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尔街见闻(微信ID:wallstreetcn),作者《见闻主编精选》内容团队。整理:翟梦涵。更多精彩资讯请登录wallstreetcn.com,或下载华尔街见闻APP。
每天,我们会读几十万字,只为你五分钟的阅读时间。文末有彩蛋~
特朗普即兴“嘴炮”掀翻全球市场,华尔街大佬建言屯黄金;科技股“称王”背后是否是“非理性繁荣”;全球楼市为何在调控下“人格分裂”⋯⋯见闻主编精选带你用“正确且友好”的打开方式,来看本周那些不容错过的全球市场大事件。
Part 1:即兴发挥的总统与全球最大的“灰犀牛”
特朗普一通嘴炮,打崩了全球股市
本周二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朝鲜,如果危害到美国,朝鲜会遭遇“炮火和怒火”。一天后,朝鲜给出了比特朗普“更鲁莽”的回应,计划向西太平洋关岛附近海域发射四枚中程弹道导弹,给特朗普好好上一课。
见闻主编精选迅速跟进《大特写 | 意外吗?惊讶吗?吓坏全球市场的一句话是特朗普的“即兴发挥”...》,挖掘特朗普此番发言的原因:惊人的是,特朗普这番表态是“即兴发挥”。总统的助手们知道他计划在周二向朝鲜传递强硬的信息,但是没有人想到竟然是对金正恩作出“金正恩式”的威胁。
其实,这并非特朗普第一次“嘴炮”惹来麻烦,早在1999年,特朗普在接受CNN采访时谈到朝鲜问题时就曾说,如果没有外交解决途径,美国需要考虑军事措施。专家分析,特朗普当前对朝战略沿袭了奥巴马。
主编精选总结,一番“互怼”之后,它掀起的全球金融市场惊涛骇浪值得关注:美股结束九连涨,带动全球股市下跌;有“恐慌指数”之称的波动率指数VIX创逾一个月新高;瑞郎、日元分别创近两周和近两月新高,10年期美债收益率创六周新低;黄金期货收涨逾1%,创约三个月最大单日涨幅,盘中升破1280美元关口。随之而来的是韩国“股债汇三杀”、亚洲股市全线下跌。
全球最大灰犀牛要来了?
本周美国国债CDS相对于德国国债CDS的溢价已蹿升至金融危机以来最高水平,也高于2013年美国政府关门危机和2015年债务上限僵局时期的水平。
见闻主编精选在《读要闻 | 美国CDS拉响警报全球最大灰犀牛正狂奔而来》文中指出:每隔一段时间,“美国债务上限”几个字总要跳出来喧嚣吵闹数周,但每次危机总能在“死线”来临前的最后一刻化险为夷。这个“标准流程”已经广为熟悉,无论政客还是投资者都已经习惯甚至感觉麻木了。也正因为如此,“债务上限”成了灰犀牛的绝佳潜伏之地。
主编精选总结出本次债务上限问题中需要警惕的特殊关键点:时间的紧迫性值得关注,美国财政部可能于10月中上旬耗尽现金。而美国财长此前预计,“非常措施”至多将维持美国政府资金运转到9月29日;党内分歧深化让市场担心国会内部分裂是否已经深化到几乎无法就任何事情达成一致;撞车预算问题和美联储缩表,也是可能导致巨大风险的因素。
见闻主编精选还总结了大型机构预测的可能发生的三种情景:同时提高国防和非国防支出,作为提高债务上限的前提条件(概率为35%);采用拖延策略(概率为25%),以及无条件提高债务上限(概率20%)。
达里奥建议屯黄金避险
“政治风险正在上升,所有人都应该考虑配置黄金。”这是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创始人达里奥(Ray Dalio)给出的建议。
在周三的一份和工作人员共同执笔的客户建议中,达里奥表示,与朝鲜局势和美国政府债务上限相关的政治风险正在上升,但并没有被适当地反映在价格中。见闻主编精选第一时间发布权威解读《读要闻 | 达里奥:战争风险逼近,每个人都应配置5-10%的黄金(附全文)》:
达里奥写道,在这个平静的八月休假期,我们正在目睹: (1)两个针锋相对、民族主义且崇尚武力的领导人互相挑衅和威胁,而全世界正在观望哪一方是在虚张声势,是否会有一场可怕的战争爆发;(2)美国国会无法顺利上调债务上限的概率正在加大。达里奥称,如果上述情况出现恶化,黄金可能比其他避险资产,例如美元,日元和国债,拥有更大的潜在收益,因此建议投资者配置5%—10%的黄金作为对冲。
特朗普政府最近的麻烦可谓“接踵而至”,见闻主编精选持续跟踪这一热度不减的话题,更新动态并带来了一系列深度分析:《读要闻 | 还记得这颗核弹吗?特朗普距离“水门”越来越近》指出,“通俄门”正在向水门事件逐渐演化,或对市场产生冲击性影响;《大特写 | 唯一支持特朗普的科技大佬也反水了!一文读懂硅谷与白宫的恩怨情仇》解析为何硅谷与特朗普“看不顺眼”的深层原因;《读要闻 | 强增长、弱美元!投资者用钱表明了态度》,指出,在特朗普政策不确定性笼罩之下,投资者已经用钱表明了避险态度;《读要闻 | 这是一张特朗普自己都“绝望”的成绩单》悉数总结了特朗普上任半年来所有那些还未“触及”的“梦想”。
Part 2:科技中概股成全球股票“王者”
科技股已基本锁定了财报季的“胜局”,相较美股“FANG”而言,中国“BAT”阵营才是最强“王者”。见闻主编精选本周深度解析科技中概股的最新动态,也对市场中“非理性繁荣”的观点做出了解读。
新浪&微博:财报利好,股价却跌宕起伏?
微博和新浪在美股周三盘前发布二季报,均呈利好:微博连续8个季度营收及盈利超预期,来自中小企业、关键客户和增值业务的营收及利润均强劲增长,用户数也创历史新高。新浪连续11个季度的营收及盈利超预期,毛利率稳步上升,很大程度受到来自微博的广告收入大涨提振。
然而,财报公布后两家企业的股价却双双下跌,微博盘初深跌7%至80.54美元,新浪也跌7%至93.12美元。而随后又来了次“大反转”,微博收于87.27美元,继周一大涨9.5%后再创历史新高;新浪微幅收跌,但100美元的收盘价接近六年高位。
新浪和微博财报利好,为何股价先行回落又反转上升?见闻主编精选第一时间带来了深度解读《读要闻 | 财报利好为何股价开盘下跌7%?一文读懂新浪和微博二季报》,揭秘股价“跌宕起伏”的两大原因:此前两只股票已被超买,周三盘中先降后升是技术位调整;去年起“二度回春”的微博和新浪已被认定为“超级成长股”,在市场预期过高的情况下,“符合预期”的财报实际等于“逊于预期”。
见闻主编精选还提示,未来仍需关注新浪减持微博股份对其业绩的影响、视频与直播是否会掣肘微博发展,并预测“微博或将成为阿里对战腾讯的战场”。
换“爸爸”了!马化腾“跃升”中国新首富
本周一,腾讯股价突破320港元,再创历史新高,掌门人马化腾的身家也水涨船高,攀升至362亿美元,一举超越马云和王健林,成为福布斯富豪榜中国大陆新首富。
多家大行纷纷上调腾讯目标价,市场对腾讯半年报的预期也空前高涨。见闻主编精选当天发布深度剖析《换“爸爸”了!把马化腾送上首富宝座的,除了“王者农药”还有激增的广告收入》,解读支撑新首富成功秘诀:
见闻主编精选总结,支撑腾讯股价大涨至纪录新高,将马化腾送上首富宝座的最大“功臣”正是包括《王者荣耀》在内的游戏业务,仅这一部爆款游戏就在6月狂赚10亿元,给腾讯贡献了近三分之一的收入;下半年,腾讯将在游戏业务特别是手游领域持续发力,预计这将继续大力推动腾讯总收入增长。
除了游戏业务之外,广告收入和云业务同样“功不可没”,增长速度远超对手。
“BAT”稳赢“FANG”,科技股是否“非理性繁荣”?
美国科技股今年累计上涨23%,是标普500指数中表现最好的行业。但要论今年走势,中国科技股才是“大佬”,后者涨幅较美国科技股翻了一番,达到56%。互联网科技公司高层的财富也随着股价的上涨蹿升。福布斯富豪榜前六位中,科技大佬也占据了半壁江山。
然而,见闻主编精选也注意到了一个危险的信号:华尔街已从高涨的科技股板块嗅出了“非理性繁荣”的味道——比如过去十年热极一时的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的金砖五国(BRICS)概念,这种按字母表捆绑投资的方式只是从BRICS转向“FANG”、“BAT”和“FAAMG”。
主编精选指出,全球十大最有价值的公司中,有七个身处科技行业,堪比千禧年前夕互联网泡沫破灭前的顶峰。美股频创新高,但涨势愈发集中在大型科技股。随着市值不断吹高,要更加留意“互联网泡沫2.0”的警告,下一步最应该关注的是互联网公司的营收与利润。
Part 3:全球楼市“人格分裂”,你需要这份“生存指南”
近来,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日本等过的楼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人格分裂”态势:这些地方,有的政府一边狂踩刹车,一边高级公寓却被一抢而空;有的城市房价暴涨,另外的大城市却在“摇摇欲坠”。
见闻主编精选持续跟踪全球楼市热点,《大特写 | 泡沫破裂要一个个来?带你领略全球楼市的“人格分裂”》全面汇总分析当前各国楼市动态,梳理当今楼市是怎样在金融危机后,首次打破“齐步向上”的步伐转向“人格分裂”的。在楼市这一分裂的背景下,哪些国家情况格外严重?哪些国家又在试图“异军突起”?见闻主编精选深入跟进楼市动态,编写出一部“全球楼市生存指南”。
“大马版深圳”是否是一场“豪赌”?
深圳是一个渔村在40年里发展成为超级都市的传奇故事。而马来西亚的依斯干达经济特区从建立之初,就想要模仿深圳的成功之路。政府的规划是宏伟的,招商引资的规模是巨大的,城市的发展是迅速的。10年来,依斯干达特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因为过于雄心勃勃,制造业摊子铺得太大,产业集聚效应未能充分显现。制造业尚未走向成熟,房地产又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由于依斯干达和新加坡之间的人员双向流动和两地的收入、生活水平差异,带来了特区高端住宅受到新加坡公民追捧的现象,并且即将制造又一个庞大的住房消费市场,而现在它成了中国房地产公司投资的要地。
见闻主编精选《大特写 | 中国房企集结“大马版深圳”盛宴背后是一场豪赌》梳理依斯干达特区的“前世今生”,深度解析中国资产涌入带来的影响:2015年,中国超越新加坡,成了依斯干达最大FDI来源地,占特区十年来FDI总额的23%左右,而主要功臣是房地产投资。
主编精选剖析,由于地理位置性价比不及吉隆坡,特区制造业投资潜力有限,政策转而鼓励推动房地产投资,而当前新山已经隐约出现了高档房地产的泡沫。当前依斯干达特区还没有特别针对房地产发展的新政策,但公开的讨论已经展开,有些人认为房地产的发展会抬升投资成本,迟滞制造业发展,改变特区现在的发展模式。而另外一些人认为,房地产发展会带动就业,影响到建材、钢铁和装潢等行业。
英国“变态”楼市告诉你,指标和调控都“靠不住”?
近来市场普遍认为加拿大有房产泡沫,高企的房价收入比更能说明这一点:加拿大房产交易相关的费用已经占经济的近2%,比该国农林牧渔加起来的“产值”(1.6%)还大。但最近多伦多房产交易量同比爆降40%,市场不禁疑问:是不是拐点要来了?
见闻主编精选对比英国楼市《大特写 | 为何所有指标和调控都“靠不住”?看看英国楼市的“变态”就全懂了》解析:如果了解“老东家”英国房地产市场的情况就会发现,这些指标都“不靠谱”。
主编精选指出,英国目前房屋换手率创下有史以来的最低纪录,“调控”政策也很给力。然而,在没有炒房、调控严厉的英国,房价跟其他国际热点城市却没什么区别。如果将时间拉到足够长的期限来看,英国房价的暴涨幅度实际上是加拿大的2倍还多。
房价指数(绿色为英国、红色为加拿大)
主编精选深度剖析背后的原因:英国住房存在严重的“结构”问题,新房交易大都集中在最高端的10%的房产上,成交的都是高价值房产,拉高了平均房价,而英国房产的超低换手率和超高的印花税是阻碍“结构调整”的表面原因,更深的原因在于英国的住房供给严重不足。
新加坡“逆势而为”的“底气”在哪里?
在全球各个国家都在严控房产,各国房产价格首次打破“齐步向上”的步伐,转向“分裂”之际,新加坡却开始逆势而行,开始放松自QE之后开始执行的房产调控政策,让房价呈现“触底反弹”之势。
新加坡住房自有率超90%,仅用3年的家庭平均收入即可购买3室公寓。这个从1965年500美元人均GDP“起步”,实现超100倍增长的岛国,是如何在高速经济发展中保证国民居有定所的?见闻主编精选带来深度解读《 大特写 | 全球都在“严控”房价新加坡凭什么“逆势而为”?》,挖掘新加坡如此有“底气”的原因:
主编精选指出,新加坡能够下狠手调控并在此后大胆逆势而为,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其遵守与国民不成文“契约”的能力和自信。新加坡政府一直以来严格遵守使居民住房和面向海外投资的房地产相协调的建设比例,让新加坡的住房形成了实质上的双轨制:老百姓的房子就是用来住的,而剩下20%的房产是为富人和外国人而建,同时承担起了房产的金融属性。
另外,人口的快速增长和有限的土地资源形成了有利挤压,这种土地和人口两头挤压的基本面,再加上政策的刺激,或让新加坡成为全球流动性紧缩环境下,地产资金的“保险箱”。
本周还有这些大势也许你会感兴趣:
读要闻 | “数字货币IPO”骤然加速法外之地的狂欢还能继续多久?
读要闻 | 中国7月进出口增速超预期回落,贸易拐点来了?
大特写 | 金融危机十周年祭:银行们天价罚单还没交完,新的魅影已经浮现
读要闻 | 汇改两周年:强势人民币会是下半年最重要的宏观变量吗?
这些投资建议也许你也会感兴趣
大特写 | 40年持续击败大盘全球CEO甚至财阀都怕的神级投资人
大特写 | 交易比的是“谁头硬”?原油之神缘何头破血流
读要闻 | 共有产权解剖:几乎赚不到钱,房子不是用来卖的,交易对手是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