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秋云薄,从西万里风。”
一千二百年前,杜甫曾在秋日仰望甘肃天水的穹宇。这座位于黄土高原和秦岭山脉交会处的城市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拥有与天空更近的距离。因而这里的天际,似乎总是比别处更容易引人着迷。
一千二百年后的天水,同样有几双纯稚的眼睛抬头仰望,为同一片天空写下诗作:“我想成为宇航员坐上火箭/飞到太空和星星捉迷藏/玩累了就给他们讲睡前故事”。这些充满童真的句子里,藏着对那片天空热爱,每一处可爱的想象,都以宇宙和梦想为材料。
这个在诗里梦想成为宇航员的小作家叫何昊,来自天水市麦积区井儿小学,今年五年级。近距离地体验天文设备和观察星球,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2024年10月,东风日产“阳光关爱·i读计划”邀请旅行博主房琪作为志愿者,带着来自井儿小学的三个孩子踏上“圆梦”之旅,从辽远旷阔的西北高原,到设备精细的天文体验馆,宇宙不再囿于书本的纸沿,而是磅礴地展开在眼前。
这次的天文和航空之行,给热爱宇宙的孩子圆了一个“星空梦”。
过去,何昊只在书里见过火箭的样子。
这个从小痴迷于太空的男孩心里装着“十万个为什么”:宇航员可以登上火星吗?在火箭上看到的星河会比地球上看到的更漂亮吗?宇宙里也能像家乡一样种苹果吗?何昊常常思考——自己将来是不是也有机会成为宇航员,亲自去解开这些问题的答案呢?
这一次,何昊和同学们真的做了一回宇航员。跟随东风日产“阳光关爱·i读计划”,他们去到距离学校数小时车程的天文观测基地,这是中国首个火星主题沉浸式实景体验基地。在这里,孩子们穿上宇航服,过了一把“航天瘾”。当真实的火箭模型出现在眼前,何昊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围着模型认真观察每一个细节。他从未想过自己竟能目睹“神舟火箭”,还能体验专业航天员的训练项目,感受失重与漂浮,仿佛漫步于外太空。
宇宙带来的惊奇和兴奋远
不止于此,当孩子们站在绚烂的银河之下观星时,六年级的韩志豪仰头看得入迷。透过天文望远镜,遥远的星球似乎触手可及,太阳系在这个夜晚变得生动而具象。韩志豪说,高原上的星星比平时看见的更加“茂盛”,在孩子充满童真的眼睛里,银河是由星星组成的“森林”。
“因为看见了美丽的星空,所以想写一首美丽的诗。”孩子们在星空下将自己的天文畅想化作了文字,也为这次旅行留下了充满童心的注脚。何昊在诗里写下“星星像石榴/宇宙是一棵巨大的石榴树”,韩智豪则畅想着“在星辰大海里/也有一个像地球一样的星球”。书籍帮助孩子们打开了对星空的认知和向往,而当这份热
爱穿越真实的所见所感,重新化作文字,阅读和教育的意义在此刻就完成了一次良性的循环。
在高原的星空下,三个孩子展示了另一条别具一格的“星河”。他们带上了井儿小学的孩子们共同画下的一幅星河图,绘满了他们心里的太阳、地球、火星、木星、月亮、飞船……造出属于他们所有人的星空梦。这些缤纷的星体,与天空中闪烁的群星一样重要。从乡村到宇宙,从畅想到圆梦,东风日产一路呵护着孩子们梦想
的“银河”生长,每一束圆梦时刻的光芒,都照向一个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
井儿小学孩子们的星空梦,是在一本本书籍和一堂堂科普课程中生长起来的。
2019年,东风日产“阳光关爱·i读计划”项目从甘肃启程,以乡村阅读推广为目标,向全国的乡村小学播撒梦想的种子。2023年,项目第一次与井儿小学的孩子们相遇,为孩子们建立了一间窗明几净的智能化阅读室,配备了两千余册崭新的图书。
在“东风日产阳光关爱阅读室”上千册书籍中,何昊最感兴趣的是关于航天方面的科普书籍,通过这些书本,他了解了各种火箭的样子和飞行器的原理。韩志豪是阅读室的另一位忠实读者,他最喜欢科技相关的书。那些书本成为他畅想的源头,也成为他梦想的起点。在将来,他想做个科学家,发明“出租飞行器”,人们一招手,就会有飞行器停下,带大家去到任何地方。
书籍为孩子们打开了通往外部世界的窗口,而在阅读之余,东风日产也一直探索新的形式,力求为孩子们敲开更多梦想之门。
除了智能阅读室和书籍,东风日产还给井儿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了别开生面的阅读课程和科普课程,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领读人为孩子展开阅读和科普的画卷。而在2024年的回溯之旅中,“阳光关爱·i读计划”不仅为孩子们圆了天文梦,还将日产筑梦课堂带进了教室,用汽车科普引导孩子们迈进科技世界的大门。
这些不断抵达孩子们身边的书籍和科普课程,不仅成为他们课余生活中丰富的色彩,更为重要的是,为筑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材料。每一次书页的翻动,每一个课堂的问答,或许都能在孩子们的心上擦出梦想的火花,诞生一颗新的“星星”。
“做梦是一种能力。”比帮助孩子们圆梦更为意义深远的是,东风日产用持续的阅读推广和科普课堂,赋予孩子们大胆筑梦的勇气,为他们插上了“做梦”的翅膀。这双翅膀将带领他们飞越未来更多的梦想之山,不断蜕变成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