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有乾景文化
文艺创作;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承办展览展示活动;工艺美术设计;电脑图文设计、制作绘画技术培训。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会议服务;企业策划;经济贸易咨询;技术推广服务;销售工艺品、文具用品、体育用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杭州网  ·  她们,官宣喜讯! ·  14 小时前  
杭州网  ·  她们,官宣喜讯! ·  14 小时前  
丽水在线  ·  丽水16名女青年参加!好样的 ·  2 天前  
丽水在线  ·  丽水16名女青年参加!好样的 ·  2 天前  
女神汇  ·  理想的恋爱模式: ·  4 天前  
女神汇  ·  没见过面的相亲男说我神经病?太下头! ·  4 天前  
彬彬有理  ·  婚后分房睡,坦言已衰老,她还好吗?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有乾景文化

艺术城市之七 | 武汉:一座“英雄城市”的强劲艺术活力

大有乾景文化  · 公众号  ·  · 2020-02-10 11:01

正文

扩展阅读: 雅昌艺术网关于“以冒用'雅昌'名义骗取艺术品等犯罪行为”的声明
武汉,最无序、最慌乱、最恐惧的日子终于过去了。
这座城市,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成为“风暴中心”。 十多天来,武汉始终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随着各地医疗队伍前往一线增援,各地物资集结并发往武汉,全国的防控应对体系逐步建立,这场新型病毒带来的无序、慌乱和恐惧终于慢慢退去。 1月28日,钟南山院士含泪说: “武汉本来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有全国,有大家的支持,武汉肯定能过关! ”也正如一位湖北朋友所说: “天气开始变得晴朗,让人心安。
在艺术头条每年【艺术城市盘点】专题里,武汉是重要一站。 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我们将还没来得及发布的2019年武汉城市艺术盘点进行发布,共同回顾这座艺术重镇在过去一年里为中国当代艺术界作出的贡献,期待 春暖花开 之际,我们再次相聚武汉!
@武汉·2019展览全览
大漆世界:器·象——2019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现场
中国姿态·第五届中国雕塑展现场
@武汉2019  “艺术”谷文达大型回顾展  合美术馆
@武汉2019 一意孤行: 沈勤 湖北美术馆
2019年的武汉,主办了诸多重量级学术研究展,包括@武汉 系列当代艺术展、2019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中国姿态·第五届中国雕塑展、第二届武汉水墨双年展、 “化古开今”1988-2019湖北群体艺术研究展 等,也推出了沈勤、谷文达、 王庆松 史金淞 等当代艺术家的重要个展; 同时,在科技艺术爆发的2019,武汉也没有落后,“开合未来: Undefined Future”“虚拟的风景 绘浮生新媒体艺术展”呈现了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多种形态,这都使武汉本地的艺术生态呈现出强劲活力。
关于2019年度武汉的艺术生态,湖北美术馆馆长 冀少峰 用12个字来总结: “活跃冲动,繁盛多元,守正创新。
本文试图从2019年度武汉青年艺术家的创作情况,以及民营机构的生态出发,以此两个维度来侧面观看武汉这座城市的艺术活跃度。
合美术馆  由COS-J策划 “薛瓦勒的理想宫”青年艺术家群展现场

青年艺术  正在凝聚成一股强劲力量
2019年,武汉的青年艺术力量正在聚成一股强劲力量。 冀少峰谈及,2019年,无论是武汉的青年艺术家个体还是艺术机构的呈现,青年艺术家都很出彩。
对于武汉的青年艺术家群体的特点,冀少峰观察: “他们多具备全球背景和国际范儿,创作更带有一种时代青年特质,低科技创作手段流行,但同时,他们的创作深刻性相对于50、60后艺术家们还欠缺一些。
在合美术馆馆长黄立平看来,武汉的青年艺术家群体,既有关注艺术本体语言的青年人,又有关注媒体艺术和科技艺术领域的样本,作品呈现出来鲜明的特征与艺术观念,湖北青年艺术家表现出特立独行又具有高辨识度的特性。
鞠腾、范楚婧《七秒记忆》 装置、影像、绘画
汤湖新势力2019——阈限人: 王墨石艺术计划  《阈限人》 铁、亚克力、芝麻浮萍、水、LED灯、土  1500cm×1500cm/2019 (图片来源: 汤湖美术馆公众号)
魏三三 《融Mix1》 纤维作品 120X150cm 2019
武汉越来越多的艺术机构为青年艺术家提供诸多展示平台与驻留机会。 例如,湖北美术馆的“伏脉千里——青年版画家创作交流展”关注湖北地区青年艺术版画创作,武汉美术馆的“江汉繁星计划”推动青年水墨发展,已经举办六回,东湖的“中国东湖青年雕塑家邀请展”关注青年雕塑创作,汤湖美术馆的“新生——公共艺术作品展”关注青年公共艺术创作,“武汉青年艺术家当代作品展”则集聚了诸多50、60后艺术家支持青年艺术。
同时,COS-J青年艺术平台则定位青年实验艺术,关注学生群体和年龄在30岁以下的青年艺术家; “星计划”青年艺术家驻地项目由星 艺术空间 、A3艺术计划、COS-J三方联合支持的驻留项目。 此外,武汉K11、武汉天地壹方购物中心等商业机构也着眼于为青年艺术家搭建平台。
在这种艺术氛围之下,年轻艺术家形成了良性的自然生长。 COS-J青年艺术平台创始人、青年艺术家、策展人鞠腾认为,随着武汉近年来艺术活动的增加,各个机构对于青年艺术的扶持与推广,以及商业艺术项目的介入,使得武汉这座城市的艺术现象不断被外界所关注,而这些,都给武汉当地青年艺术家提供了生存与创作的土壤,让青年艺术家们在市场并不太好的大环境下能够继续生活与创作。
2019年6月9日,“不言而遇·1+X艺术计划”在佑品空间开幕
汤湖美术馆  新生——公共艺术作品展 朱丽莹 谭宇雁 涂俊《大提琴——殇》  钢、亚克力 55cmx320cmx190cm 2019
在我们的观察中,与湖北青年艺术家一起成长的,还有像鞠腾这样的青年策展人、空间负责人与青年学者们。 但鞠腾也认为,湖北的青年艺术家的成长体系依然处于一个适应磨合的过程,青年艺术家的成长依然需要支持与尊重,而不是一直被消耗。 “这是一个机会与挑战共存的时代,也是一个自然淘汰,适者生存的时代。
几位艺术界人士为我们推荐的青年艺术家名单: 王墨石、魏三三、郑达、范楚婧、郭子、柯明、刘洪涛、王海森、徐小鼎 (识别二维码查看: 青年艺术家详细介绍


相互助力  转型中的私人艺术机构
武汉之所以能够成为内陆地区的一座艺术重镇,活跃的艺术机构是其必要因素。 在冀少峰馆长看来,武汉的艺术机构不分大小、不分公私,都保持着强烈的合作态势,相互之间互动频繁,彼此助力。 无论是大型学术群展、当代艺术家个展,还是青年艺术展、本土研究展,艺术活动不断,这使得本土艺术生态呈现出强劲的活力,并且这种相互合作的业态给学界留下了深刻印象。
@武汉2019 一意孤行: 沈勤 湖北美术馆 沈勤《山》 纸本水墨 80cm×175cm 2019
化古开今(1988——2019)湖北群体艺术研究展  湖北省美术院美术馆 傅中望 《世纪末人文图景》凸单体木 45×45×58cm凹单体45×45×30 cm1994年
近年来,不少城市开始聚合全城艺术力量,打造城市艺术季模式,而 武汉是走在前面的。 从2018年确立了8家美术馆+8家艺术机构的合作模式之后,2019年度的@武汉再次集合公立美术馆、民营美术馆、学院、 画廊 、艺术中心等各方艺术力量,17场展览开幕从11月中旬持续至12月中旬。
纵观武汉的美术馆与艺术机构,湖北美术馆、武汉美术馆先后已走过十年节点,并以各自清晰的定位和已经逐渐成熟的品牌大展立足于全国重点美术馆之列。 相对于几家公立美术馆,合美术馆则以研究当代艺术个案、扶持艺术创新力量为清晰定位,成为武汉民营美术馆的佼佼者。
2019年4月 美术文献艺术中心  “一块空地”张巍个展现场 (图片来源: 美术文献艺术中心)
相对于已经比较成熟的美术馆,武汉近年来逐渐活跃起来的私人艺术机构则依然在不断转型中。 鞠腾认为,2019年,武汉的私人艺术机构在不断转型,其存在形态也各不相同。
但毫无疑问的是,私人艺术机构的自我“造血”机制依然在探索中,如鞠腾所说: “当地私人机构很难去做到本身的自负盈亏,更多是一种品牌文化的象征及个人的艺术情怀的体现,它更多是受机构主理人及主理团队目的与趋向的影响,所以他们才是主导机构及展览的主策展人。
的确,如何改变“仅仅依托于创始人、主理人的主导”,让艺术机构体系形成自我“造血”能力,并建立良好的市场运营机制,这是武汉的私人艺术机构需向超一线城市所要学习的。
2019年3月 武汉剩余空间 “此地有狮”群展现场
星艺术空间主办  COS-J青年艺术平台协办的“第三届黄金时代”展览现场(图片来源: COS-J青年艺术平台公众号)
当然,武汉私人艺术机构的特点在于自信并自觉。 冀少峰认为,以学术品质,与展览的研究性、未来性,助推着艺术向前发展。 黄立平馆长谈及,武汉私立艺术机构的崛起,在助推年轻艺术家发展,挖掘新生力量,促进青年艺术实验等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在鞠腾看来,武汉的私人艺术机构主要的存在价值及贡献分为两部分: “一是给艺术家提供一个相对体量小的空间,可以让艺术家将一些偏实验性的项目进行实施展示,以一种更加轻松的方式让艺术家与观众进行沟通对话; 二是合作艺术家进行商业行为的对接,这种对接有关于作品销售代理方面的,也有关于在艺术项目中艺术家合作参与的。
几位艺术界人士为我们推荐的值得关注的私人机构名单为: 美术文献艺术中心、佑品空间、艺元空间、武汉星艺术空间、武汉K11艺术中心、剩余空间、COS-J空间 (识别二维码查看: 机构详细介绍


科技艺术爆发的一年  武汉成为创客之城
2019年,这一年的武汉发生了很多大事儿,篮球世界杯、军运会在这里举办,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在长江大桥上俯瞰武汉之美; 世界集邮大会在武汉开幕,盘龙城遗址博物馆对外开放……
2019武汉国际创客艺术节
2019年的艺术界,是科技艺术和数字新媒体艺术爆发的一年,在这方面,武汉也没有落后。 9月,武汉国际创客艺术节举办,其主旨便是为了推动科技与艺术的融合,既有“艺术+科技”主题展览,还有创客工作坊、学术论坛、路演、创意市集等多种活动形式,呈现出武汉作为“设计之都”的艺术高度,来自国内外共计150多位艺术家、科学家、企业家、大学生参展交流,有艺术和科学的对话讨论,更有艺术家、企业家和武汉10所高校大学生之间的共创,他们在这个平台上产生了很好的交叉融合式的化学反应,共同探讨未来全新的可能性。
在2个多月时间内,主题展览共吸引近6万人观展,论坛、工作坊、路演等多元化活动在抖音、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上拥有超1000万人次的阅读量,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传播力,成为武汉全新的艺术风尚和文化品牌,也构建了人工智能时代艺术和科学融合创新的新范式。
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 “口腔新视界”科学艺术展现场
整年度里,武汉的艺术机构陆续推出与科技艺术、新媒体艺术相关的展览,例如COS-J参与的多个展览都与科技、新媒体相关。 2019年10月,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与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联合举办的 “口腔新视界”科学艺术展开幕,展览以艺术化的视角对生物科学进行了生动的阐释,完美融合了感性与理性之美,并举办“科学与艺术——科普、艺术、美育”交流论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