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公子的人生记录仪
世界很大很精彩,值得好好度过。读书写字、理财投资、健身运动、旅行美食,一个都不能落下,请努力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OpenAI思维链并非原生#【#GPTo3 ... ·  昨天  
新浪科技  ·  【#华为小艺助手接入DeepSeek#,此前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公子的人生记录仪

聊聊企鹅这些年对我的影响吧

三公子的人生记录仪  · 公众号  ·  · 2017-08-04 11:25

正文

点上方蓝字可加关注

微信号: sangongzi0906

期待我们成为朋友

01


我这代人对于腾讯的最初印象应该就是QQ,在那个上网费都是几十元的年代里,我看着身边土豪朋友穿梭在网吧,玩着一个叫做OICQ的神奇宝贝,可以跟不认识的陌生人成为朋友。对于我这类口袋里不会超过5块零花钱的人而言,很羡慕。


我记得班上有位土豪朋友跟我关系不错,她还送过我一个QQ号码,可对我毫无用处,上不起网。后来她为了带我见世面,教我在网吧学电脑。去一次都是大几十元的消费,我承受不了这种烧别人钱的压力,就把这个号码还给了朋友,也没有贪念过那个小企鹅。


真正意义上开始拥有自己的QQ号是在读大学之后。记忆中这个号码也是朋友送我的,感觉那个年代,走在时代潮流的朋友,手头都有很多号码。大学校园外最旺盛的地方就是网吧,任何时候去,都是乌压压一片人,排队等机子是常事。


大学期间我对于QQ没有太多好的印象,因为我总是被盗号,朋友给我一个新号,我去网吧玩上几次,然后就登陆不了。然后再跟朋友要一个号,很快又被盗号。记忆中,至少换了五个QQ号码,才消停。


在我7年的读书期间,我并不算QQ的深度用户,日常聊天功能使用不多,这归咎于我天性对陌生的东西排斥,所以用QQ认识更多陌生人的功能基本无效。上网吧最主要的功能是浏览门户网站,看电视剧,亦或者读小说。


至于QQ邮箱,也用的不多,早期用HOTMAIL,后来又用163,只有这两者不好用了才会想起来还有个QQ邮箱,然后有趣的是,这么多年下来了,目前还在使用的竟然是QQ。


读书的时候,QQ就经历了好几轮的重大变革,我都属于后知后觉的那类。什么Q币、Q秀、QQ音乐完全不知道,QQ宠物也只见同学玩过。最被朋友吐槽的是,“偷菜”风靡全国的时候,我竟然毫不知情,一直到我工作了两三年,看到同事吃饭的时候交流“偷菜”经验,才知道有这么个游戏,当时颇被人嫌弃。


作为一个不玩游戏,不擅长跟陌生人聊天的我而言,QQ最让我喜欢的产品是空间。我喜欢它带给我的私密感,我可以把所有的情绪表达都写在空间里,并且选择不为人所见。QQ空间让我有机会把强烈的表达欲和害羞的脾性融合在一起,这个空间属于我自己,任由我发挥,任由我装饰,它更像我的储藏室,放着很多不为人知的青葱故事。


读《腾讯传》的时候,看到小马哥寻求腾讯变现的艰难岁月,我就在想这些年有没有不知不觉掏钱买过QQ的什么虚拟服务,想来想去,还真的没有。除了今年为了群掏了200元外,在这之前,没有充过Q币,没有买过会员,没有买过音乐版权,没有升级过什么装备,我连QQ游戏都不玩,真不可思议。


我整个读书年代,绝大多数的娱乐和烧钱都贡献给了城市各角落碟屋、看各种类型的电影,沉迷无数的美剧和日剧。


02


工作之后,QQ的作用开始凸显了,它传输文件的能力太强大,以至于整个工作群都在使用它,大家依靠“群”来发布各种信息,下载文件,以及讨论工作上的难点。


2010年即便发生了3Q大战,然而人在情怀和实用性面前,依然会选择实用性,对于我而言,没有什么东西比搞定工作更重要了。


即便在今天,用QQ来处理工作依然是我原来工作体系中最常用的工具,日常文件走QQ接收,重要机密文件走腾讯通。


在2012年之前,QQ在我眼中是无数个工具中常用的一个,但并不认为它足以改变我的生活。更因为毫无投资的概念,腾讯这家公司在我眼中,也没有什么意义,感觉就是一个擅长“复制粘贴”的庞大公司,然后跟着朋友一起吐槽它。


对现实生活中那些常使用工具的漠视,让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错过投资好公司的机会。


但是2012年之后,情况不一样了。微信的普及改变了几乎所有人的社交模式,大家都在主动自发的传播微信,朋友圈的出现也彻底扭转了微博当时独霸天下的局势。


微博以开放的姿态让大家获取了很多信息,微信以封闭的方式让自己有了在朋友之间展现自我的机会。


此外还有一点很重要,在一个网络时代,流量比打电话发短信便宜太多了。对于上班族而言,这是最触手可得的小确幸。


当然最改变我命运的东西是微信公众号。


一个最初只是为了多一个渠道卖我的《工作前五年》那本书,却没有想到公众号开启了一段不可思议的自媒体时代,也没有想到这个以价值观认同而聚合起来的圈子,能够激发我一直不断地写下去,认识了无数的朋友,调整着自己的成长轨迹,甚至改变了人生的走向。


我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微信公众号,我的生活会变成怎样。当然微信公众号是另一段回忆,以后有机会在复盘。


03


作为一个反应迟钝的用户,我来梳理下自己对腾讯的认识。


1、这是一个润物极度细无声的公司,很多产品会如同水一般融入到生活中,一旦使用上手,就甩不掉了,即便不上心,总归会不自觉的用着,然后被影响了整个生活模式。


2、这是一个复制粘贴功能做的最好的公司,网络上不常有段子说,任何产品前面加上QQ二字,就成了腾讯自己的产品,然后再把对方逼到无路可走。然而从策略来说,这又是非常稳健的方法。用小马哥的话来说,“后发是最稳妥的方式”。腾讯活到现在,这“后发”起了巨大的作用。


3、这是一个无孔不入的公司,生活中几乎方方面面都能看它的身影,我们能够想到的一切生活需求,它似乎都可以提供。我们甚至还没有想到的需求,它也可以创造出来,然后让我们被动的“需求”。


4、这是一个让我们变得越来越懒的公司。基本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需求在当前是可以做到了,“出门不带钱包”的日子也过了很久了,“不用买车也能有豪车接送”的享受也并不昂贵,科技的便利通过一个又一个绑定在手机的APP里被释放出来,我们正在变得越来越不能吃苦。


然而有趣的是,据我观察,那些努力让大多数人变得越来越懒的人,正在变得越发富有,然而变懒的人是否收益了呢?


如果说生活变得便利,让一些人节省了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把精力放置在更有挑战性的事情上,那么“便利”对这些人是有价值的。


不过也有很多让人变懒的东西,并不是生活的便利,而是大量杀时间的娱乐活动,各种激发人欲念的互动,人更愿意享受当下的愉悦,释放内心的欲望。从投资人角度来看,这样的产品意味着收益,但对于使用者而言,或许是另一层意义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