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姚佩策略探索
探索的是:好玩议题和增量研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昌晚报  ·  孙颖莎力克张本美和,国乒包揽女单4强 ·  昨天  
南昌晚报  ·  孙颖莎力克张本美和,国乒包揽女单4强 ·  昨天  
体育大生意  ·  全新管理机构+重构联赛品牌=中超新“钱景” ·  昨天  
指尖新闻沈阳晚报  ·  突发!举重冠军被杠铃压脖身亡 ·  2 天前  
970水果糖  ·  郭艾伦再发声:这口气咽不下去 ·  3 天前  
970水果糖  ·  郭艾伦再发声:这口气咽不下去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姚佩策略探索

【华创策略姚佩】三中全会学习跟踪框架——三中全会系列1

姚佩策略探索  · 公众号  ·  · 2024-06-17 15:57

正文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报告要点



1、三中全会往往是中央施政风向标,通常在中共全国代表大会确立远景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革方案和政策方针,对中长线资金意义深远。
2、三中看总量政策,五中看行业配置。 三中全会通常聚焦经济与改革,重点在于把握总量层面的宏观调控;五中全会通常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方案,往往会对全产业未来5-10年的发展目标量化部署。
3、四个材料: 三中会期一般3-5天,通常在会后一个月内发布重要文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
①会议公报:定方向,最及时的会议通稿,通常在会议闭幕当天发布;
②《决定》:定细节,最详细的执行方案,通常在三中全会闭幕后4-6天外发;
③关于《决定》的说明:《决定》诞生的背景和过程,理解中央层面的考虑,与《决定》同步外发;
④新闻发布会部长解读&答记者问:相关改革的执行细节,会后两周内通常召开多场。
4、三中全会的框架一般基于中共全国代表大会,通常涵盖经济、民主、法治、文化、生态文明等多个领域。
5、三个关系: 历次三中全会大都重点关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三个关系,即政府与市场(资源配置)、国企与民企(生产关系)、中央与地方(财税财富分配)。
6、四届复盘: 三中全会通常聚焦“经济与改革”,但历次会议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①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会后央国企持续跑出超额收益;
②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聚焦农业农村改革,会后农业相关板块持续走强,成为资本市场主线之一;
③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聚焦经济体制改革,会后A股迎来民企和TMT引领的牛市行情;
④2019年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会后A股迎来高端制造业推动的牛市行情。
7、两个时段:季度级别的主题与2-3年的主线。 对市场整体,历次三中全会短期影响有限,中期提升市场风险偏好,或为牛市起点。对结构性行情的影响可分为两类,即短期改革预期带动的主题行情和中长期的市场主线。

报告正文

一、定位: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

三中全会往往是中央施政风向标,对中长线资金意义深远。 2013年习总书记曾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研究什么议题、作出什么决定、采取什么举措、释放什么信号,是人们判断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施政方针和工作重点的重要依据,对做好未来5年乃至10年工作意义重大”。历次三中全会聚焦经济与改革,在中共全国代表大会确立远景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革方案和政策方针。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中,经济相关的目标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根据刘元春及其团队测算,未来15年中国经济潜在增速在4.7%到4.8%的水平,能保证我国在总量改善的基础上结构进一步优化,能实现2035年GDP较2020年翻一番的目标。即将召开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相关的政策措施或将成为实现这一发展目标的重要部署。对追求绝对收益的中长线资金来说,历次三中全会对把握决策层施政方针、判断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提供了明确指引,是确定未来5-10年政策工作重点以及资本市场主线的风向标。

三中看总量政策,五中看行业配置。 每一届中央委员会五年间召开七次全体会议,每次会议有固定的主题(详见图表2),其中三中和五中通常分别聚焦经济和产业,市场关注度高。 三中全会通常聚焦经济与改革 ,会议讨论经济体制改革相关内容,对资本市场来说重点在于如何把握总量层面的宏观调控,例如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变化,中央和地方的财税体制改革等。典型如13/11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之后简政放权成为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此外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关于财税体制改革的部分强调“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16/8 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指导意见》,对央地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做出总体部署。 五中全会通常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方案 ,往往会对全产业各领域未来5-10年的发展目标做出量化的部署,对资本市场来说是判断行业发展趋势和未来增长空间的重要指引。典型如20/10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并于22/1发布《“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要求“十四五”时期,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五年累计下降18%,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39%左右。这些目标的设定对资本市场判断新能源渗透率及光伏装机量等具体产业增长空间提供了确切指引。

中共中央全会一般五年间召开七次,由中央政治局召集,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出席,出席人数通常在300-400人左右,每次会议有固定的主题,从会议内容来看:

一中全会一般聚焦党中央人事问题 ,通常在中共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后的次日召开,选举产生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二中全会一般聚焦政府部门人事问题 ,审议拟向全国人大推荐的国家机构领导人名单,以及向全国政协推荐的全国政协领导人名单。

三中全会一般以“经济与改革”为主题,把握决策层施政方针、判断经济社会发展趋势。 典型如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基本经济制度、现代市场体系等多个重要领域改革方向做出部署;

四中全会通常讨论依法治国相关内容 ,研究国家治理相关重大问题并审议政策文件,典型如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五中全会通常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方案,是把握产业发展的重要风向标 。例如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三五”规划建议,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十四五”规划建议。五年规划方案会对全产业各领域未来5-10年的发展目标做出量化的部署,对资本市场来说是判断行业发展趋势和未来增长空间的重要指引;

六中全会通常作为专题会 ,主要研究党的建设问题 ,并且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召开下一届中共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

七中全会在下一届中共全国代表大会前一周左右召开,是下一届大会的预备会 ,总结五年来的工作,递补部分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注:十九届三中全会承担了以往二中全会的一部分人事议题,并审议通过《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在十九届四中全会做出部署,因此本报告中关于历次三中全会内容的讨论,我们取用十九届四中全会作为对照。


二、四个材料:公报+《决定》+关于《决定》的说明+部长解读

三中会期一般3-5天,会议闭幕后一个月内发布重要文件。 不同的材料在内容和侧重点上会有所不同,我们认为对于学习和解读三中全会最重要的材料主要有四个,分别为: 会议公报、会议审议通过的《决定》、关于《决定》的说明、新闻发布会部长解读及答记者问。
1、会议公报:定方向,最及时的会议通稿
会议公报在三中全会闭幕当天发布,概括了三中全会讨论的主要议题和审议通过的《决定》的主要内容。 会议公报是学习三中全会最及时的一手资料,公报会介绍三中全会的会议流程及主要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决定》的主要内容进行简明扼要的介绍。典型如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当天,会议公报介绍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且对《决定》中的每一部分内容都做了简要概括。对资本市场来说,会议公报是最及时的了解三中全会内容的文稿材料,对于改革方向和领域,以及市场预期的影响非常重要。
2、《决定》:定细节,最详细的执行方案
《决定》通常在三中全会闭幕后4-6天外发,是未来5-10年改革领域以及改革方向更详细的介绍。 相比于会议公报,《决定》全文会更为详尽地介绍改革的重点领域以及具体的方向。如果将会议公报比作“定方向”,那么《决定》就可以理解为“定细节”,典型如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提到“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决定》中则具体展开介绍“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对资本市场来说,在会议公报形成大致的改革预期后,《决定》提供了更为详尽的改革重点领域和措施的细节。
3、关于《决定》的说明:理解中央层面的考虑
关于《决定》的说明通常和《决定》同步外发,主要介绍《决定》诞生的背景和过程,以及中央层面关于改革重点的考虑。 关于《决定》的说明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其一为《决定》诞生的背景和过程,包括国内外环境的判断,以及《决定》诞生过程中关键的时间节点。其二为中央层面关于《决定》涉及改革重点的考虑,典型如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习总书记的《说明》做了明确解释,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市场化程度大幅度提高”的背景下,应该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但同时也强调“仍然要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对资本市场来说,总书记的《说明》可以帮助理解《决定》中关于改革重心的变化,侧重于从中央层面把握政策方向。
4、新闻发布会部长解读&答记者问:执行细节
三中全会结束后两周内通常会召开多场新闻发布会,由相关领域部门负责人就改革具体措施作解读。 参加会议的通常包括中央财经委(18年改革前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发改委、中央政策研究室等部门。会议公报、《决定》、关于《决定》的说明通常都聚焦5-10年的大方向,指明改革领域、改革措施等中长期的方向性问题,新闻发布会上的部长解读内容更倾向于从执行层面对三中全会的部署进行介绍。典型如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时任发改委副主任的连维良在介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时指出,“发改委要率先转变职能,尤其是要下放权力,下放权力的重点应该是下放那些投资项目审批的权限,还有缩小政府定价的范围。”对资本市场来说,这一系列会议可以帮助从执行层面理解三中全会中涉及的改革内容具体如何操作。


三、三大关系:政府&市场、国企&民企、中央&地方

历次三中全会的框架基于中共全国代表大会,通常涵盖经济、民主、法治、文化、生态文明等多个领域。 三中全会聚焦经济与改革,除少数专题性质会议外(如十七届三中全会讨论农业农村改革),其框架整体基于中共全国代表大会,涵盖经济、民生、法治、文化、生态文明、国防军工、党建等多个领域,通常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中涉及的重点内容都会在当届三中全会中予以讨论,并给出更为详细的改革方向。其中经济领域改革往往是三中全会最为重要的内容,包含基本经济制度、现代市场体系、政府职能、财税体制改革、分配制度、城乡发展、开放型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多项改革内容。(详见图表4)
参考二十大报告,本次三中可能新增科教兴国和国家安全。 鉴于以往三中全会框架整体基于中共全国代表大会,我们参考二十大报告,科教兴国、国家安全被提升到更重要的高度。其中科教兴国方面,二十大报告将经济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民生领域的教育结合,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为题在大会框架中着重强调。国家安全方面,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其单独作为一级标题列示,重要性不言而喻,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到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海外对中国形成的三个冲击:卡脖子、重要能源资源供应、产业链供应链风险隐患暴露。这意味这往后补短板领域不仅是经济逻辑,更是底线思维,或将投入大量资源攻关。
历次三中全会重点关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三个关系:即政府与市场(资源配置)、国企与民企(生产关系)、中央与地方(财税财富分配)。
1、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其中关于市场的作用,过去20年得到了显著的加强,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其中关于市场起“基础性作用”的表述延续了20多年,直到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市场的地位被进一步加强。关于政府的功能,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更强调资源配置的权力从政府转向市场,表述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同时要求“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2019年十九届四中全会边际上更强调政府功能的完善,表述上保留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同时要求“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
2、国企和民企关系的核心是两个毫不动摇,国企做强做优做大,民企发展壮大。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是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自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毫不动摇”后,针对基本经济制度的这一表述便一直延续至今。三中全会针对国企和民企的表述往往会透露未来改革方向,典型如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侧重于在国企中引入民企,增强公有制经济活力。会议提出“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之后混改成为新一轮国企改革主线。2019年十九届四中全会侧重于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会议强调“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2020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发布,并提出了开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管理提升行动。
3、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核心是财税体制改革,如何划分央地财权和事权。 1994年分税制财税改革规范了中央和地方的分配关系,但随着经济发展及内外部形势变化,如何划分央地之间的财权和事权,以及具体的支出责任成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议题,也是历届三中全会讨论的重点改革方向。典型如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指导意见》,对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做出总体部署。2019年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给予地方更多自主权,要求“减少并规范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权,赋予地方更多自主权,支持地方创造性开展工作”。


四、四届复盘:近二十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与资本市场映射

历届三中全会侧重点各有不同。 虽然三中全会聚焦“经济与改革”的主题,但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与经济发展形式,历次会议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且三中全会涉及的重点改革方向可能演绎成未来1-3年资本市场主线行情。


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会后央国企持续跑出超额收益。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并且要求“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之后新一轮国企改革以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为重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时任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的李荣融介绍,2006年全国国有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6.2万亿元,比2003年增长50.9%,年均增长14.7%;实现利润1.2万亿元,比2003年增长147.3%,年均增长35.2%。国企改革也成为资本市场的主线行情,04-07年央国企持续跑出超额收益。

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聚焦农业农村改革,会后农业相关板块持续走强,成为资本市场主线之一。 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业农村改革成为会后政策的重点领域。此外,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农用机械为政策扶持重点方向,2004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正式启动实施,推动农机装备产销大幅提升。股市表现来看,农业相关板块在十七届三中全会后持续走强,08-11年相对市场整体超额收益显著,成为资本市场主线之一。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聚焦经济体制改革,会后A股迎来民企和TMT引领的牛市行情。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及“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等,之后一系列简政放权政策陆续落地,伴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互联网+”等政策出台,市场及民营企业活力大幅提升,A股也在14-15年迎来以民企和TMT为代表的牛市行情。

2019年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会后A股迎来高端制造业推动的牛市行情。 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于中美贸易摩擦的关键时点,会议强调“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随后伴随半导体国产替代、新能源“双碳”等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落地,A股也在20-21年迎来了以高端制造为主的牛市行情。


五、两个时段:季度级别的主题与2-3年的主线

市场整体:历次三中全会对短期影响有限,中期改革预期提升市场风险偏好,或为牛市起点。 三中全会并不致力于解决短期半年到一年内的经济问题,而是着眼于5-10年的维度,探讨改革的大方向。因此历次三中全会对短期市场影响有限,会议召开后半年内市场涨跌表现并无显著特征。历次三中全会对市场结构性行情的影响分两类:短期改革预期带动的主题行情和中长期的市场主线。

短期主题:三中闭幕后的3个月是资本市场重要影响窗口,相关改革主题可能会持续发酵。 三中全会涉及的改革内容通常在会议召开前便引起市场关注,因此相关主题行情通常在会议召开前就会有所演绎。会议召开后的1个月内,随着我们前文中提到的各项文稿材料的外发以及新闻发布会上相关部门的解读,对应主题的改革预期持续发酵。会议召开后的1-3个月,伴随各类党政要会强调和各行业内专家解读,通常会对相关主题形成二次催化,股价迎来二次上涨。典型如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针对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在会议召开前便引起市场关注,上证农业指数13/7-13/10涨幅超过40%,随着三中全会明确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板块受改革预期影响二次上涨,13/11-13/12涨幅13%,跑赢同期万得全A的6%。此外,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建设上海自贸区的表述也引发了相关主题行情的二次上涨,13/11-13/12上海自贸区主题指数涨幅10%。针对人口老龄化,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催化了养老相关产业短期内的快速上涨,13/11-14/2养老产业指数涨幅超过35%,同期万得全A仅9%。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