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雷海潮接任北京市卫计委主任。近两个月以来,雷海潮并未将工作的地点局限于北京市卫计委办公室,他的脚步遍布北京多家医疗机构,从社区到民营医院,再到大型三级医院,都留下了雷海潮的足迹。
就在雷海潮上任之前的4月8日,备受关注的“北京版”医药分开改革宣布启动,首都超过3700家医疗机构投入到改革的浪潮当中,随时监测医改成效成为他的工作重点。
7月22日,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主题为“医改·融合·创新”首都医疗论坛上,雷海潮披露北京医改百日成效以及未来改革计划。“改革推行三个月以来,基层门诊量增加了10%,这在过去需要十年才能实现,而北京只用三个月就做到了。”雷海潮说。
北京医改 究竟改了什么?
北京版“医药分开”之所以被称为综合改革,是因为其不仅是补偿机制的调整,而是涉及到八个方面的改革,并具备整体性、协同性和系统性。
雷海潮提到,北京“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取消了所有参与改革机构的药品加成,这个机制保证了所有参与改革的机构对药品不再存有逐利的动机。与此同时,北京还取消挂号费与诊疗费,并设立医事服务费。
综合改革中,药价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北京在改革中实施了药品阳光采购。具体做法是,采购部门收集所有省级药品招标采购中形成的药品实际成交价,随后找出与北京地区所使用的属于同一厂家、同一品类的药品,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优先选择价格更低廉的药品。
“如果在外省出现更低的价格,厂商应承诺以新低价格来供应北京市场,这不是一个不现实的要求,是市场机制谈判选择的结果。”雷海潮透露,预计阳光采购可以使北京药品价格整体下降8%。
从1999年开始,北京的医疗服务价格没有进行过调整,服务价值已与成本严重背离。经过周密测算,北京在价格调整上迈出重要一步,对435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了有升有降的调整。其中上调中医、护理、儿科和床位等费用,大型设备检查则进行相应下调。
与此同时,在改善医疗服务、加强成本和费用控制、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加大医保保障和支付方式改革力度、财政分类补偿等方面,北京也进行了探索。
北京医改有何特点?
让雷海潮感到骄傲的是,北京“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并未要求医疗机构自行消化10%-20%的药品加成收入损失。雷海潮深知,这样的政策设计无疑将减轻医院压力,有利于调动医院参与改革积极性。为了帮助医院“止损”,城乡基本医保在年初确定的预付总额没有削减,财政也给予医院较大支持力度。
北京没有将过去的药品加成分摊到单个服务项目上。雷海潮表示,这个做法主要考虑的是,不使接受某一个服务项目的人群所负担的费用明显上升。设立医事服务费意味着每一个患者实际分摊的成本较低。
雷海潮着重强调,北京鼓励非公立医疗机构也纳入改革的范围,这是本次改革的重要特点。“如果非公立医疗机构不参与改革,将来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承担医保定点服务的非公立机构会使医保患者面对两类价格体系,这也会给医保管理带来挑战。”雷海潮说。
北京医改有哪些成效?
“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新政实施三个多月以来,北京市各医疗机构呈现就医“五升五降”的变化,即基层诊疗量、技术劳动收入、可分批收入、医保保障和医疗救助力度出现“五上升”局面;药费和药占比、二三级医院诊疗量、大型设备检查费、医保患者负担出现“五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