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阿里开发者
阿里巴巴官方技术号,关于阿里的技术创新均将呈现于此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阿里开发者  ·  毕业入职一年拿下软考高项并申请E类人才攻略 ·  2 天前  
白鲸出海  ·  字节败诉后Lemon8 ... ·  2 天前  
白鲸出海  ·  中国互联网出海一周头条 ... ·  3 天前  
白鲸出海  ·  被OpenAI主推、拿下50万用户的“套壳工具” ·  5 天前  
企名片  ·  新质生产力|赞塔(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阿里开发者

毕业入职一年拿下软考高项并申请E类人才攻略

阿里开发者  · 公众号  · 科技公司  · 2024-12-10 08:30

正文

阿里妹导读


本文记录了作者考取软考的复习过程、备考时间线和一些经验总结。

为什么考软考

杭州人才认定:在杭州的打工人应该都了解,杭州市的人才评定福利待遇是很丰厚的。从A类到F类,每个级别的人才都会有相应的福利。其中,E类人才是我们大多数人稍加努力就可以够到的人才类别。

E类人才:E类人才目前有多种评定方法,其中我们能够接触到的副高职称评定资格+相关成果(论文或专利)或者年薪50w+。评定上E类人才后,在杭州每个月可以发2500的租房补贴,总共可以领5年,即最多可以领取15w。

软考的定位:软考是国家认证的可以以考代评的水平考试。换句话说,通过了考试就不再进行职称资格的评审工作,相当于拿到了软考证书就具备了评副高职称的资格,进而就满足了上述E类人才评定方法的必要条件之一。

时间线


整体时间线

自己备考的整体时间线如下:


随缘复习(2023.8.19~2023.11.25)

准确地讲,自己在2023年的7月(刚毕业入职)就已经了解到有软考这个东西,也知道软考可以用来评定E类人才,由于花32买了本教材,想凭借自己读书期间养成的考试习惯把它拿下。但教材拿到手的那一刻我傻眼了,发现教材比我预想的要厚很多(跟板砖一样)。
这里我选择考试科目是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选择该科目的原因是在2023年,该科目一年可以考两次,上半年考挂了下半年可以接着考,而系分、系架一年只有一次,如果没考过时间成本很高。(注意:2024年新的文件中规定高项一年只能考一次,系分、系架一年有两次)。大家在备考时需要考虑到这个因素。

由于刚毕业自己也没有什么项目经验,书本中的知识点自己学习起来非常吃力。于是就到B站上找了公开课听一听。B站上也确实有一些不错的公开课,自己进入的是大匠老师的课程。听了几节课觉得讲得蛮细致的,于是就开始跟了(这里建议大家多找几个老师的课听一下,横向对比一下看看自己更适合哪个老师的风格)。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6Y4y1S7Eh/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些课程也进阶的内容也基本都要收费。于是我斥“巨资”,买了大匠老师的课程。开启了自己的复习之路。

之后自己每个周末没事的时候在家刷B站看视频辅导课(每周跟着听一两章的内容)。
其实在23年11月有一次考试机会,但当时觉得自己复习得非常浅,肯定考不过,于是也就没去考试。
(再次为这300元报名费感到心疼💔)
11月那次考试结束后,由于离次年考试还有整整6个月的时间,再加上工作也开始忙起来了,自己也就开摆了。


正式复习(2024.2.18~2024.5.26)

自己正式开始软考备考的时间点应该是在24年过年回来开始上班。当时自己的管理知识储备是:对项目管理的十大过程组有个初步的认识(大概知道下表中各个过程是干啥的),对于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人工智能,大数据,计算机组成原理)有一定的了解,但也都是停留在知道是什么上。对于有计算机知识背景的考生而言,这个时间点开始完全够了。如果是非相关专业同学,建议提前一个月左右过一遍基础知识。
不过那个时候,自己已经有了半年的工作经历:和产品battle过产品方案,向pm、老板汇报开发进度等。其实这些都是项目管理知识点对应的实践经历。有了这些经历,自己在学习相关知识点的时候立刻产生画面感,从而对书本中的知识点有更深刻的理解。

一轮复习(2.18~3.18)

一轮复习给自己定的计划是:花一个月时间(当然也只有每个周末的7-8个小时)跟着网课把软考的所有知识点都全部认真的过一遍。

在每一章的开头把本章在考试中的定位记录下来(课程中一般都会介绍本章考试分值)。
前1~6章的内容都是选择题,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情况选择性复习。由于我本身就是计算机专业的,对诸如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的知识点就很熟悉,这里我就直接当听故事一样快速略过。如果是不熟悉的小伙伴建议把这些内容当作日常听力训练内容,没事就听听,增加一下熟悉程度。
对于重点的章节(7~19章)自己则会跟着老师上课的PPT在书本上勾勾画画,并且经可能得去带入自己实际的工作经历(从事软件开发行业的同学应该比较容易get到)。例如进度管理章节,就联想一下自己如何向老板汇报进度,过程中有哪些注意要点。对于一下抽象的知识点,自己可以把经历过的一些工作场景写在旁边加深理解(后来你会发现,这其实也是论文素材)。
此时,可能会出现听起来云里雾里的情况,别担心,知识的沉淀是需要时间的,按部就班推进就好。

二轮复习(3.18~4.15)

经过第一轮的复习,对项目管理在整体上应该能更清晰的认识。
这个时候,需要把学习的重心放在重点章节上(7~19章),周末每天花几个小时,自行把控节奏。
这里,笔者采用的复习方法就是再次通读课本,感悟各个章节之间的逻辑性,按照自上而下的思路去学习每个章节,然后尝试去回答课后习题。有了一轮复习自己写下的一些实践样例以及对前后章节的学习,这里就已经能够明显感受在学习这些知识点的时候不再那么吃力,并且每次阅读教材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在这个时间点下,笔者复习每个章节大概只需要1个小时左右)。有条件的同学可以配合这一些辅导资料,在自己购买网课的群一般都会有辅导资料。

强化复习(4.16~5.5)

基础知识复习(工作日)
二轮复习后,自己对各个章节的重难点也基本有了认识。并且给你一个习题,基本上能够做到快速定位这个知识点是归属于那个章节。
滚动强化复习的目的在于强化这些知识点,提高做题的正确率。在这个阶段,自己开始在工作日的晚上也会投入复习。做的内容是:针对每一个章节,拿出一张A4纸自己把该章节的重难点梳理出来。并且自己去想一些口诀、用例去强化记忆知识点。用A4纸记口诀或例子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自己写一遍记忆更加深刻,另一个是可以把A4纸带去公司,然后在第二天也做到在午休前回顾这些口诀用例。
这个阶段把7-19章过完大概花两周左右,每天晚上花40分钟快速过一遍书本,然后花20分钟左右整理口诀。
案例分析+计算题(周末)
此外,在这个阶段,也应该开始着手准备案例分析和计算题。
案例分析基本都集中在过程管理,计算题都集中在成本、进度管理。这两种题目通常是有解题套路的,如果自己去琢磨的话时间成本较高,不建议。这里建议大家直接报个网课,花100左右买个计算题+案例分析+论文的辅导课。二轮复习顺利的同学,能很轻松跟上网课的节奏。当听完一遍网课后,直接开始写题。(有时候研究一道题不知不觉就天黑了,仿佛回到了中学时代 哈哈哈)。案例分析和计算题的题目种类不多,大约两个周末就可以把所有题型都给刷一遍。刷完案例分析和计算题基本都能过了。

所以强化训练的节奏就是周一到周五滚动复习7-19章书本知识点,主要是背诵十大过程管理的主要内容、作用和输入输出。周末就跟着老师过案例分析和计算,并自己刷题。

冲刺复习(5.5~考前)

如果一轮、二轮、强化复习都有条不紊地完成,到这个阶段,十大过程组、案例、计算题基本上都不是难点了。
冲刺复习就可以针对选择题+论文进行了。
选择题(工作日)
关于选择题,这里建议大家可以直接基于购买课程的题库进行。通常你购买网课都会自带题库,每天上班吃饭排队的时候掏出手机刷一章,晚上回家后针对错题找到教材复习一下。从5月到考前基本上也就够了(无计算机背景的同学建议提早一些进行)。

论文(周末)
下面重点说下论文,论文对于大多数同学应该都是难点。并且随着报考人数越来越多,卡论文分数也成了软考组织方控制通过率最直接的手段。我这次考试分数就正好卡在了45分(感谢阅卷老师不杀之恩)。
所以对于论文的准备是十分重要的。
比较重要的备考要点需要注意:论文写法
论文的核心写法就是,理论+实践。思路其实很简单,就是按照各个流程先说一下理论知识,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讲一下自己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
下面是我提前准备好的项目整合管理的论文:
规划范围管理

(理论)规划范围管理是为了记录如何定义、确认和控制项目范围及产品范围而创建范围管理计划的过程。项目规划阶段,我们邀请了甲方xx地农业发展部的对接人,农产品供应商代表、采购商代表,国内某地质大学GIS系统领域专家,通过借鉴公司历史资料,共同制定出了项目的范围说明书。(实践)在需求管理方面,我们明确了项目中各个任务的负责人和执行方式。其中需求调研任务由需求分析师王X负责。工作要求王某深入农村基层,同广大农产品提供商进行进行深度交流以获取他们在农产品供销上存在的痛点。基于收集到的诉求,王X通过会议的方式,也对同甲方的接口人和领导进行了讨论,进一步补充了需求,并确认了需求的优先级,在通过相关干系人评审后形成了初版的需求管理计划。
在确认范围方面,我们采取了三个阶段的评审关键节点。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并纠偏范围偏差,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范围管理计划》为该项目提供了清晰的指导和方向,以确保项目团队能够明确目标、有序推进,最终实现xx的成功交付。

收集需求

(理论)收集需求是为了实现目标而确定,记录并管理干系人的需要和需求的过程。为了需求调研,我们派遣了需求分析师黄X深入农村基层,同农产品供应商和深入交流,并参与了解日常农产品交易的实际场景。(实践)在同某农产品采购商交流的过程中,王X了解到由于许多农产品的生长周期不固定,自己经常买到临近过期的农产品,导致自己销售时经常会有库存压力。因此,希望该平台能提供农产品的质检报告,或者对农产品供应商的资质进行评估校验,平台应当起到监管作用。对此,王X对该需求进行了收集,并同自己在实地学习过程中了解到的交易痛点进行了整理,形成了最终的《需求文件》和《需求跟踪矩阵》。在需求跟踪矩阵中,我们详细制定了需求跟踪表。例如,针对农产品供应商的商品管理模块,我们对该功能点进行了拆解,划分了农产品上传、农产品营销、农产品售卖报表等子功能模块。并定义好了各个功能模块具体要实现的功能。通过精准清晰的需求收集,我们为项目后续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确保项目能够满足甲方的期待。


定义范围

(理论)定义范围是制定项目和产品详细描述的过程。
(实践)我们团队以范围管理计划和软件规格需求说明书等需求文件为基础,召集项目的主要干系人进行讨论,并邀请了xx地农业发展部的对接人王X,以及农产品供销商代表人对系统功能进行评价。通过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改进系统功能,最终制定出了《农资监管及直采管理系统项目范围说明书》,并由甲方负责人签字,内容包括
1、产品范围:
    • 供应商端:提供完整的商品上传、农产品营销活动报名、订单管理等功能。
    • 直采端:提供完整的商品展示、商品价格实施计算(叠加优惠券)、购买下单支付、支付成功的功能链路。
    • 大数据监管端:必须对全市农资经销机构、农技服务机构、人力服务机构、仓储服务机构、运输服务机构、农事服务机构等信息录入,包括但不限于如门头照片,店铺位置信息,店铺基本信息,支付接入.支持所有结构的精确查找。
2、项目的可交付物:项目的全部源代码,开发过程中的技术方案文档,测试标准,用户手册等。
3、系统验收标准:
  • 所有功能模块要按照需求文档重要的要求实现,并通过测试用例的验证,确保在实际使用中表现良好的性能
  • 性能要求:本项目必须7X24小时可用,,平台访问微应用响应时间<5秒;事务处理查询平均2秒,复杂分析查询最长<6秒。在网络 稳定的环境下,操作性界面单一操作的系统响应时间<3秒,高峰期<4秒。
4、制约因素:
    1. 运行环境必须是在国产平台
    2. 平台还拥有自身业务的延展性、技术架构的前瞻性、平台端口的兼容与开放性,使得未来系统得以不断升级、业务持续扩展,做到平台系统始终适配不断发展的现代农业管理思路与智慧农业应用场景。

创建WBS

(理论)创建工作分解结构是吧项目可交付成果和项目分解为较小,更易于管理的组件的过程。基于项目范围说明书,我和团队成员对项目范围进行了分解。好的WBS分解能够让原本模糊、笼统的工作变得清晰,是的管理有理有据。(实践)具体的,针对本次我负责的项目。我先把供给端农产品管理系统分解出大概得WBS1-2层,分解出“高层级”的工作包和控制账户,然后让各模块负责人都参与了项目工作的分解。这里,我采用了滚动式分解,逐步达到客户的要求,并将细节信息在WBS字典中加以描述。如下图所示:


确认范围
(理论)确认范围是农资监管及直采管理系统项目中正式验收已完成项目可交付成果的重要过程。为了解决客户对最终绩效的担忧,我们采取了分阶段交付+分阶段确认方式。(实践)在项目的里程碑节点,例如完成了供给端农产品管理后台系统开发后,我们邀请xx地农业发展部接口人,和供应商代表,参与评审会议。会议上演示如何在后台管理系统中上传自己的农产品,并完成相关产品的备案。这样一来,干系人可以直观地了解系统如何运行,也增加他们对项目成功的信心。演示完成后,我们请他们检查确认,并形成书面的《xx阶段评审意见表》以及甲方领导签字确认,这种阶段性确认的方式有效的清楚了干系人一路,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最终验收的顺利完成。

控制范围

(理论)控制范围就是监督项目范围状态,管理范围变更的过程。在项目中,我定期组织召开项目状态审查会,审查项目的范围,找出项目偏差,并做分析,严格杜绝一切范围蔓延镀金的情况。(实践)例如。在某次审查会议桑, 我发现了“供给商后台开发”模块中增加了“供给商店铺访问报表分析”的开发任务。我查阅了《产品范围说明书》和《需求跟踪矩阵》,并没有发现该需求,于是我按照责任分配矩阵找到了模块开发的负责人。询问原因,原来是因为负责人张工,因为之前开发过类似的需求,觉得这个功能挺有用,就决定顺手加一下。针对该情况,我也再次和团队成员强调:应当严格遵守范围基准,杜绝需求蔓延。如果有变更,必须走审批。此功能我通过初步的论证评估,决定将变更提交给CCB审批。CCB审批初步评估该功能大概需要5人日的工作量,但可能会改动到已有的链路。但由于项目已经接近尾声,为了避免本次改动对已完成的功能造成破坏,CCB驳回了变更请求。但考虑到该功能确实会对用户体验有极大的帮助,与会干系人经过讨论,决定将该需求作为补充,经过正规变更流程,在二期开发中实现。
多写几篇就会发现,写论文是有套路的。一个故事可以在多个知识点反复使用。但注意,故事一定要尽可能详细,并且和自己的项目背景贴合。
论文的备考还是建议大家找个网课跟个老师顺一遍,然后再按照上述方法寻找适合自己的素材。论文准备基本上没什么途径,就是多写几篇,多准备一些故事,尽量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让自己的故事尽可能的真实。
尽管近几年论文的考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但只要认认真真打磨一下自己的论文主题和素材,不管怎么变化,问题都不大的!


考前注意事项

机试模拟

由于现在是机试,推荐大家考前到官网下载模拟作答系统(通常会开放下载免费试用)

准考证与考场

在自己的准考证中通常会告诉考点.。这个地点很玄学,我被分在离家32km外的大学校园。
为了避免第二天考试没找到教室,或是因堵车而迟到。我选择提前一晚上过去,在学校附近订了酒店。
预定酒店一定要看环境是否安静,虽然那一晚我成了暴躁老哥,但还是觉得提前一晚上过去很值得。
因为自己自从去年7月毕业后,再也没有进入过校园。
那天晚上我提前去看考场的时候,正好碰到学校的音乐社团在演出,晚上还在那里听了好一会歌,感受到了校园专属的松弛感~

考试当天

一切顺利


考后

出成绩

论文飘过!

电子证书下发(7.11)

电子证书的下发通常要早于官方证书下发,比如今年电子证书在7.11日下发了。
同学们如果想申请E类人才,用这个证书就OK啦。

在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证书查询网站

https://zs.cpta.com.cn/certMng/loginPage.jsp) 就可以查询到。

申请E类人才(7.11~7.19)

有了软考证书,再加上自己的成果(我这里是小论文,小论文需要找图书馆开具检索证明以及论文原文,可以联系自己还在校园里的朋友帮忙办理),就可以去申请E类人才啦。具体流程如下:
根据杭州市人才办官方的申请流程,会需要先向公司申请一份盖了章的人才认定申请表:
然后把这份申请表以及其他附件材料(学位证,电子证书等)提交到政府的人才认定网站中。

申请地址为:

https://rchkt.hrss.hangzhou.gov.cn/#/apply
申请完后,可以在这里追踪自己的流程
不得不说,杭州的办件效率真得高。
抛开自己因没有上传论文全文而被退回,以及一个周末。
自己从上报到申请成功被批准,仅仅用了4天,而且这其中还有3天是因为要网站公示。
(小tip:其实这里每个流程节点都提供了电话,如果在某个流程有卡点,可以直接打电话让他们加速哦~)
等到最后一个流程结束,就可以在官网找到自己的的证书啦
此时,人社局会发短信告知申请通过,市民卡APP中的人才码也变成了E类啦。

小小E类人才,拿下!!

说在最后

此次拿下软考,进一步增加了自己的自信,让我觉得即使离开了象牙塔,面对着工作,生活的多重压力,自己仍然可以保持学习,并且顺利拿下目标。
此次软考备考过程也再次让我感受到,学习备考本身就是充满挑战、充满趣味的事情。
无论是化身暴躁老哥,还是重温校园的小美好,都成了自己成长中的重要印记。
“I am a slow walker, but l never walk backwards .”
软考高项是自己的工作后成功拿下的第一个证书,但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之后,笔者还会去尝试更多有意思的证书,并继续分享自己的经验感悟~


10 分钟构建 AI 客服并应用到网站或者聊天系统中


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和增强业务竞争力,越来越多的企业会构建 AI 助手,以便全天候(7x24)回应客户咨询。在阿里云上,只需 10 分钟即可构建一个 AI 助手,并发布到网站、钉钉或微信公众号中。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