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正反读书
有许多文章用着白岩松的名字在流传,但他说这都不是他说的。只有他书里的那些文字,节目里说的那些话是他认可的。在这里我们只传达最真实的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正商阅读  ·  好的人生,离不开这三个字 ·  昨天  
正商阅读  ·  好的人生,离不开这三个字 ·  昨天  
冯唐  ·  时间管理法,帮你开启松弛人生 ·  5 天前  
学习强国  ·  把花种在门外 ·  5 天前  
洞见  ·  近期尽量不要随便网购 ·  1 周前  
洞见  ·  人生建议:让自己转运的66个微习惯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正反读书

白岩松:为何中国人不爱古典乐?

正反读书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4-28 16:31

正文

听岩松的观点,品岩松的态度,读他最真实的想法!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岩松白说



文:白岩松 | 图:Pinterest

转载请在后台输入授权


古典音乐里有最普泛、最不易改变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白岩松


为什么中国人不喜欢古典乐?

是什么在阻碍中国人喜欢古典乐?

其实这事儿得怨我们自己

白岩松老师说了:

古典乐不需要懂,好听就行了! 








曾经有很多人,都向我表达了这样的疑问:“白老师我听不懂古典音乐。”

 

这是横亘在中国人和古典音乐之间最高、最厚的一堵墙,比西安的城墙还要高和厚。我曾经也面临过这样的情况,后来能够走近古典乐,是因为我不再抱有这种看法。音乐不是为了让人懂的。你要问我懂吗?我也不懂,但这并不妨碍我和古典音乐有20-30年的交情。

 

我对音乐有一个定义叫:文字停止的时候,音乐才开始。就意味着音乐不是为了表达主题意义等任何文字能表达的东西。如果我听不懂,我就拒绝,那太遗憾了。


喝茶你懂吗?你会否因为你不懂,就不喝茶,就不能品出某一口的滋味。茶不是为了让你懂的,是为了让你喝着舒服的,这是一种天然的味觉。古典音乐也是这样的概念,当你用“懂”来衡量的时候,大多数人就无法靠近这个概念了。古典音乐不是让人懂的,她是用来感受的。我们万事都要求懂、求意义的概念来自于中国教育的失败,意义把我们所有人都害惨了。因此养成了大家,包括我在内,什么事都非要说出个一二三四,但是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东西没有标准答案,不能用“意义”和“懂”来衡量。

 

为什么你会爱上一个人?你说不清楚。我爱上她是因为身高167.5公分,他是和我相配的星座,我精确地计算过我们适合谈恋爱,我俩生出的孩子能够最好……有这样谈恋爱的吗?也许有,但是很少。爱是一种感觉,是你从小到大的某种意象。你会喜欢上什么样的人,这都是缘分。你看,中国人在这一点上明白着呢,不再用“懂”去衡量了,而是一种缘分,你和音乐也是。


△盛中国版《梁祝》磁带


我上大学的时候,和很多年轻人一样也不懂,干着急,觉得不懂层次就不够,那时候就玩命听,连《梁祝》也整不明白。突然有一天,同宿舍的广东同学寒假回来带了一盘磁带,封面一打开,有很长的介绍,每一分钟哪个乐器代表什么,说得清清楚楚,我一边听一边看,全懂了。这块是封建恶势力,这块是美好爱情……当时我那个高兴啊,彻底懂了。从此我再也不听《梁祝》了,因为他所有的魅力消失了。懂了,也死了。



大家都知道马勒是作曲家,但他安身立命的本领是做指挥,他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指挥家之一。他有一次指挥自己的曲目,对一个乐手喊起来。


马勒:你快一点!

乐手:指挥先生,您昨天让我慢一点。

马勒:是吗?我今天觉得你就该快!


自己的曲子,昨天和今天,居然会有不同的感受,连作曲家对待自己的作品都如此,我们呢?你以为你懂了就懂了么?

 

当你懂了的瞬间就错了。




高处不胜寒,其实是外在塑造的东西,古典乐让大家都颤颤巍巍的。

年轻时,我是流行乐的狂热爱好者,我写过中国最早的流行音乐史,我也是摇滚乐的发烧友;过了30岁后,我依然在听这些音乐,但古典音乐越来越多。随着阅历的增长,对于有词的东西就越来越淡了。成长的时候,我们看到“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你”,“朋友之间越来越陌生是因为礼貌”这样的歌词你当然会有触动,这些歌词在刺激你,像一把刀子切割你,督促你成长。少年时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你长大了就说“天凉好个秋”,一肚子的心事,一但聊起来的时候,就是都算了吧,这天儿不错啊。年轻的时候会喜欢那么多有词的东西,等到有了一定阅历的时候,你的内心里全是词,超越了那个阶段。



我不喜欢把音乐分类,拿谁高谁低来做判断,音乐有各种各样的好,古典音乐的历史当中,创作了大量的垃圾,被历史淘汰,留下来的才是经典。我不太喜欢Classical翻译成古典音乐,“经典音乐”这个名词稍微好点,因为是被留下来的。古典音乐就是我们此时正在经历的时代,还没有完成大浪淘沙的过程。你不觉得披头士(The Beatles)诞生的时候石破天惊,今天听起来已经像莫扎特了吗?邓丽君倒退30年大逆不道,谁敢听就要没收录音机,你要是偷偷地从广东带一个磁带,就能跟黄赌毒画了等号,但如今邓丽君的歌已经古典成了中国人的乡愁,全世界中国人只要听了邓丽君的歌,就能回到故乡。这就是流行音乐正在向着古典音乐方向转变,但现在还没有完成这个过程。

 

音乐的不同类型都有很多伟大的东西,谁也不要说谁高谁低,好的那个永远好,比如杰克逊(Michael Jackson)的歌,绝对是未来的经典,并不比古典音乐低,他同样是一流的。

 

叶嘉莹先生今年90多岁了,一直在研究中国的诗词,她说小词大雅。诗都是宏大的篇章,词里有琐碎的心情,我总结了八个字:“骄傲有诗幸亏有词”,在词里有中国人错综婉转复杂多样的内心世界。贝多芬的交响曲就是他的诗,他的弦乐就是词,所以他一个人就是有诗有词,才立体。有人说老柴太滥情,旋律太好听了。好听没罪啊,全世界芭蕾舞曲有谁能超过他?好多人说没办法欣赏勃拉姆斯,因为太严谨,我觉得各有各的好,没必要分高低。


△英国逍遥音乐节盛况


我特意去伦敦参加了一次逍遥音乐节,买了最便宜的票,5磅,40多块,指挥和演出阵容都很强,位置在场地中间,可以躺着、站着、吃东西。英国专门设立夏季逍遥音乐节,就是为了拆掉概念中横亘在古典音乐和公众间的门槛。让我们不禁思考,都说古典音乐高雅,我觉得这就离死不远了,什么东西到了拯救的地步,就快死了。

 

中国餐饮永远死不了,网络不能解决中国人吃的问题,顶多吃点三流的快餐,互联网能让你花25分钟把这俩馍掰到符合标准的地步,送去再给你接回来吗?只要这个问题不解决,西安的餐饮就死不了。因为是活在你身边的文化,这就没问题。我特别讨厌“高雅艺术”这个词,因为是被供着,就和死差不多了。高雅吗?我不觉得,我去佛罗伦萨,我去了芭蕾舞发源地,在一个小餐馆里面,生意太好了,伙计们只能踮着脚尖在人群中送酒送肉,慢慢发展成了芭蕾舞,请问高雅吗?


古典音乐就是那个时代的流行乐,词诞生在中国的时候不就叫小词吗?正经文化人都不好意思沾,因为流行音乐啊,柳永不就是方文山吗?但是现在词,对此时的你我,雅吗?今天立起一个高雅严肃的概念,就是约束我们自己。


△海顿纪念馆塑像


严肃音乐?我觉得很多的作曲家一点都不严肃,特别搞笑。海顿的《惊愕交响曲》严肃吗?那个时候维也纳有很多附庸风雅的人,天天吃饱喝足到音乐厅里睡觉。海顿搞了个恶作剧,突然在巴洛克式的曲风中Duang一通乱敲,那帮哥儿们全醒了,四周看看赶紧鼓掌。他严肃吗?严肃这两字害了大家。

 

“严肃音乐”,“高雅音乐”这些名字我一个都不喜欢,音乐只分为好听的和不好听的。真正的经典没几个不好听的,我们是为了好听而来。现代医学早实现了让你什么都不吃,吞一堆药丸子就能活命,为什么你不接受呢?因为食物好吃啊。这是唯一可以把握的每天的幸福。好音乐也是,所有留下来的音乐都好听,只是你没有去靠近它。

 


古典音乐会伴随你的生命历程,在你不同的阶段等着你。音乐是一生的陪伴。古典音乐里有最普泛、最不易改变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为什么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古典音乐就结束了旺盛的创作时代,进入到繁荣的演绎时代?



第一是作曲家

 

因为几百年的古典音乐把人类的情感写尽了,创作不出新的东西了。就像70年代-90年代中期,是华语流行音乐最伟大的时代。现在为什么唱歌的人越来越多,可唱歌越来越少,因为也是把人类的情感写尽了。有人经常问我,如果有个时光穿梭机,可以让20岁的你来到现在的时代,你来不来?我说不来,你们的歌太难听了。我的成长正好经历了那个华语流行乐最辉煌的时期,它真的堵了后来人的路,所以古典音乐也一样,把人性的悲欢离合的东西写得差不多了。说句直接的话,古典音乐经过了100多年的演绎和录音时代快速的成长,由单声道到现在留下了无数伟大的演绎、伟大的作曲者,从贝多芬、莫扎特、马勒到肖斯坦科维奇等等,经过了几个时代,穷尽了,我们通过这些伟大的作曲家,直接针对我们的人性、自然、音乐中各种形态,完成了全面的创作。



第二是演绎者

 

从立体声时代的开始,无数伟大的艺术家把这些停留在乐谱中的音乐一一演绎到了极致,现在只能查缺补漏,很难在宏观上再超越已经拥有的历史最高点,比如贝多芬交响曲依然在录很多版本,但凡是个指挥家,不录一遍从贝一到贝九就觉得不成功。但问题是,单声道的时代已经被指挥家达到了最高峰,到了立体声时代又是一个高峰。这些高峰,给我们留下了一笔财富。我20多年淘碟的时候真心疼啊,弗洛伊德(Pink Floyd)的《迷墙》210元,那时候我工资一百多,想想当时我在北京外文书店得心疼成什么样,买古典音乐得110-130元。现在你们简直幸福死了,50张最经典的演绎,750块钱,原版的,而且是被精挑细选过的版本,但现在的人却不听了。


第三就是受众

 

梁漱溟老先生曾经说过,人一定要解决三个关系,人和物,人和人,最终是人和自己内心的关系。归根到底,始终要面对和内心的关系,尤其人到中年,前方依稀看到死亡的影子,精神方面的需求正随着物质的满足快速的生长。

 

我认为,中国正处在一个折返点。中国人是不可能无限制地再吃下去的,在物质生活已经丰富到糟糕的情况下,精神需求能不增长吗?中国人最难照料的不是你的胃,而是你的这颗心。中国人现在最大的不幸是不会与自己相处,把自己放在一个高速运转的陀螺里头,才觉得踏实。一旦闲下来,就掏手机,就要把你所有无聊的时间都填充掉。那么请问你活着干嘛?你错过了人生中很多很多美好的事情。



读书、喝茶、听音乐是人和美好自己相处的必需品。好的音乐是和自己相处的最佳方式,现代的中国人,选择非常多,趣味在减少。我是个音乐发烧友,买了一套不错的音响,有人说这多贵啊,好几万块钱,但我觉得这是世界上最便宜的东西。我一天听4-5小时,一用就是N多年,这几万块钱是便宜还是贵啊?你们花1万块买个包一年才拎了三次,哪个便宜哪个贵啊?我觉得此时的中国人算不过来账,每天用的东西特别不舍得花钱,却在面子上偶尔用一次的东西特别舍得花钱,您才是奢侈,我这便宜极了。我每天才几分钱,但是我保证了每天四五个小时水平极高的聆听。


咱们天天在这钢筋水泥的森林里听得大多数都是噪音,为什么在自己独处的时候不给自己的一段时光听最美好的声音呢?最重要的是,要听到自己的内心和人生。在音乐中,有我们所有的心情。


古典音乐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好,让你独自相处的时候知道怎么相处;同时,当你不好的时候,痛苦的时候,音乐是解药,音乐是陪伴。


所以,古典音乐会让你更好;同时,在你不好的时候,让你变得好点儿。



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岩松白说



【合作、转载、授权、投稿】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或发送留言给后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