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往往是中央施政风向标,对中长线资金意义深远。
2013年习总书记曾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研究什么议题、作出什么决定、采取什么举措、释放什么信号,是人们判断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施政方针和工作重点的重要依据,对做好未来5年乃至10年工作意义重大”。历次三中全会聚焦经济与改革,在中共全国代表大会确立远景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革方案和政策方针。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中,经济相关的目标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根据刘元春及其团队测算,未来15年中国经济潜在增速在4.7%到4.8%的水平,能保证我国在总量改善的基础上结构进一步优化,能实现2035年GDP较2020年翻一番的目标。即将召开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相关的政策措施或将成为实现这一发展目标的重要部署。对追求绝对收益的中长线资金来说,历次三中全会对把握决策层施政方针、判断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提供了明确指引,是确定未来5-10年政策工作重点以及资本市场主线的风向标。
三中看总量政策,五中看行业配置。
每一届中央委员会五年间召开七次全体会议,每次会议有固定的主题(详见图表2),其中三中和五中通常分别聚焦经济和产业,市场关注度高。
三中全会通常聚焦经济与改革
,会议讨论经济体制改革相关内容,对资本市场来说重点在于如何把握总量层面的宏观调控,例如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变化,中央和地方的财税体制改革等。典型如13/11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之后简政放权成为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此外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关于财税体制改革的部分强调“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16/8 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指导意见》,对央地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做出总体部署。
五中全会通常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方案
,往往会对全产业各领域未来5-10年的发展目标做出量化的部署,对资本市场来说是判断行业发展趋势和未来增长空间的重要指引。典型如20/10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并于22/1发布《“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要求“十四五”时期,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五年累计下降18%,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39%左右。这些目标的设定对资本市场判断新能源渗透率及光伏装机量等具体产业增长空间提供了确切指引。
中共中央全会一般五年间召开七次,由中央政治局召集,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出席,出席人数通常在300-400人左右,每次会议有固定的主题,从会议内容来看:
一中全会一般聚焦党中央人事问题
,通常在中共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后的次日召开,选举产生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二中全会一般聚焦政府部门人事问题
,审议拟向全国人大推荐的国家机构领导人名单,以及向全国政协推荐的全国政协领导人名单。
三中全会一般以“经济与改革”为主题,把握决策层施政方针、判断经济社会发展趋势。
典型如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基本经济制度、现代市场体系等多个重要领域改革方向做出部署;
四中全会通常讨论依法治国相关内容
,研究国家治理相关重大问题并审议政策文件,典型如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五中全会通常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方案,是把握产业发展的重要风向标
。例如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三五”规划建议,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十四五”规划建议。五年规划方案会对全产业各领域未来5-10年的发展目标做出量化的部署,对资本市场来说是判断行业发展趋势和未来增长空间的重要指引;
六中全会通常作为专题会
,主要研究党的建设问题
,并且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召开下一届中共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
七中全会在下一届中共全国代表大会前一周左右召开,是下一届大会的预备会
,总结五年来的工作,递补部分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注:十九届三中全会承担了以往二中全会的一部分人事议题,并审议通过《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在十九届四中全会做出部署,因此本报告中关于历次三中全会内容的讨论,我们取用十九届四中全会作为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