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维护行业整体利益、振兴中国汽车工业为己任,反映行业愿望与要求、为政府和行业提供双向服务。充分发挥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搭建平台等方面的作用,以促进中国汽车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深度报道】聚势谋新,共绘商用车产业新图景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 公众号  ·  · 2025-04-08 19:4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新四化产业技术的不断演进下,我国商用车产业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商用车产业正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一边是能源结构转型的阵痛、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的压力,另一边则是智能化与绿色化浪潮催生的新赛道、新需求。在3月26日—28日举行,以“开辟新赛道 汇聚新动能 发展商用车产业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2025商用车产业发展会议上,来自 政、产、学、研、用等各界的行业领导与专家学者,直面产业变革的难点和痛点,围绕商用车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国际化等新方向,以及市场、政策和供应链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3月27日上午,在开幕式暨主旨会议上,与会嘉宾普遍认为,商用车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唯有以技术创新驱动,加速向新能源与智能化的方向转型,方能进一步提升商用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开拓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顶层擘画:

锚定新赛道,培育产业增长极


当下,商用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已非“选择题”,而是关乎未来的“必答题”。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双碳目标倒逼以及用户场景化需求升级的三重考验,行业亟需以系统性思维破局——既要立足当下破解成本与效率的困局,更要立足顶层设计,锚定新赛道,积极培育产业的新增长极。

开幕式上,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苏波,十堰市委书记黄剑雄发表讲话,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克强通过视频发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宋志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张祖同和十堰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永辉致辞,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新强、克诺尔亚太区(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会主席徐保平作交流发言。会议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叶盛基主持。

十堰市委书记黄剑雄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新四化产业技术的不断演进下,我国商用车产业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苏波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坚持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例如加快出台相关政策,推动“车电分离”模式的创新,通过试点示范,引导新能源重卡稳健发展,以及突破新一代电池及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的瓶颈等;其次,坚持绿色发展,推动节能减排。商用车电动化产业政策应以节能减排为目标,以市场选择为导向,不应过度区分技术路线,要推动充换电技术路线共同发展;再次,坚持开放合作,实现共赢发展。加强与国际组织、国外政府的协调,推动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国家标准的互认,支持鼓励整车系统、零部件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不断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推动中国商用车品牌走向世界。

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苏波

近年来,商用车智能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且比乘用车拥有更强烈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对此,李克强指出,未来商用车企业不仅是制造商,更是物流效率的赋能者。商用车智能化与新能源化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唯有以系统思维打破边界,以开放协作凝聚合力,方能在这场变革中实现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跨越。他认为,商用车在智能化领域需聚焦三大攻坚任务。第一,突破“卡脖子”技术。考虑设立专项攻关联盟,建立“研发-测试-量产”闭环体系,车企可联合芯片企业优先开发商用车专用的计算平台;第二,构建“中国标准”智能驾驶技术体系。可参考相关城市自动驾驶示范区经验,制定“车-路-云”数据接口国家标准;第三,筑牢安全冗余防线。商用车载重大、制动距离长,需构建“感知-决策-执行”多重冗余。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克强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行业机构的引导与支持,付炳锋和宋志明分别站在汽车行业和机械工业的角度,为商用车的下一步发展建言献策。付炳锋直言,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对百年汽车工业来说是个巨大的工程,电动重卡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虽然经过了持续的探索和发展,但是仍然存在首购成本高、回收体系难以闭环和上险难、保费高等问题,仍需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生态建设方案,以保证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海外发展已经成为商用车企业经营很重要的一个领域,行业和企业都应从产品输出向体系共建进行转型,共同联手协同发展,形成互利共惠的竞合模式,从而提升中国商用车品牌综合国际竞争力。宋志明则强调,在新形势下,传统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融合创新,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行业当前重点关注三大发展问题,包括解决市场内卷、构建产业新生态和持续开展技术创新。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宋志明
在商用车实现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国际化的过程中,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都是转型升级的主要力量。 张祖同表示,商用车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2024年电动化、国际化、智能化、服务化趋势愈发明显,新能源整体渗透率超过15%,商用车的出口占销售总量已经超过23%,智能化商用车还在高速公路、物流园区、港口等场景实现了商业化应用。 面对这些发展趋势,东风汽车将以“三个跃迁、一个向新”为奋斗目标,持续秉持“创新驱动,科技发展”的理念,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技术水平,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商用车产品和服务。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张祖同

站在产业链的上游,马新强再度强调了供应链安全对于商用车发展的重要性。“打造安全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不仅是整车企业稳健运营的基石,是地方政府推动产业升级,保障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抓手,更是零部件制造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马新强提出,加快构建和布局新型供应链已成为全行业和各地政府共同关注的重点。徐保平则谈到了进一步加强整零合作的必要性。他表示,克诺尔集团将继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深化与中国商用车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合作,未来克诺尔在中国的发展将继续围绕“全球视野、中国根基”双轮驱动,做中国车企出海的护航者、产业链低碳转型的领导者以及商用车安全技术的筑基者, 共筑中国商用车的智慧新未来。

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新强
克诺尔亚太区(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会主席徐保平

破局而立:

新浪潮下的技术攻坚与生态重构


当新能源转型的技术瓶颈亟待突破,如何以技术攻坚打破发展僵局?如何借生态协作重构产业价值?来自更多商用车产业链的企业高管以及行业专家给出了答案——从单点创新走向系统变革,从零和竞争转向开放协同,唯有携手同行,才能迎来商用车产业更美好的明天。

“双碳目标的引领下,新能源与智能化技术蓬勃发展,商用车行业正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也蕴含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正如康明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全球副总裁、发动机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汪开军在演讲中所说,中国汽车产业在过往几十年中,不管是技术创新还是市场规模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不仅在国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而且在全球市场中也崭露头角。站在入华50周年的里程碑上,康明斯将继续加大在华投入。日前,康明斯正式发布了《零碳目标》下在华的50个重点项目,涵盖传统能源的创新升级、转型技术的重大突破、数字化技术以及新能源的全面布局。

康明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全球副总裁、
发动机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汪开军

身为整车企业代表,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于长信和重庆长安凯程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兰祥文就智能商用车的相关话题进行了分享。于长信谈道,由于目前智能驾驶技术存在单车智能与车路云协同智能两条路线,单车智能在开放道路已实现从辅助驾驶向自动驾驶进化,同时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车路协同路网。因此,在两条技术路线并行突破、互补共生的形势下,一汽解放坚持“单车智能筑基,协同智能破界”的技术路线。兰祥文提到了“科技平权”重要性,并表示当前电动化和高阶智驾大规模应用,智能货舱、驾舱势必成为商用车行业的“新战场”,但在智慧化进程中,智能货舱、驾舱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如智驾级别与购车价格的冲突,AI进化与个体隐私的博弈等,因此亟需全行业共同思考,如何通过“科技平权”普惠至广大物流行业的从业者,让遥不可及变成触手可及。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于长信

重庆长安凯程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兰祥文

近段时间以来,商用车电动化在政策驱动中迎来风口,但续航焦虑与电池成本仍是掣肘,零部件供应商通过核心技术突破与规模化降本正成为破局关键。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数字能源全球充电业务总裁刘大伟断言,在商用车产业加速向低碳化、电动化过渡进程,新能源重卡拥有广阔发展前景,预计未来五年在渗透率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为此,超充技术路线有望为商用车电动化提质增效。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数字能源全球充电业务总裁刘大伟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商用事业部总工蒋于伟同样看好新能源商用车的发展趋势。他分享了一组数据:自2018年以来,国内新能源商用车电动化率从5%提升到20%,已跨越拐点迎来高速增长期。他预计,到2025年,国内新能源商用车的销量将达到110万辆,电动化率为29%,到2030年,电动化率将超过70%。为此,宁德时代将以“兜好底、算好账、布好局”的“三好”电池解决方案,共同为产业链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商用事业部总工蒋于伟

一直以来,行业机构和研究院所都是商用车产业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邵华在详细阐释了当前商用车的市场表现、面临的政策法规,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后,提出了五点中肯的建议:第一,深化技术创新,加速电动化与智能化融合,突破智能网联核心技术;第二,构建产业生态,强化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第三,响应政策导向,把握市场机遇,利用政策红利窗口期;第四,拓展国际化布局,聚焦本地化运营,协同共进形成海外发展合力;第五,拥抱AI,培育新质生产力,引领行业变革,加速数字化转型,提前布局未来产业生态。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邵华

欧洲汽车工业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张硕在谈到欧洲商用车发展现状时表示,尽管商用车电动化的进程遇到了一定困难,但欧盟商用车发展的电动化趋势没有变,只是在做法上采取了一些比较务实灵活性的措施。张硕强调,中国是欧洲汽车工业重要的合作伙伴,呼吁中欧双方应通过协商的方式尽快解决现在的问题。 欧洲汽车工业协会将进一步发挥桥梁作用促进行业交流,促进中外法规的协调,呼吁各国政府在汽车领域开展对话与合作。

欧洲汽车工业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张硕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副处长、商用车市场研究负责人谢国平重点讲述了商用车智电化特征及路径与乘用车存在的六大差异,例如智电化的政策考量角度、乘商新能源渗透潜力和新能源技术路线不同,补电模式差异明显,且对商业模式依赖度和智能化的重心也不尽相同。例如,乘用车的智能化配置非常多,重心在于给消费者舒适、安全、便利、娱乐、科技等体验,但商用车的智能化必须紧紧围绕安全、省人、省力和省油,只有这些配置和技术才会被用户认可,而被认可的技术就 会在商用车市场做到快速渗透。当然,谢国平指出,乘用车领域奠定的良好产业基础也将赋能商用车的智电化快速跟进。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副处长、
商用车市场研究负责人谢国平

围绕“中国商用车数智化转型战略路径及对策”,天津大学中国汽车战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焱提出,汽车新六化战略包括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低碳化和轻量化,对于商用车企业来说,数智化转型要做好认知转型(做正确的事)、行动转型(正确地做事)、能力转型(组织数智核心竞争力)。

天津大学中国汽车战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焱

创新突围:

解码产业转型多元化路径


在汽车新科技势不可挡的发展浪潮下,如何把握机遇并加快实现转型升级,是商用车行业破除市场困境的关键,亟需以产业协同和技术创新实现破局。为更好地为行业发展提供战略和路径的指引,本次会议开幕式上首次预发布了《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发展研究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同时集中展示了2025中国商用车创新技术成果,并举行了十堰汽车产业招商项目签约仪式,以报告作为引导,成果作为参考,加快资源整合,试图解码商用车产业转型的多元化路径,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据叶盛基介绍,《报告》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整车和氢燃料电池系统及部件、“制储运加”上下游企业、研究院所和大学及行业服务机构,组织数十名专家团队共同编写,是一部系统完整论述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发展现状及趋势的权威性报告。全书由总报告和12篇专题篇两部分组成,共计1+12篇报告,梳理并总结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发展情况,覆盖氢燃料电池汽车、系统和部件产品,以及制、储、运、加等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以问题和挑战为导向,探讨解决方案和对策、关键路径与发展趋势,提出一系列措施和建议,为各级政府部门、产业链企业、投资机构和各单位,提供决策参考依据,值得全行业共同关注与期待。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叶盛

应行业的诉求和发展需要,2025中国商用车创新技术成果在本次会议上正式发布。据叶盛基介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组织开展的2025中国商用车创新技术成果推荐活动,主要聚焦商用车新能源技术、智能驾驶技术、网联化技术、燃料电池发动机等,最终共有30项创新技术成果脱颖而出,充分展示了我国商用车产业链目前取得的创新成果和技术进步。

十堰因车而建、因车而兴,是我国民族汽车工业的摇篮,汽车产业链完整,产业集群程度高。王永辉在发表欢迎致辞时指出,2024年十堰中、重卡车市占率达12.7%、全国地级市第一,8类专用车市占率、20种零部件销量全国第一,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出货量也居全国前列。同时,十堰还成功下线了国内首款纯电动重型矿卡,并携手东风、中信科、中国移动稳步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建设,智能网联公交、无人清扫车、无人物流配送车实现常态化运营。王永辉表示,十堰将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为商用车企业的发展提供平台、搭建服务。会议开幕式还举行了十堰汽车产业招商项目签约仪式,共有38个重点合作项目在现场集中签约,投资总额达到173.85亿元。

十堰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永辉

作为国内商用车行业开放、高端、权威的交流与沟通平台,商用车产业发展会议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两届,持续集聚我国商用车行业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国内外企业领袖、产业链上下游精英、用户和市场专家、资深学者、专业媒体等各方人士,携手推进商用车行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了一系列有利行业发展政策的落地实施,凝聚各方力量形成了多项智慧成果,得到了政产学研用各界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认可。

(来源:中汽协会行业发展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