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关注!
二叔说市的定位
公众号一直只是作为我个人兴趣,无论是对市场还是对业务,稍微留下点思考分享一下。之前和蔡行在2017年虽然搞了个《罗博白蔡炖资管》,由于用的是郑老师个人身份证登记的不方便,所以我在2018年末用自己身份证注册了个,虽然是观众不能留言的阉割版。
“
二叔说市
”一路走来,还是一直有自己的坚持:
1、说真话、讲行业干货
2、接地气,主要是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相关领域的观察
3、合规底线思维,只代表个人观点,更不讨好任何人和机构
因为讲真话,很多哥们都说我经常放炮,有时让行业裸奔,甚至可能会挡人财路不大好吧。
我没这么想,首先要做个好人吧
。正是由于行业自媒体都喜欢带货,所以容易带歪。
行业里正是由于讲真话稀缺,所以弥足珍贵。
2016年底,我在出差回来的飞机上写了篇关于债券代持和业务冲击文章放朋友圈(那会没开公众号,是word文档),被业内疯转,第二天一大早被会领导请过去“
喝茶
”,结果领导们其实很重视,提的一堆业务意见并采用了,并跟我说以后写文章每篇都发给他们。所以我觉得,只要坚持底线说真话,提建设性意见不都挺好么。
我平常有时间就写一篇,同时带动下旁边的小伙伴们没事写写。没有固定周期更新,如果出差和工作忙,就基本没空写,更新就比较慢。
很多朋友也好奇,是不是我写文章需要耽误很多时间?
我的同行朋友更会问,是不是加班都是由于写公众号?
我公告下吧:
过往一年在3C工作的日子里,基本上都是10点之后下班,而加班主要是在搞投资研究和调仓之类(我不能保证我的业绩,但是我敢保证我对待所有账户都是尽责的)。
但是,要我写一篇3000字内的公众号文章,如果数据都有的情况下,我基本只要一小时内即可结束。
不过我看了下,这两年断断续续也写了快100篇了。很多朋友说,你这啥内容都有,干货很多,但是没有整理,就显得比较乱。是的,我确实得承认:我从来没有讨好过观众。
关注二叔说市的朋友们
目前关注“二叔说市”的粉丝数大概27000个,离顶流还很远,但每周都在增加;说实话,粉丝数量对我来说无感,不是我目前的追求。我也没想过商业化,尽管一堆券商、基金和其它自媒体找我带货。比起粉丝数之类,
我更希望我的文章被大家分享,让更多的同行和老百姓看到,这样才对他们正确认识这个市场,认识基金,以及如何理财有帮助
。事实上,过往也是这样,我文章的传播第一大渠道都是朋友圈转发,而不是公众文推送。
其实我在后台能看到关注我的朋友的微信名和头像,
我的受众基本上全是同行,客户们很少,因为太干涩难懂
!关注我的号最早的是,做债券投资和研究的,做债券交易和销售的;后来是公私募基金投研的同行;再后来写了两篇北京学区房的,来了一堆地产中介(我估计后来都取关了);最近基本上是财富管理赛道同行的销售,各个银行、券商和三方的,因为你们的名字和穿着太明显了。
有朋友在后台聊过天,说“二叔,你写的都是中文,但是基本看不懂”,“能否浅显一点”,“说人话行否”,“不要讲这么多了,直接说买什么,怎么买吧”。。。
哈哈,我之前确实没怎么在乎客户们或者非同行、非专业投资者的感受。您要知道,投资经理写科普文章,基本是很难的。我已经很努力了,真心的,我现在写文章已经尽量讲白话。以后希望多讲点“人话”。
“
二叔说市
”改版再出发
今天看了下,之前的文章确实还挺杂的,更没有整理,小编们都是志愿帮我排版(感谢他们)。今天得空,我自己来稍微整理下内容和框架,大概如下:
1、讲讲对市场的看法(股市股票、债券、宏观经济、信用、房子之类)
2、对各类型基金的深度解析(涉及公私募股票基金,量化,CTA,债基信托与银行理财等,最后加了个FOF和家信)
3、对资产管理业务变革的思考,对财富管理行业发展趋势的思考,以及投资者教育
每个版块内容都还不少,其实很多都不讲究时效性,啥时候都适用。
我把所有文章都分类整理了下,为了方便大家回看,大家可以直接在公众号底部点击翻阅
。可能未来我还会加入些其他内容过来,比如买房啊,保险啊,商品期货啊之类,真是很多人的刚需。说句吹牛的话,这些我确实还真深入研究过,如果我写一篇房子或者保险的,应该也是爆款。
很多朋友也会问,
为啥不写写关于市场走势、个股推荐、基金推荐之类,弄个组合就更好
了,我也懂这是大家的最大痛点,也是财经类文章的最大需求。确实不好意思,因为我平常的工作是投资经理,我还是尽力避免这类潜在合规冲突可能(
领导们和合规同事没封杀我个人公众号,已经很开恩了
)。大家有需求,只能私聊,更欢迎找我们销售同事。
我先这么改版,目前离user-friendly估计还很远,欢迎大家提意见哈。
干货,一如既往
不用打赏,多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