有出口,对市场既迷茫又失落,玉米之路在何方?
4)东北农民
——卖了怕涨价,不卖怕落价,
赚钱是少数,不赚是多数,价格刚要企稳,又发布粮食总产首次突破1.4亿斤,给当前市场雪上加霜,丰产与丰收总是背道而驰!
综上,当下的东北市场是一片哀怨之声,难不成玉米真无药可救了吗?
但,个人认为玉米崩不了,这段时间的下跌属于市场行为,需要情绪的发泄和释放,也是必经之路。
同时,
东北这么大量级玉米
,你让它在
短短几个月内
就全部
销售殆尽
,
相当于把一个胖子撑死
,要知道——
不吃会饿死人,吃多会撑死人
。
所有人,都在“
善意
”的劝解
所有农民朋友卖粮
!咋卖?
东北三省一区
的玉米在
年前不到40天的时间内全部都卖完
?这玩笑是不是开得有些大了!
表面是“
善意
”,其实是“
伪善
”——因为,
根本不契合实际
。一年12个月,全年(深加工+饲料)都在吃玉米,而不是只吃几个月!
裤衩子已经破烂不堪
现在市场整个希望和寄托放在“烘干塔和贸易商”身上,可贸易商现在什么样,大家都心知肚明——裤衩子已经破烂不堪!
1)贸易粮因为期货与情绪共震
,
出口越来越窄,越来越不顺价
。
2)吉林色选机开始流行
,
优质玉米大量围堵储备库
,导致直属库开始落价,把优质玉米价格也拽了下来,
本来破玉米就多,这下好了,好玉米也完犊子了!
3)手中没有合同或订单,谁都不敢轻举妄动
!特别是
黑龙江地趴粮大军还没有冲击市场,想想就后怕!
4)南北两地的贸易商心态都已经被短期市场行情折磨得如“惊弓之鸟”!
谁手中有小玉米,
都怕咬手,都想往外甩。
5)南北港玉米库存创历史新高
,高粱大麦没有减少,
需求只剩深加工一家独大
,更要命的是
产区最少最少还70%的玉米在农民手上
。
综上,市场种种消息已经把贸易商压得喘不过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心底拔凉拔凉的!难不成玉米真就要“填海”才符合它最终的宿命吗?
扯,都是美丽的扯!
1)整个市场天天谈供需
,
请问市场需求有多大?谁知道?你知道,还是我知道?
2)如果玉米真的多得要剩下
,请问
为什么还要进口玉米,大麦高粱等农作物?
3)都在谈供需,为什么不谈产需
,
难不成深加工不用玉米了?还是猪不吃食了?
4)国产玉米已经跌破进口玉米价格
,
市场中还有比玉米更有性价的能料原料吗?
5)天天谈老龄化
,
特殊三年刚刚过去,瞬间就老龄化了?瞬间人们就老了?
根本的原因是
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