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信书院
让读书像吃饭一样容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媒哥媒体招聘  ·  街声音乐2025招聘! ·  2 天前  
玄鸟书屋  ·  可免费索要范美忠《道德经》解等九本书稿 ·  2 天前  
猫笔刀  ·  升温 ·  3 天前  
天玑-无极领域  ·  这几天,流行用Grok3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信书院

为什么你该放弃的时候还不死心?

中信书院  · 公众号  ·  · 2021-03-04 20:10

正文


《书院早参》周一到周五更新, 点击收听更多内容, 下载中信书院APP更佳。


我们中国有个成语叫“永不言弃”,表达的是一种不达目的就不罢休的信念。美国也有类似的俗语,翻译过来叫“弃者不胜,胜者不弃”。


这些成语、俗语,好像都在说放弃很不好,放弃就相当于失败。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该不该放弃最初的梦想?该不该辞职?该不该生二胎?该不该分手?该不该放弃减肥?等等,每个人的一生都会不断地遇到各种问题,需要我们做出抉择。



很多人会犹豫不决,即使明知道事情进展得很不好,拖下去也没什么好结果,但就是执迷不悔,很难放弃。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放弃”这个话题,从经济学的角度解答一下,为什么你很难放弃?什么时候该放弃呢?内容都来自《魔鬼经济学》这本书,作者一位是经济学教授列维特,另一位是《纽约时报》长期撰稿人都伯纳。

实际上,我们先入为主地不愿放弃,至少有三个原因。


第一、就像开头说的,我们从小就被教导,放弃是失败的标志,坚持就是胜利,诸如此类。


第二个原因是关于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指,你在一件事中已经投入的时间、金钱或血汗资本。


与此同时,还有个词叫“沉没成本谬误”,是指一旦深入投入某件事,你就不喜欢放弃了。这也被叫作“协和谬误”,名字来源于一种叫协和式客机的超音速客机。


几十年前,英国和法国联合研制协和式客机,一段时间之后,他们怀疑从经济角度看,这种飞机很不划算,但是前面已经投入了几十亿,这个项目已经无法再叫停了。后来结果如何呢?这种超音速客机确实研发成功了,并且投入了商业运营,但最终还是因为经济性太差而被淘汰,成了博物馆的收藏品。


第三个原因是人们往往把过多注意力放在了实际成本而不是机会成本上。因为实际成本通常容易计算,而机会成本则要难一些。


机会成本是指,在某件事上每花一分钱或一个脑细胞时,你放弃的利用它们的其他机会。



本书作者建议,要是你所在的某个项目行不通,或者你在某段关系或思维方式中停滞不前,这时候机会成本又大于沉没成本,那就可以考虑放弃了。


本书作者列维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举例,他小时候一直想成为职业高尔夫球手,所以经常训练,进步也很显著。17岁时,他去参加一项比赛,结果被一个小3岁的对手打得稀里哗啦,导致他的梦想瞬间破碎。


几年后,他开始攻读经济学博士,不是因为他有多喜欢经济学,而是为了摆脱之前的工作。他主攻政治经济学,从公认的标准来看,职业进展得不错,但是工作本身非常枯燥。


这时,他面临三个选择,需要智慧去抉择了:

1. 无论如何,坚持。

2. 彻底放弃经济学,搬到父母家的地下室住。

3. 在经济学中找到新的、不那么无聊的方向。


第一个选择,对作者来说是最简单的。因为只要再发表几篇论文,作者就差不多能在顶尖大学的经济学系拿到终身教授的职称了,对很多人来说,这太有诱惑力了。



魔鬼经济学 》(套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