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下五千年故事
最大的史记研究者和爱好者社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里的故事,你我共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一览扶桑  ·  太宰治:“我可不是富士山的对手呀。” ·  10 小时前  
国家人文历史  ·  “堕了么”金牌接单员的称号是冤枉万贵妃了吗 ·  14 小时前  
国家人文历史  ·  哪吒为什么一定是“莲花”化身?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上下五千年故事

粟裕大将没上过军校,为什么可以击败出身黄埔军校的国军将领们?

上下五千年故事  · 公众号  · 历史  · 2025-02-14 18:00

正文

粟裕军事上的老师是朱德。

粟裕写回忆录,关于朱德的都是饱含热情的笔触。他看朱德的眼睛,宛如脑残粉看爱豆。在年轻的粟裕眼里,朱德就是威风凛凛上天下凡的天兵天将。
粟裕在回忆录里,明明确确说了自己学习到的军事思想:
要研究战争的规律,按照战争的规律指挥战斗。

图片

粟裕在军事指挥上,有诸多和中共诸将不同之处。
一:先打强敌,再打弱敌。
粟裕多次采用专打强敌的方式,一有机会就打强敌。
比如黄桥战役先打翁达。苏中战争打83师(军委发电确认究竟是不是打的83师?)。孟良崮战役先打74师。豫东战役区寿年兵团先打强的75师。
除此之外,还有打5师,11师没成功放弃的。比如南麻,土山集。

图片

还有准备打11师,5师,74师,因为敌情变化而放弃了。这个就太多了。
二:重视要点争夺。
因为有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我军将领普遍是不愿意进行要点争夺的。而粟裕是对要点争夺有特殊的爱好。
要点在粟裕指挥的战役中,往往起着枢纽性的作用。通过少数兵力对要点固守争夺,吸引,钳制,消耗敌军兵力。在适当时机投入主力,获取最大战果。
比如黄桥战役之黄桥,苏中战役之海安,涟水保卫战之涟水。

图片

甚至在普遍采用游击战的抗日战争时期,粟裕就在进行七保三仓的要点争夺战。
三:高度重视兵力转用。
我军战法,以超强的机动能力著称。大纵深穿插。粟裕亲手带出来的1,4,6纵就以穿插能力强而闻名。除此之外,粟裕以一手兵力转移运用,可以将5个纵队打出7个纵队的效果。
比如加力分界之战,粟裕通过兵力转用形成兵力优势,将两处打成僵局的战斗迅速解决。
比如豫东战役,粟裕本部6个纵队加一个较弱的中野11纵,其中3,8纵刚刚经过开封攻坚战,10纵刚经过上蔡阻击战。总计不过七个军实力。而国军核心战场有邱清泉兵团三个整编师,区寿年两个整编师加一个旅,黄百韬一个小兵团约两个整编师,全部也是约7个军实力全部且未经过严重战斗。粟裕眼花缭乱的转用兵力,以几乎一比一的兵力,先后对区寿年兵团,黄百韬兵团发起歼灭战。在睢杞战场就取得歼灭一个兵团部,一个整编师加一个整编旅的战果。

图片

淮海战役,华野部队东西南北往返频繁。10纵在军史中甚至直接写道:该段时间我部接受任务复杂多变。
四:极度重视火力厚度。
今日我们看军事指挥,看到的电报往往是今天这支部队到那里执行这任务。明天那支部队到这里执行那任务。
实际指挥战役,涉及到部队行军,后勤供应,火力保障等等复杂繁芜多业务。
这里面粟裕极度重视火力。在鲁南战役后,华野在全军中首先即集中重型火力组成特纵,以便野司能够集中火力进行突击。
豫东战役中,华野先后执行开封攻坚战,在睢杞野战中又和国军三个兵团撕咬十天左右。其中关键原因,就在于粟裕对弹药充分的规划和储备。因此才能保证战役的推进。
粟裕这些指挥上的特点,不是从哪个老师哪个课本上学来的。粟裕连抗大都没去进修过。他不断的研究战争规律,指导自己的战役指挥。
他的老师,是朱德。他学会的是要理解研究战争的规律。
粟裕真正开始带着团队自力更生是在红十军团全军覆没后,依靠逃出的800先遣队组织的挺进师共500人,没记错的话他应该是挺进师司令员主管军事,部队刚出发电台被打坏了,中间三年和组织完全失去联系。不错,是500人,还包括在赣北根据地补充的一个连一百多人,因为逃出来的800人很大一部分是机关人员非战斗部队。

图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