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基少成多
寻找、研究、持有少数优质基金,专心致志、精益求精,力求把握机遇、共同致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基金报  ·  DeepSeek大消息!英伟达宣布 ·  3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突发!降息25个基点 ·  3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重大专项,正式启动! ·  4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富国基金总经理陈戈:凝心聚力 奔赴新征程 ·  5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刚刚,冲上热搜!还得是赵雅芝和叶童啊!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基少成多

春节见闻:从就业感受社会变迁,DeepSeek提供就业建议

基少成多  · 公众号  · 基金  · 2025-02-03 11:30

正文


春节回老家,

坐标皖北乡村,

感受比较大的是就业,

比想象中要好很多。


从中也能感受到整个社会趋势的变化。


父辈和同龄人中,

不少从事房地产建筑相关的工作,

随着年龄渐长,

一部分人回家养老或者偶尔做点散工;

一部分人在城市转行到做保安、保洁等服务行业;

还有人在坚守,

已经做的比较细分,

例如支壳子、水电、焊工、吊机等专业工作。


一位小学同学还留在建筑行业。

他说是相对制造业,

建筑业的日薪还有优势,

而且结账频率高,

家里有事也能随时请短假。


不足是受地产销售低迷拖累,

会断断续续没有活,

此外竞争加剧,

不少人愿意降薪接活,

整体日薪较高峰时期下降了约10%。


比我更年轻的一代人,

整体就业好不少。


他(她)们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快递、制造业、家政和餐饮等,

其中快递行业吸纳的人群比较多,

虽然辛苦,工作时间比较长,

但月薪酬一般是6K+,

大城市熟手甚至可以做到1W+。


制造业中,

基本是通过劳务进场。

现在劳务比较发达,

周边村有不少带人的劳务,

打个电话就能帮助安排工作,

劳务从中抽点。


其中试工不满意还可以随时更换,

只是部分工作要求工作满一周才结薪酬,

如果不能连续干满,

会拿不到薪酬。


劳务直接与厂家商家结算工资,

从中抽点后给务工人员,

也会根据个人需求帮务工人员安排食宿。

一般的月薪在5K+,

吸纳的女性就业人员比较多。


近年来家政和餐饮需求也不小,

老龄化带动下,

家政需求比较景气;

虽然餐饮难做了,

但持续有人进入,

就业需求也比较大。


现在务工人员还会注重与业主和老板的相处感受,

如果认为比较难处或者有一定歧视,

会直接换一家。


整体看,

接触的家乡村民就业情况偏好,

比很多大学生都好找工作。


不足是基建和地产行业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欠薪;

制造业劳务生产线往往注重效率且工作单一,

容易引发手、胳膊和腰椎等部位的肌肉劳损。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大家都感觉大学生找工作比较难,

也有部分大学生开始放下身段务工。


二表哥在上海开了家推拿店,

说租房的邻居是四个大学生合租,

一起送快递。


他专门找邻居聊过,

对方说本科毕业就难找工作,

考了研究生后发现依旧难找工作,

对比了白领的薪酬后,

发现还是送快递性价比高、能存的钱多,

果断转行。


我又请DeepSeek对大学生和农民工就业问题

做了具体比较和分析,

还给出了就业建议,

发出来大家看下(重点的地方已加粗):



近年来农民工与大学生就业市场呈现差异化趋势,这一现象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反映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深层次结构特征:


一、市场需求侧的结构性错位


1. 产业梯度需求差异:制造业、建筑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持续扩张,创造了大量基层岗位。

根据人社部数据,2023年制造业用工缺口达200万人,其中技术工人缺口占比超60%。而知识密集型产业受经济周期影响更大,2023年互联网行业招聘量同比下降15%。


2. 技能供需错配:教育部调研显示,高校专业设置滞后产业升级2-3年,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领域人才缺口达500万,而传统文科毕业生过剩率达35%


3. 企业用人成本考量:农民工平均用工成本(含社保)约4500元/月,仅为本科毕业生起薪的60%,中小微企业更倾向选择成本更低的劳动力。


二、劳动力供给侧的特征差异


1. 就业弹性差异:农民工群体职业期待值弹性系数达0.8(1为完全弹性),能接受跨行业、跨地域就业。相比之下,大学生就业弹性系数仅为0.4,75%毕业生坚持专业对口


2. 技能形成路径差异:农民工通过"干中学"形成实践技能,建筑工人平均3个月即可上岗。大学生知识转化周期需6-12个月,企业培训成本高出40%。


3. 地域流动性差异:农民工跨省流动率达62%,而大学生属地就业倾向明显,"新一线"城市本地生源留存率达78%。


三、制度性因素的深层影响


1. 社保双轨制效应:农民工参保率不足40%,企业实际用工成本比正规就业低30%。这客观上刺激了企业用工选择偏好。


2. 教育投资回报率变化:大学教育收益率从2003年的14%降至2022年的8%,而职业教育收益率稳定在10%以上。技能溢价现象在制造业尤为突出,高级技工工资已达本科毕业生1.5倍。


3. 城镇化进程推动:当前63%的城镇化率催生大量基建和服务岗位,这类岗位70%由农民工群体承接。预计到2035年新型城镇化将新增8000万就业岗位。


四、动态发展趋势


1. 技术替代差异:白领岗位自动化风险达45%,而建筑工人仅12%。AI对文书类工作的替代速度是体力劳动的3倍。


2. 代际观念转变: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规划意识增强,45%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与大学生在部分领域形成竞争。


3. 政策调控效应:职业教育经费年均增长15%,"十四五"期间将培养2000万高素质技术人才,可能进一步改变就业市场格局。


这种就业分化本质是经济转型期的阵痛表现,既不能简单归因于教育贬值,也不能忽视结构性矛盾。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深化产教融合、完善职业技能认证体系、推动社保制度并轨,最终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对于个体而言,动态调整职业预期、提升跨界能力将成为应对就业市场变化的关键。


延伸阅读:

1.哪些基金能推荐给丈母娘、班主任、亲朋好友?(2025年版)

2.DeepSeek倾情建议,怎么打理压岁钱?

推荐文章
中国基金报  ·  DeepSeek大消息!英伟达宣布
3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突发!降息25个基点
3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重大专项,正式启动!
4 天前
学生时代  ·  当男朋友要摸你的胸时
8 年前
JavaScript  ·  HTML5 Notification消息通知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