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pain365日
生活家的聚集地 | 和我一起把想要的生活过成每一天的日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基金报  ·  联想、钉钉等纷纷出手!引爆万亿级市场 ·  11 小时前  
丁香生活研究所  ·  少了这个维生素,你喝的牛奶都浪费了! ·  昨天  
基少成多  ·  春节见闻:从就业感受社会变迁,DeepSee ... ·  3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破90亿了,全球第一! ·  4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泽连斯基“急了”:将“非常危险”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pain365日

2023,书写心想事成的一年。

pain365日  · 公众号  ·  · 2023-01-25 16:28

正文

新版本的你才能过上新版本的生活。
这是我在2022年年末尾巴里写下来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的话。不再用过去的经验处理现在的问题,不再把未来禁锢在过去了。
可以用《改变的历程》中的一段话解释:“ 我们的日常惯例,熟悉的意念和感受一直存在于同一个存在状态,而在这个存在状态会一直产生同样的行为,创造同样的现实。所以,如果我们想改变现实的某些方面,就必须要用新的方式思考、感受和行动,在面对各种体验时要产生不同的体验反应。我们必须成为不同的人,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意识状态,我们需要用新的意识来观察新的结果。
这两年对量子物理学、存在主义哲学、脑神经科学、营养学、冥想…非常感兴趣,有空就看相关的书籍和纪录片。而去年12月月底遇到《改变的历程》这本书,内容恰好把我涉猎的领域串联起来,并完美契合我的大脑(意识)和身体(感受)在近一年的变化。
或许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年初在自己的各个维度许下愿望,罗列计划,但年末总结又发现陷入了相似的生活、工作和关系的问题,一切照旧,没有半点波澜。
事实上,旧版本的我过不上新版本的生活,此刻的我是过去无数旧有记忆组成,我的旧有经验自动自发陪伴我进入每一个新的环境,不打破长此以往已经适应习惯的旧模式,改善外在环境也只会再次陷入形式不同本质相同的问题。持续遇到本质相同的问题,身体持续经历类似的处理手段,那么遇到这类问题后处理问题的行动、压抑感受造成的心境会被继续加强。
旧我的思考、感受和行动解决不了问题,只会陷入冲突的拉扯。想要不再重复相同的问题,就必须创造一个新我。而创造一个新我就需要“ 觉察自己现状 ”和“ 明晰想要创造什么版本的自己 ”这两个问题。
自我觉察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愿意为自己过去此刻未来负责任的态度,终极目标是不让过去的经验阻碍未来的可能性。
我把觉察现状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心流事件、流通事件、卡壳事件。
心流事件 简而言之就是我一旦去做就能产生心流,且这件事于大多数人很难,对我而言很容易。这类事情都不需要别人叮嘱督促就会主动进行下去。 自发情感而非理智 的自律,力量最为强大,做起来也毫不费力。

流通事件 这个范围内 的事情我虽然不喜欢,但可以去做,做完后这件事会很快穿过我,不在意识和感受层面做任何停留。没做之前也会拖延,心里会惦记,但顺手把它做了,立刻就会进入下一段新的体验。很多拖延相关的心理学提供的方法论也都是针对这个层面提供的。

最阻碍我们能量流通的便是 卡壳事件, 长此以往抗拒的人或事,在事情未开始之前已经担忧,一直拖到非做不可的最后一刻才去做,即使行动过程中也惴惴不安,行动完后仍旧心有余悸,久久不能释怀。这一类事件也是最容易产生内耗。

不论是事业工作、生活习惯还是人际交往,都可以如此分类。

除了自我时时刻刻觉察,还可以和生活中的朋友,一起共事的朋友讨论,参考旁观者的视角。这一年来,我陆陆续续 把生活工作人际关系依次划分,并根据不同完成度给予奖励,物质奖励是对付出的正向反馈。



为了不断制造正向反馈的记忆,同时让自己不再情绪化消费, 我创建了今年的心愿清单表。

心流事件本身就是对我最大的奖励。 流通事件我一般会选择单价低的物品。不得不做的 卡壳事件完成后我会选择单价高渴望程度也高的物品作为奖励。

我在19年买了iwatch,当时的目的是摆脱手机焦虑症,预想自己拥有了iwatch后可以减少手机的使用。但没两天我就回到了手机不离手的状态,iwatch就真的成了装饰手表,没一个月就掉了。

去年4月份被隔离在家里开始运动,原本五月就打算入手手表监测心率。但我为了避免冲动消费,以及还不敢断定自己出门工作后是否还能继续运动所以迟迟未入手。持续到六月中下旬,发自内心感受到运动带给我身体和情绪上的轻盈感后,才决定入手,现在都半年多了,每次戴上它都让我重新感受了长期运动后的那种满足感。

这样看来第一次购入iwatch是被多巴胺驱使,多巴胺作为预期分子,它的快感稍纵即逝,令我乐此不疲渴求更多。但为了让我享受当下拥有的东西,而不是可能会得到的东西,大脑必须从面向未来的多巴胺过渡到面向现在的化学物质内啡肽,这种物质的作用机制是补偿机制,例如长时间运动后分泌内啡肽,让人体产生喜悦感,可能让人体更好坚持下去。这种对痛苦的补偿机制让人产生快感。物质奖励也可作为补偿机制。

甚至我每天的todo list也可以按此归类,当我把和工厂打电话督促出货归为卡壳事件,我就会提醒自己工厂一上班就联系他们,并且立刻给这个行为一个奖励。这个逻辑和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很像,一天的开始把最容易让自己卡壳的事情优先处理,能量得以流通,一天才能尽情去体验。不然其他事情也没办法全情投入地展开。

心流事件是天赋是使命是满腔热情;流通事件是要克服完美主义找到对整体不影响的高效处理方式,拖延也无碍;卡 壳事件是发出改变的信号,要么改变事件,要么改变自我看待这件事的态度

只有足够了解自己,才能够让意识(大脑)与感受(身体)同步去实现心愿。

那我的心愿是什么呢?根据存在主义心理治疗,我们的目标是改变(行动),负责任的行动始于愿望。如果一个人了解自己的渴望,才能为自己行动。如果不了解自己的渴望,不产生愿望,就无法想象自己的未来,同时负责任的意志会夭折。

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包括外貌、身材、穿搭、风格、气质、品味、学识、个性。

我想拥有的事业?品牌、自媒体、工作室

我想过的生活?住的房子,使用的物品,旅居

我想拥有的好习惯? 阅读、 早睡早起、 冥想、 感恩日记、 运动、 均衡饮食

我想交的朋友?同频、工作伙伴,旅伴

罗列这些不是给自己定目标计划,而是打造一个良好生活的系统,没有考核,只是在心里埋下一颗种子。做好三四月的事情,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此阶段使用的工具是 写感恩日记 制作愿景板。

感恩日记的书写原则便是用我已经成为这样的人的状态去生活去书写。书写方式是在本子的末尾几页以2023年最后一天的视角展开这一年已经发生的事情,然后再依次从前往后书写。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