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沃顿商业
全球视野,高端思维。商业财富思想案例库。为高端商业财富群体提供商业财经科技创业资讯、洞察、趋势和思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FT中文网  ·  中美竞争已聚焦于人工智能和关键矿产 ·  16 小时前  
文商资讯  ·  31省份2024年GDP排名出炉! ·  2 天前  
文商资讯  ·  31省份2024年GDP排名出炉! ·  2 天前  
商业洞察  ·  中日钢铁大决战!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沃顿商业

年轻人,没事少参会、少混群、少约饭

沃顿商业  · 公众号  · 商业  · 2018-08-23 23:27

正文


来源 :粥左罗(ID:fangdushe520)

作者: 粥左罗   


01

没事少参会


毕业四年,从事互联网工作,发现这个行业的会多如牛毛,没记错的话,四年里我参加的会一共就 7 个。


第一个是刚入行做新媒体时,参加了一个新媒体的会;第二个是自己公司做的行业峰会;第三个是帮一个记者跑今日头条的创作者大会;第四个是参加新榜大会,代表公司上台领奖发言;第五个是参加上海的一个新媒体大会,做分享嘉宾;第六个是朋友邀请去参加锤子发布会;第七个是参加成都的一个新媒体千人大会,做分享嘉宾。


这就是 4 年的全部。


为什么我不爱参会?一个是大多数会没什么价值;二是有价值的会,到现场未必是最佳选择。


什么样的会没必要参加?


1规模越大的会可能越没有价值。每家公司办会都想办千人大会,声势浩大,体面,有行业影响力,但规模越大,体验越差。这个跟讲课的道理差不多,我过去讲过近20场课,还是50人以内的大家参与感、注意力、服务体验感等是最好的,人越多越乱糟糟。


2规模大的会,为了压住场子,往往会请很多嘉宾演讲,上午下午就那么点时间,通常一个人讲 20 分钟,讲的人刚热完身,就结束了。


3规模大的会,听得人越多,你越要镇住场子就越要讲更“大”的东西,讲得东西越“大”,时间又短,就越讲不出东西来。


4规模越大的会,场地资金、会场布置、人力成本等就越高,主办方为了成本,就得请一些“赞助型嘉宾”,什么是“赞助型嘉宾”?就是我给你10万,你让我上台讲 30 分钟,一般就是来给公司做公关的。


5规模越大的会,请的咖位越大,咖位越大的人,往往越不认真准备内容,除非是品控做得非常严格的主办方,否则真没多大营养。


6免费的会,少参加。折腾个会,花不少钱的,它能让你免费进,一定从别的角度让你付出更多的成本,这个成本可是另外的钱,也可能不是钱。


7大部分产品发布会,没必要参加。除非本身就是为了去热闹一下,比如听罗永浩精神一下。


8想借参会拓展人脉,没必要。参会人太多,你基本没有机会跟人有真正的沟通,除了搜刮一大堆名片,没别的。那些名片仍在家里,也没啥用。你加上别人的微信,又有多少用?如果真的有用,社交媒体这么发达,你想链接到谁,有时间成本更低的办法。



好的会,也有很多比去现场性价比更高的方法:


1你可以看直播。


主办方好不容易办个会,耗费这么多资源,它当然希望最大程度传播,所以一般都会有各种形式的直播。


2你可以等会后的报道、干货集锦。


比如罗辑思维跨年演讲,比如新榜大会,这些会确实都很好,这些越好的会,主办方越会想办法把干货沉淀下来,而且越好的会,会后出报道、干货的质量和速度也越高,速度慢的第二天也出来了,很多都是当天出,甚至讲完几个小时就出。


这种情况,有时候线上的体验比线下还好,我就特别喜欢准备点吃的,在家喝着东西看各种大会的直播。


参会的成本太高,主要是时间成本,前期打听票、买票,当天的交通时间成本,来回路上的时间太耗,有些还是跨城市参加,一下搭上两三天,会场若你不是在前排的话,体验也是很糟的。


哪些会值得参加?


1人数少一点的,内容品控严格的会。


2更垂直的会,别老想搞个大行业、大主题。


3定向邀请你去的小型闭门讨论会,这种参与感强,也能真的结交一些同好。


4线上体验无法很好替代的会,比如一些硬件展会,现场感受产品体验很好。


5付费的培训会,睁大眼睛还是能找到一些好的。一般这种,价格不太便宜,参与人数少,主办方还是能提供很好的课程和服务的,报名前看主办方口碑,看讲师配置,再重点看课程大纲。


总之,不要为了参会而参会。



02

没事少混群


微信群是一个伟大的发明,最悄无声息的第一大时间杀手。


第一,你可以数数自己微信里有多少微信群?


第二,你可以认真问下自己,过去一年你在微信群里收获了多少价值?


三月份,我集中删了一些群。



除了一些工作群,好友群,项目群等,90% 的群可能都没有意义。


付费的群,我进过两个,一个大概是三四百块的新媒体学习群,一个是比较贵的新媒体同行群。


说实话,有用么?你说一点用没有,不可能。但我们讲的时间的性价比,通过群获取价值依然是非常低效的。


付费学习交流群,因为大家都交了钱,主办者还是会请几个群管理、助理,做群规和日常维护,还算好点,但依然无法改变其“高价值信息密度极低”的现状。


大量免费的群,更容易成为一个闲聊的群,半天没点开再进去可能就是几百条甚至上千条无价值的刷屏信息。


几条理解:


1大部分群,该删的删。


甚至一开始就不要进。现在很多群邀请我进,我一般都回绝,我说我平时时间很忙,进去了也基本不会说话,对大家没啥价值。有些实在不好拒绝的,进去后发个红包,感谢下大家,大家欢迎一下,然后平时基本也不会再看。


2不要变成一个混群的红人,除非你真能靠这个得到很多资源或者赚到钱。


比如新媒体圈里有很多混群的人,你进很多群都能看到他,平时也常在各个群活跃,其实他混得好么,大家都认识他,但自己硬实力不够,也不会赢得真正的尊重,等他需要这需要那的时候,很多人也并不会帮助他,人脉的本质是价值交换,而不是混脸熟了就啥都有。


3 免费进群得到什么好处的群,慎进。


互联网上的产品,分免费的和收费的,商业模式上分直接的生意和间接的生意。很多时候,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免费进群,免费听课,免费领取资料,免费听直播等等。这帮人这么聪明,怎么会给你免费的东西,他们又不傻,先免费然后让你付出更贵的代价是真的,先把你薅过来,再想各种办法从你身上赚钱,如果真赚不到钱,他就贩卖你的时间,你的注意力,你的人脉,你的好友,甚至直接贩卖你的个人信息。长点心吧。


4不要被一些假象迷惑,别人玩群、混群是在赚钱,你呢?


你可能说说,感觉谁谁谁挺牛的,为什么他花那么多时间玩群?人家玩群薅你的羊毛呢,我听一个朋友说,有个社群红人一个月靠对接各种资源能赚10万块,你呢?你是被消费的对象啊。另外,一些品牌、产品现在喜欢在一些群里投放,一个500人的群,报价1000—2000,赚着呢。还有些群,直接把你们的信息做成表格,卖给别人。长点心吧。


当然,不能一杆子打死,擦亮你的眼睛,进有限的优质群,珍惜你自己的时间,这个时代,时间是最宝贵的。


看完这篇文章,去删一些无用群吧。


但如果你很闲,时间也没处用,混群倒是度过无聊一天的好办法。



03

没事少约饭


最近有空么?出来吃个饭聊聊。


我是个非常不会拒绝别人的人,特别怕看到这种消息。


记得有一次,有个同行,约我几次,人家又说不用我跑,来我公司见见,我也没法拒绝了,就答应了,结果真是一场灾难。


真的就是聊聊,上午十一点到,没啥主题,各种捧捧你,然后再吹嘘吹嘘自己,一个小时就没了。


我实在撑不住了,刚好也到饭点儿,然后我就很委婉的说:我等会还有很多活儿要做,这次实在没时间请你下去吃饭了,下次请你....


愣是没想到他问了句:你怎么吃?


我说我叫个外卖凑活一下。


他说:没事没事,我就跟你一起吃外卖吧。


结果外卖来了,继续尬聊,吃了半小时,没营养的聊了半小时,结果都吃完了,他竟然还没有任何走的意思。最后我实在忍不了,找了个说辞把他请走了。


那次后我就发誓,再也不吃这种傻饭了。有这时间,我半篇稿子都出来了。


关于约饭,以及约饭的正确姿势,几点理解:


1约饭的时间成本非常高。


首先,见面前,两个人约地点,协调时间,看吃啥,这些都是时间成本;


然后,赴约,交通的时间成本非常高,尤其是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一个是距离可能很远,二是饭点时间交通不便,打车需要时间,堵车更浪费时间;


其次,很多吃饭的地方如果没提前预约,有能还要排号。有的地方上菜也特别慢。


最后,边吃边聊效率很低,有时候就是先吃再聊,扯一堆淡。聊完再打车回,又是时间。


基本一顿饭下来,前前后后三四个小时甚至半天没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