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热点榜单为2024年10月以来全国网友高频搜索和较为关注的国内博物馆学术与研究热点盘点,由中博热搜榜及博物馆头条独家推出。
9月23日至9月27日,
2024“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
在南京顺利举办。本届论坛由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南京市人民政府、长沙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以“重新构想我们的遗产:韧性和变革的故事”为主题,在南京和长沙两地同步开展,吸引了
53个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含中国)的
60名
青年代表参会,共探新时代的
遗产保护
与传承创新。此次论坛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系列活动将搭建中外文化交流与互鉴的桥梁,绘就中国与世界共融共生的壮美画卷。
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举办
通过《雪窦山宣言》
强调佛教文化遗产保护
10月15日至17日,
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
在宁波举行。本届论坛以“同愿同行·和合共生”为主题,与会嘉宾围绕佛教典籍结集、文化艺术等主题,深入研讨挖掘佛教文化精髓、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论坛通过了
《雪窦山宣言》
,内容包括:实施佛教典籍
数字化工程
,培养数字化专业人才,探索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条件下佛教典籍数字化创新发展路径,加强佛教典籍数字化国际交流合作,为信息化时代佛教传承弘扬提供科学支持,丰富人类文明宝库;加强当代佛教思想与实践研究,保护文物和
文化遗产
,推动佛教艺术创新发展。
"保护·传承·弘扬——黄
河流域中小博物馆高质
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召开
10月16日,由陕西历史博物馆主办,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和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承办,陕西省博物馆协会协办的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流域中小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
在榆林市佳县召开。会议期间,陕西历史博物馆与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签署了帮扶协议并捐赠了一批图书资料,旨在带动帮扶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此外,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召开了
第三届第一次工作会议
,听取了联盟
第三届轮值单位
陕西历史博物馆所作的联盟2024年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河湟文化博物馆、广元市博物馆、临洮县博物馆等
16家单位
的入盟申请;讨论了联盟2025年工作计划。
10月16日,
中国博物馆协会航海博物馆专业委员会2024年会暨“涉海类博物馆的新使命和新发展”学术研讨会
在宁波北仑拉开帷幕。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北仑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储杨洋,海专委主任委员、中国航海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赵峰出席会议并致辞,全国
50余家
航海类博物馆及相关机构
80余位
参会代表参加会议。会议还设有“馆长论坛”“业务交流”“航海类策展培训暨十大精品展览案例分享”等环节,与会代表积极参与讨论汇报,交流案例心得,分享工作经验,探寻馆际合作意向。会后,共同参观了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水下考古在中国”专题陈列。
"从文物到文化遗产——
大运河文化遗产的新
阐释"学术研讨会召开
10月11日至12日,
“从文物到文化遗产——大运河文化遗产的新阐释”学术研讨会暨大运河博物馆联盟代表大会
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举办。联盟代表大会上,代表们审议并通过2024年联盟年度工作总结、2025年度联盟工作计划,表决通过了杭州博物馆(杭州博物院(筹))、邢台市郭守敬纪念馆
两家新入盟单位
的申请。为提升联盟学术水平,今年联盟秘书处还牵头开展了“从文物到文化遗产——大运河文化遗产的新阐释”为主题的联盟期刊
征稿
工作。会议期间,邀请部分论文作者在研讨会上作主旨发言,以他们独特的视角、新颖的观点和蓬勃的朝气,为大运河的保护与利用带来了全新的思考方向。
第四届京津冀长三角珠
三角
博物馆联盟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召开
10月22日,
“推动文化传承发展 共话博物馆未来——第四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博物馆联盟大会暨学术研讨会”
在天津召开。来自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近
70家
博物馆
120位
博物馆管理者及相关业务人员参会。本次大会公布了新入盟成员名单,来自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
48家
文博单位正式入盟,使得联盟成员增至
168家
,辐射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研讨会上,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联盟主席、上海大学教授安来顺与来自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博物馆的
九位
嘉宾围绕“推动文化传承,共话博物馆未来”的主题进行了主旨发言。
10月17日,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
在敦煌召开。本届学术年会由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敦煌研究院主办,旨在重申并强化
科技创新
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核心支撑与引领作用,促进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科学性、系统性原则的深度挖掘与广泛拓展。此次学术年会是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八届理事会成立后举办的
第一次学术年会
,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多方位展现文化遗产保护相关领域取得的
最新
研究成果和行业动态,系统性探讨行业发展的更多可能性,为广大文物保护工作者交流学术心得、展示学术成果、探讨学科发展提供重要舞台。
第十三届中国古文献与
传统
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10月10日至13日,
“中国古文献与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在香港理工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海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共计
40余位学者
与会。研讨会采取分组报告形式。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学者们分别围绕“秦汉政治思想与出土文献”“魏晋隋唐文献典藏与考掘”“中韩文本交流”“两宋政治与社会文献”“唐宋经史文献”“明清的文献应用”“明清儒学文本”“典籍文本的跨群交流”“中外文献交流”和“文献整理”等
10个主题
进来汇报和评议。
10月9日至12日,
2024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石刻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新形势下石窟寺保护管理利用研讨会
在杭州召开。在学术研讨会上,
15位专家学者
作了专题报告。著名文物保护专家、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级高工黄克忠作了线上发言,对石窟石刻保护利用工作及专委会的发展寄予厚望。
研讨会上,专家代表分别就近年来我国石窟寺及石刻保护研究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进展和思考进行了交流,研讨了新形势下石窟寺及石刻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并就石窟寺石刻保护研究的理论和技术完善、加强石窟寺保护技术改造、加强价值挖掘阐释和展示利用等形成了良好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