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公司CEO在2016年曾做出一个大胆预测,在未来的十年当中,现有企业里大约40%的公司都会消失。原因之一就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浪潮带来的冲击和颠覆。同时,人工智能也成了一部分传统职业的潜在威胁,甚至年薪35万美元的金融分析师也有可能饭碗不保。
2016年是人工智能成果大爆发的一年。从3月份Alpha Go战胜人类顶尖棋手;到微软、特斯拉等硅谷企业纷纷投入到人工智能竞争之中;再到12月,思科公司预测,十年内人工智能将使世界500强中40%的企业消失……在诞生60年之际, “人工智能”这四个字变得炙手可热。
最近两年,人工智能被大多数创业者和投资人认为是最激动人心和最具变革性的机遇,自然也是创业和投资的一片热土。截止到2016年11月,全球1400多家跟人工智能相关的企业,融资总额达到89亿美元。预计到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投资将增长300%。
人工智能的冲击真的会如此之大吗?”观看2017年1月1日《对话》开年巨献,感受科技的魅力!
(人工智能大预测:2017年挑战已来~)
赌约来了,两年后机器人能考上一本?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梅宏:583是什么?是2016年北京市高考文科的一本线。一本意味着在高考人群里进入前20%。机器能不能通过高考进入人群的前20%?中国的一批科学家正在努力冲击这个目标。现在两年过去了,阶段成果很令我震惊,我觉得还是不错的。
第一个数学,150分满分。我们考了110分。语文150分满分,测试下来是90分,刚刚及格。但是其中的作文60分,可以拿到40分。结果不错吧。但是历史、地理100分满分,目前只考到40分,主要是我们知识库的构建还没有完成,那个工程量比较大。
再过两年,我们能不能让一台机器考上一本呢?我个人的判断应该说80%、90%的可能性。
这里面涉及到很多技术。比如深度学习,深度神经网,构建知识图谱,需要完成很强的逻辑推理、符号逻辑推理。
智能制造的终极追求竟是“0”?
中国科学院院士 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韩杰才:智能制造和数字0的关系,是指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每单辆汽车的生产时间逐步在逼近于0。汽车生产初期几乎是手工作坊式,装配一辆汽车要12个半小时。今天我们依靠几百台机器人,每一分钟就可以组装一辆合格的汽车。一分钟跟原来12个半小时比是什么关系呢?是千分之一的关系,是0.001的关系。智能制造带来的数字是不是逼近了0呢?
最近我们发现有一个汽车厂,用150台机器人的一个几乎完全无人的工厂,也就是说无人生产已经成为现实,已经逼近于0。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机器人成本迅速下降,我想智能制造会从汽车行业向其他行业迅速地扩展。
2017年,10亿人将受惠于人工智能?
IBM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IBM中国研究院院长沈晓卫:今年6月,人工智能系统沃森收到一个请求,一个白血病的病人,女性,60岁,在尝试各种治疗方案之后没有效果。医疗专家请求Watson的帮助,10分钟的时间内,Watson比对了2000多万份医疗文献,分析了病人的基因,最终确诊为一种非常罕见的白血病,并且给出了个性化医疗诊断的推荐。
因为沃森具有强大的自然语音理解能力,它可以非常快速地学习海量信息,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进步,变得更加聪慧。
如果对2017年给一个预测,那我会说2017年会有超过10亿人受惠于人工智能,可能在世界某一个角落,可能以他们没有想到的方式,他们能体会到人工智能给他们带来的变化。
陈伟鸿:不知道在座的五位对思科的判断持什么样的态度,认可的请举手,不认可的不举手…… 我以为这是思科公司的打脸时间,周逵先生一个人举手了。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周逵:即使没有今天这种创新驱动,可能未来十年或者二十年也会消失掉40%,何况现在的这种创新的力量这么大,创新的节奏、窗口这么短,所以在加速更替,我相信这个判断。
技术只是一个手段,我相信就是一些比较重的公司受压力比较大,因为重意味着财富或者说它的份量,但是它可能适应变化不够敏捷,这类公司会受很大很大影响。
IBM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IBM中国研究院院长沈晓卫:人工智能它不是一个特定的技术,它是一个时代的开始,所以对非常多的行业和公司都会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我之所以没有举手,我是觉得这个公司是否存在还取决于它是否来拥抱这个变化。拥抱认知时代,拥抱新技术浪潮,包括新的商业模式,这些公司可以到另外一个阶段,一直可以在转型,变成一个新公司。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梅宏:如果仅仅讲技术,以十年期为限,这些公司绝大多数以它的财力也会主动适应这个技术趋势。IT行业每隔几年就会有一个新的术语出来,所有AI公司,至少目前来看,它的长期生存模式实际上是堪忧的,有的进入B轮,有很多进入C轮,很多被大公司收购。这些公司随便收购几个,只要针对它的业务去改变,我想它就能活下去。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梅宏:我当然不是指高端金融,我讲的金融业里面的低端从业者,包括柜员,甚至一些金融分析师。我看到最近有一个公司的成果,能够做到,比如说年薪35万美元的分析师,要花40小时的分析工作,机器只用1分钟完成,我想这些分析师肯定也不是最高端的,不是创造概念的那种分析师。
IBM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IBM中国研究院院长沈晓卫: 没有哪一个行业是安全的。所有行业都会被技术浪潮所影响。但如果这个工作需要更多创新,比如作家,我很难设想在一个可预见的将来,人工智能写出《红楼梦》这样伟大的作品,可以写出像贝多芬的交响乐这样伟大的作品。而一些简单重复性工作,可能被新一代的技术所影响。
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韩杰才:制造业对工具的依赖太强烈了,我们制造业原来是依靠低成本的劳动力,现在要依靠机器人的智能制造技术,未来还会依赖别的什么技术。所以我认为最容易被颠覆。
慈星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立军:智慧化制造,大量使用机器人,在汽车行业已经得到体现。未来几乎所有制造业,都能够用“机器+人工智能”的方式实现。2017年年底在服装行业很可能会有批量化产业化应用。
来源:CCTV对话
我愿意以我全部的科技换取跟苏格拉底待一个下午
每天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重构思维方式,读互联网思想(wanging0123)!
联系方式:投稿及内容合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