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迎来“春分”节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系列国风创意微视频《人间好时节》推出最新一期《草木蔓发 春山在望》。本季《人间好时节》推陈出新、迭代升级,以技术赋能视觉品质,以艺术升格审美品位,以思想提升节目品牌,把最极致、最烟火、最诗意的“中华好时节”在云端呈现,成功塑造出诗意典雅的新中式文化IP。
《人间好时节》系列微视频深化“5G+4K/8K+AI”战略,以AIGC技术将科技与艺术美妙结合,创造出穿越时空的逼真场景,为每一个节气打造可视、可听、可感的“写意空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展现新的魅力。
视频运用Midjourney、Runway等软件,辅助创意制作,生成各类风格化、场景化的画面。视觉团队在软件中输入诸如“国画、写意、田园风光、淡彩渲染”的视觉基调,“张择端、陈枚、杜堇、仇英”的风格特色,“高细节、超品质、高分辨率”的画质要求,向人工智能(AI)解释视频所需要的视觉效果。程序经过自动分析并生成相应的概念图,在人机互动、往复交流中,逐步呈现出视觉团队所需要的风格和场景。
目前,《人间好时节》系列AI创作更多应用于场景环境、辅助元素的生成。包含大量细节和对准确性要求较高的画面主视觉及核心元素,仍由视觉团队进行人工绘制。
以《春分》为例,视频中远山、云雾、茶园等背景元素以及人物均由AI技术辅助设计,非遗风筝、茶具、古画复原等画面则出自设计师之手,视觉团队与人工智能的协同合作,创造出更加多元、更加新颖、更具特色的艺术效果,让观众在赏花观景、穿古越今中感受春光和煦、诗情画意,领略“柴门照水见青苔,春绕花枝漫漫开”的物候之美,让观众云游茶山,“品尝”春茶,体验中国茶文化。
此外,《人间好时节》的AI创作还体现在运动捕捉与姿势估计、角色设计、音效处理、中间帧生成、情感识别、剧本写作、实时渲染与光影处理等各个环节。
得益于AI赋能,《人间好时节》系列微视频为网友呈现出“风韵传神、禅意隽永、隐逸雅致”等风格各异的感官体验,碰撞出“意境超然、逸趣横生、富有诗境”的文化表达,收获广大年轻网友的点赞和好评。网友纷纷表示,“视频做得太好了,立体景色,别有洞天,美不胜收”“每一帧都像画,每一帧都用心”。
《人间好时节》技术制作演示
四时之景各不相同、美不胜收,八方之趣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立春》,昆曲、宫灯等不同非遗元素在苏州园林里碰撞出流光溢彩。
《雨水》,融入非遗工艺“绒花”,让动画中的人物佩戴美丽的绒花,展现中国传统手工艺之美。
《惊蛰》,将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柳浪闻莺等场景展现出来。
《清明》,以《兰亭序》和《兰亭图并书序卷》等文物还原魏晋时期文人墨客于上巳节“临水宴饮、曲水流觞”的雅事。
《小暑》,依据文物古籍还原唐代纳凉建筑自雨亭,并将竹海纳凉、浮瓜沉李、荷塘采莲等消夏活动用动画形式展现出来。
《霜降》,用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带网友体验古人登高、赏菊、品柿等节气习俗。
《人间好时节》系列微视频将诗词、书法、古曲、文物、建筑、民俗、美食、非遗技艺等多种艺术手段和文化元素融入视频创作之中,打造出一场审美多元、形式多样的艺术盛宴,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展示二十四节气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精品短视频的艺术水平,既包含其承载的艺术价值,也包括创作团队的工匠精神。《人间好时节》系列微视频从策划到制作,帧帧雕琢、精工细作,每一幅画作的视觉呈现方案都经过数十次的修改和打磨,对设计师手绘画作和后期特效进行反复调试,最终形成风格统一的新中式美学,让节气文化变得可感可及,给观众带来极致沉浸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