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军事纵横
永远屹立在强军前哨,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终身!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军武次位面  ·  为什么功夫不好会被形容为“三脚猫”? ·  5 天前  
方方的航空小筑  ·  关于歼-15T的一些猜测和确认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军事纵横

刚刚,中国在太空干了件大事,震惊全球!美国慌了,印度吓傻了!

军事纵横  · 公众号  · 军事  · 2017-07-19 06:24

正文

 提醒:点击上方军事纵横”即可免费订阅本刊。
来源:木土文粹,综合黄生看金融、冯站长之家、卫星界及网络

 在浩瀚的太空中,目前全球只有两个超级大国,一个是美国,另一个是中国,目前俄罗斯、欧洲、日本都处于远远落后的水平,更不用说其它发展中国家。

 这两天,中国在太空完成了一件大事,这件事一完成,立刻震惊了全世界,这就是中国的大国力量,太空力量。

6月19日,中国用长征三号乙遥二十八火箭将一颗卫星送入太空,但是出现了意外,火箭搭载的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

这事发生后,引起全中国的关注,深感中国航天事业的不易,航天人的不易,在过去如此高的成功率背后,这一次发射失败,反而让人更加对中国的航天事业肃然起敬。

然而就在刚刚的消息,通过航天人的不懈努力,通过克服各种技术难关,通过地面指挥,经过了10次轨道变轨后,该卫星成功进入了预定轨道。

也就是发射失败的卫星,通过变轨技术,然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这简直是太空变魔术,这一成功,迅速让世界震惊了。

为什么西方发达国家对于中国的卫星变轨技术如此震惊呢?因为这具有重大的军事意义。

成功掌握卫星变轨技术,尤其是复杂的变轨技术,意味着中国掌握了一项重要的太空武器,就是以卫星作为攻击工具的太空武器。

如果中国想摧毁或者捕捉敌人的卫星,可以将自己的卫星进行变轨,然后靠近敌人的卫星,再用卫星的机械手将敌方的卫星捕获。

还有就是自己的卫星携带激光武器,变轨成功后,靠近敌方的卫星,然后通过激光技术将敌方的卫星摧毁。

中国如此娴熟的掌握卫星变轨技术,而且是极其复杂的变轨技术,经过10次变轨,将偏离轨道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也就是说中国不但通过变轨技术,使得发射失败的卫星,都可以成功纠偏,还可以,通过变轨技术,将卫星变成重要的太空武器,去捕获或者摧毁敌方的卫星。

甚至可以将即将报废的卫星,通过变轨之后,直接撞击敌方重要的卫星,这实在是太惊人了。

而且,中国掌握卫星变轨技术,不仅仅是这一次成功纠偏,在过去几年也运用过这个技术。

2013年7月,中国发射了三颗卫星,分别送入不同的轨道,其中一颗在进入预定轨道后,然后实施了机动变轨,成功靠近了另一颗卫星。

而如今再一次实施卫星变轨,证明了中国已经非常熟练了掌握了这一技术,使得全世界为之震动。

在印度军人进入中国边境,进行一个月的对峙后,印度国内甚至叫嚣2.5战争,非常狂热的时候,中国这一次卫星变轨技术的成功实施,毫无疑问对印度将产生巨大的震慑力。

如果中国的卫星在太空,进行变轨之后,完全可以捕捉或摧毁印度的卫星,一旦印度的卫星被摧毁,少了卫星的指引和通讯,意味着印度将成为瞎子,很可能被中国围剿。

在这种情况下,印度如果明智、理性,就应该知难而退,不要以卵击石,因为中国的战略攻击力量强于印度太多太多。

中国一直是热爱和平的民族,骨子里的儒家思想,已经让中国不会太极端、太暴力,修身、齐家、治国的目的,也是为了平天下,就是让天下太平,而不是让天下战争。

在这特殊的一天,再次向我们的航天人致敬,所有这一切的成果,极其不易,大国重器,和平保障!

航天,没有百分之百的成功。

国际发射成功率平均水平是91.5%。

中国呢?

从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算起,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发射了237次,发射成功率高达97%!

就冲这超高的成功率,中国就无愧于航天大国这个称号。

这荣耀成绩的背后,是中国航天人难以言说的付出和辛劳!

为中星9A惊心动魄的16天“太空自救”创造的世界奇迹,高兴!

为中国航天人众志成城、不轻言放弃的顽强,喝彩!

为中国航天事业又迈进了一步,自豪!

是,当初,如果没有那团蘑菇云震慑,中国老百姓也许就是今天的叙利亚难民!中星9A,纯国产,确保了中国主权地区的直播卫星覆盖,中国每一寸领土,都将清晰地收到来自祖国的信号!

今天,我们想大大方方夸夸航天人:

夸他们为祖国尊严努力的赤诚!

夸他们对名利的淡泊!

夸他们在信仰面前的甘于寂寞和脚踏实地的拼搏!

短短十余天,中国航天人在关键时候凝神聚力,众志成城,助力中星9A卫星到达预定轨道并成功定点,创造了奇迹,祝福中星9A卫星后续一切顺利!

为航天工作者点赞!

中国航天,请继续加油!

另:大量粉丝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赞,以示鼓励!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没看够?更多好文在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