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文系《环球时报》关注中国版文章,7月17日刊登于美国《纽约时报》。
原标题:在中国城市,现金正迅速变得过时
在中国的大城市,几乎人人都用智能手机支付购买一切东西。在餐厅,服务员会问你是用微信还是支付宝——两种智能手机支付手段——现金支付是第三种选项,且可能性很小。
中国互联网的有些部分,必须是亲眼看到了才让人相信。在中国以外,我们也难以知晓即时通信APP微信对日常生活有多重要。在中国,与现金有关的事与此类似。过去3年,我在香港报道亚洲科技事物。我知道智能手机支付已风行中国,从统计数字就一目了然:据艾瑞咨询,2016年,中国的移动支付达到5.5万亿美元,约为美国的1120亿美元市场的50倍。
即便如此,它所伴随的文化转变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体会到。我不久前搬到上海,才深切体会到现金的变化,因为我在这个人口2000多万的大都市的头几个星期,是被割裂于这个体系之外的。由于涉及银行的问题,我的账户不能立即与微信绑定。而微信是许多人的虚拟钱包。那意味着我不得不像3年前那样度日:随身带着一摞红色的百元钞票。
IDC研究公司分析师希夫·普恰表示:“如今,手机支付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可以说,在中国的每一个商家和品牌都接入了这个生态系统。”一些北欧国家也摆脱了现金,但用卡仍然很频繁。而在中国,这种变化一直是朝向手机的。一个朋友在银行打电话给她时,才意识到自己多么依赖移动支付。原来,她在3个星期前把银行卡落在取款机上,自己都没发现丢失了。
中国全面采用在线支付将来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
最简单的是,这会让游客和商务旅行者日子不好过,因为他们不太可能在中国开银行账户,所以难以把手机变成钱包。更广泛的讲,这意味着国内外企业都可能面临困难。那些希望卖东西给中国消费者的外国公司,如今必须与阿里巴巴和腾讯打交道,否则有可能无法收款。
(作者保罗·莫祖尔,陈俊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