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企业家杂志
多年来持续关注企业家阶层的生意与生活。打造最快捷高效的商业资讯交互平台,实现您的商业梦想与精神追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HR笔记本  ·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模型 ·  9 小时前  
HR新逻辑  ·  华为HRBP关键方法与实战(公开课) ·  4 天前  
HRTechChina  ·  立春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企业家杂志

政商关系怎么样,企业负担重不重,振兴东北怎么办,经济走势向哪里……刚刚,这些企业家关心的问题都有了回答

中国企业家杂志  · 公众号  · 职场  · 2017-03-02 20:30

正文

全国政协大会新闻发言人王国庆都说了什么?

/

文|《 中国企业家》记者 焦丽莎


3月2日下午三点,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17年的“两会时间”正式开启。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的政协新闻发布会都备受关注。一方面,这是两会期间的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全国政协的新闻发言人率先面对中外记者;另一方面,发布会上总是不乏经典的问答。全国政协大会新闻发言人王国庆曾坦言,不怕敏感问题,“越是敏感问题,越要想办法说清楚”。

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他对2017年经济走势、新型政商关系、营改增减税以及振兴东北等等十余个问题都一一作答。

记者: 国家统计局已经公布中国2016年GDP增速为6.7%,这是26年来的新低。有机构预测2017年中国GDP的增速为6.5%。请问发言人,政协委员对2017年中国的经济走势有何判断?

王国庆: 有关我国经济的问题是必答题。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我国2016年GDP总量突破了70万亿元人民币大关,比上年增长了6.7%,增速又重返了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首。可以说我们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用一份实实在在的成绩单回应了中国经济“悲观论”。作为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2016年中国的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33.2%。

当前我国经济总体是缓中趋稳、稳中向好,但仍然需要我们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从今年1月份全国政协召开的宏观形势经济分析会上多位委员做出的判断看,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基本特征、支撑基础和条件以及前进态势,都没有变化。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各项工作正在扎实推进,改革的红利也在不断释放,所以我国经济仍然具有强劲的动力和持久的耐力。只要我们坚持稳中求进,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的那样,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新的一年里,中国经济仍将是世界经济最强劲的“发动机”。

记者: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联组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别的委员时,用“亲”“清”两字定调新型的政商关系。请问一年过去了,这方面有什么进展?

王国庆: 民无商不活,国无商不兴,有商就会有政商交往。在我们国家经济进入新常态,又是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形势下,我们应该构建一个什么样的政商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去年提出要构建一种"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亲”是亲近,“清”是清楚、清白。

一年过去了,现在确实已经出现了一些新气象。归结起来有几个方面:一是换了思维。政商双方都对“亲”“清”二字的认同度提高了,“亲”“清”理念逐渐成为价值追求的最大公约数。二是有了规矩。今年1月份,至少有7个省区市出台了相关的规定。有的地方还出台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有了这些制度和清单,办事进退有了边界,随之带来的就是变了作风,有规矩了。我们政府部门干部作风也在转变,主动扑下身子,靠前服务。

更重要的,企业发展有了魂,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明白了,也相信了,企业成功靠市场、靠科技、靠创新、靠管理、靠真正的企业家精神,而不是靠什么关系,靠“劣币驱逐良币”。当然,还有不少问题依然严重,比如“清”而不“亲”,清白了、清楚了,不亲近了。领导干部对企业敬而远之,怕犯错误,所以不敢为、不愿为、不作为。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只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健康的政商关系,借用一句话说:“永远在路上”。全国政协会锲而不舍地为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助力呐喊。

记者: 去年12月,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营改增减税大约5000亿人民币,但我们听到有一些企业反映,说“获得感”并不是非常明显。政协委员当中有不少人都是来自企业的,据您的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是什么?

王国庆: 关于中国企业的税负问题,最近确实议论比较多,特别是去年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当年减税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但是我们也注意到,有一些企业家说企业感觉负担还是重。我请教过有关部门的同志,也请教了一些来自企业的政协委员。据他们介绍,企业税负的高低可以从宏观税负和企业的主要税种税率两个维度来衡量。权威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企业在这两方面的税负水平在世界大多数国家当中都属于中等或偏低的。

中国的税叫间接税,我们是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企业对税费的痛感特别敏锐,稍微有一点就感觉到了。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除了税以外还有费,加上各种不合理收费转嫁到企业身上,企业感到的实际负担就重了。去年营改增减税5000亿,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事实,是真金白银拿出去的,或者说是少收上来的。

但是具体到每一个企业,获得感肯定会有差异,因为增值税特殊的抵扣机制,对纳税人的会计核算和纳税管理的要求更高。另外,受投资周期、资本构成、管理情况以及营利能力等因素的影响,纳税人的税负水平在不同的时间点存在一定的波动,并非每一个纳税人在每一个时间点税负都是下降的。在不同行业,情况也不尽相同。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总体减少的情况下,目前还有1.6%的纳税人的税负是有所上升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