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豆saying:最近森豆的朋友圈被“凌晨三点不回家”刷屏了,凌晨三点还在加班可能有很多原因,但大部分人心里可能会默默有个评价:这个人责任心一定很强。森豆今天就想从“责任心”这个角度和大家讨论讨论,责任心强就一定要加班到凌晨三点吗?责任心是不是越强越好呢?
关于责任心这个话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国外的人提到责任心,大多不以为意,他们更重视的是创造力。但如果说一个中国的上班族责任心弱,ta可能会很不高兴甚至立即反驳。中国人对于“责任心”的认可程度是较高的,100份简历中,可能有99份简历的自评都会写“责任心强”,还有一份写的是“责任心很强”。
或许大家觉得“责任心强”这件事已经没什么讨论的必要了,但是前段时间wuli北森大佬--周丹女士在脉脉上提出了一个问题:工作中责任心真的越强越好吗?没想到大家对这个话题的关注度非常高。
森豆选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回答,和大家分享一下:
名词解释型:
责任心比能力重要型:
适度原则型:
醍醐灌顶型:
看来,责任心对于工作的重要性,大家都是非常认可的,但是是否越强越好,大家的观点却不尽相同。
那么责任心太强,有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森豆之前有一位同事阿Z,责任心是出了名的强,领导把工作交给ta特别放心,大家对于阿Z的评价也都是“靠谱儿”“放心”,但同时同事也表示阿Z不太懂得变通。
责任心太强的人,对于遵守规则会十分看重,如果共事的人想要打破规则,他们会比较焦虑,甚至阻止。
北森锐途-管理个性测评
中,对于责任心的定义是这样的
:
主动承担个人责任,尽职尽责地完成分内分外的工作。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责任心”呢?
在人才管理越来越被重视的现代企业,企业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绩效水平极大程度的决定了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根据大多数管理人员的经验来讲,一个人责任心的高低会影响到他的工作绩效,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整体绩效和利益。
在众多的调查研究中北森发现,高工作责任心的人,应具备以下特征:
-
为成功完成工作而保持高度热情和付出额外努力
-
自愿做一些本不属于职业范围内的工作
-
遵守组织的规定和程序
-
赞同、支持和维护组织的目标
他们在工作中往往是最“稳定”的部分,会为了完成组织和个人的目标而付出最大的努力。
另外,除了工作范围之外,责任心强的人在生活上会好好的照顾自己,他们饮食更规律并且勤于锻炼。他们也不太愿意采取冒险行为,如吸烟、喝酒、接触毒品、冒失的驾车等。所以在另外的研究中显示,责任心强的人寿命更长。
但与此同时,在大家都很认可责任心会极大的预测工作绩效时,无论是来自北森多年实践的数据,还是研究人员的结论,都发现,责任心也未必是越高越好的。
北森所服务的公司有一项服务于大公司测评数据效度分析的服务,他们将绩优员工和绩差员工的“人格特征”来做差距分析,看看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了员工绩效的不同。责任心自然也是我们极为关注的特征之一。在我们的数据分析中,
客户服务、项目管理、人力资源这样的职位,责任心确实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他能很好的区分出来绩效优劣的基层员工,但是在销售、市场、设计等部门,我们却发现了令人惊讶的相反结论。
有一家金融公司,在分析100多名销售人员的胜任素质时发现,成就动机、关系建立、挫折承受等因素是那些区分业绩优劣的最大的关键因素,责任心不仅不能区分这些因素,甚至在相当大部分绩优群体中呈现“倒U”现象。
我们认真分析了这些数据,发现这类销售需要频繁与客户建立关系,快速发现目标用户,向客户推荐产品,他们需要不断地“出击”,挑战个人的目标,
责任心过高的群体可能会因为过于有条理,并且害怕回避失败而显得不那么“勇敢”。
在我们更进一步的观察中,我们发现,责任心高的群体更愿意使用固有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对于外部频繁变化的环境显得不够适应,这也一部分的解释了为何绩效优秀的销售责任心反而并不突出的原因。当然,在部分的客户中出现这样的数据情况,也许不能完全说明责任心没有意义,但至少让我们清楚一点,尤其是对于销售、市场、研发等岗位,并非所有的职位都对责任心是如此“渴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