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徒们眼前就有凭据,耶稣是如何每天关切着人们。只要看看耶稣的脸,看他如何在地上履行自己的使命,就知道神是关心人的伤痛的。
耶稣降世、受苦、死亡,并没有挪去我们生命中的苦,也没有保证我们一直都会感到受安慰。但他并没有闲散地坐视你我独自承受苦难,他借着地上的生涯进入我们中间,承受了远超乎我们能承受的痛苦。如此,他打了一场胜仗,预示他可以在未来创建一个没有痛苦的世界。
Compassion(慈怜)一词源于两个意谓“一同受苦”的拉丁文。耶稣自愿来到世间担当痛苦,表现了慈怜的最高境界。
杨腓力在《生命总有伤痛时》一书中引用梅顿的话:“我们如果爱神,并且爱在他里面的人,就会欣然容许苦难摧毁任何神愿意摧毁的,因为我们知道,苦难摧毁的是无关紧要的东西。我们宁可容让苦难吞没生命里不经意存留的垃圾,以便让神的荣耀经由我们所做的每件事,纯纯净净地流露出来。”
活在这个“叹息”的造物界里,有时我们不由得就会像可怜的老约伯一样,用瓦片刮着身上的疮,对神竟然容许我们受苦感到大惑不解。但是我们也要像约伯一样,即使所有的迹象都于我们不利,还是要信靠神。
我知道,有时命令我们要全然爱神,犹如命令我们在生病的时候要神清气爽、渴的要死的时候要欢乐高歌、骨折的时候要健步如飞。然而,这就是最大、最首要的诫命,即便是在旷野飘流之际——特别是在旷野飘流之际——仍要爱主你的神。
“盼望”的主题贯穿先知书、耶稣生平、新约圣经,到那一日,新天新地要取代旧世界。神要我们相信,他的确掌管宇宙,并且有一天会预备一个更好的世界,是没有痛苦、罪恶、伤心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