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赛先生
赛先生由百人传媒投资和创办。文小刚、刘克峰、颜宁三位国际著名科学家担任主编,告诉你正在发生的科学。 上帝忘了给我们翅膀,于是,科学家带领我们飞翔。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环球科学  ·  因为感染新冠,他的肿瘤缩小了 ·  2 天前  
宇宙解码  ·  如果对着有电的插座尿尿,会不会被电到? ·  2 天前  
果壳  ·  中国减盐战争,会败于外卖吗? ·  4 天前  
科普中国  ·  劝你多吃芋头的理由,1个就够了!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赛先生

破晓时分——从中世纪转向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艺术|艺海拾真

赛先生  · 公众号  · 科学  · 2017-03-04 07:29

正文

经历中世纪早期黑暗时代后,大学的建立及其引发的知识传播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引导了人们的思潮;而在城市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发现的古代希腊罗马文物,不仅宣示了古典艺术曾经的伟大,也为艺术家提供了创作过程中可参照的范本。


撰文:张羿

 

1. 暗夜星辰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进入了“黑暗”的中世纪。所谓黑暗,是相对被毁的古罗马文明、当时的阿拉伯文明与拜占庭文明而言。在公元5-9世纪的最黑暗时代里,昔日遍布罗马帝国境内、各城市中供普通人阅读的公共图书馆已全部毁坏或彻底消失(图1),社会整体文明与文化水平极大下降,古典时代的辉煌艺术成就(图1a,图1b)几乎损毁殆尽。


当然,这并不意味在此期间完全没有文化。事实上,文化仍在艰难传承并缓慢发展,但仅集中于天主教会。在远离世俗社会的修道院中,仍有少数人潜心学术,进行艺术创作。不过,知识为少数统治精英完全控制,广大民众则毫无选择地被置于愚昧之中,只能盲目接受教堂中的图画,相信它们传达的信息(如图2a,图2b和图2c),大家可以自行比较它们与罗马帝国艺术(如图1a,图1b和图1c)的优劣。


图2中的意大利拉文那市圣维塔教堂(Basilica of San Vitale)是公元6世纪初建造的天主教堂,在这段时间里,包括意大利在内的欧洲大地上建立了一批混合古罗马风格与拜占庭风格的教堂,圣维塔教堂是保存下来最好的,尤其是它的马赛克壁画。正是这些教堂的建设与装饰,在漫长的黑暗时代为欧洲保存了一批艺术人才,才使日后的复兴成为可能。

 

图1. 古罗马塞尔苏斯公共图书馆(Public Library of Celsus)遗迹,位于古代罗马帝国境内的以弗所(Ephesus)市,现在土耳其,这是古代罗马帝国境内一座著名的公共图书馆,它面向所有公众开放,人们普遍认为在罗马帝国时代,帝国境内众多城市都有类似的公共图书馆,这类文化设施并不只局限于帝国首都罗马。(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1a. 罗马皇帝奥古斯都雕像,大理石,高2.04米,现陈列于梵蒂冈博物馆,摄影作者Till Niermann(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1b. 花神佛洛拉,湿壁画,古罗马公元1世纪绘制,现陈列于拿波里国立考古博物馆(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1c. 拿写字板和笔的女子,又称“萨福”,湿壁画,罗马帝国时代公元55-79年绘制,高37厘米,宽38厘米,现陈列于意大利拿波里考古博物馆(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2. 意大利拉文那市的圣维塔教堂,公元527-548年建造,建筑与内部马赛克是拜占庭艺术的典范(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2a. 圣维塔教堂内马赛克壁画(局部)(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2b. 圣维塔教堂内马赛克壁画(局部)(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2c. 圣维塔教堂内马赛克壁画(局部)(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2.世俗自治大学的出现


随着占领罗马帝国境内的不同种族逐渐安定下来,西欧逐渐恢复活力,大概在12世纪早期或更早的时候,许多自治社区(commune)向城市转化,意大利开始了极为缓慢的重建。面对城市的崛起与世俗社会的发展,教会明智地放弃了对知识的垄断。1088年,博洛尼亚大学诞生于意大利城市博洛尼亚,号称“世界大学之母”;1158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Friedrich I Barbarossa)正式确认了博洛尼亚大学的身份与一系列特权,大学从此成为一个真正有自治权力的机构。


在那个时代,博洛尼亚大学培养出了托马斯·阿奎那、但丁、彼得拉克、哥白尼等一批伟大的学者,更不乏许多教皇、红衣主教和帝王诸侯。其成功激发了意大利各城邦在13-15世纪纷纷建立属于自己的大学,我们熟悉的早期文艺复兴名城如帕杜瓦、拿波里、锡耶纳、比萨、佛罗伦萨、帕维亚等,都有自己的大学。


这些大学从教皇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那里拿到了特许,有着高度的自治权,它们不仅是学习与研究的乐园,还是意大利各城邦吸引人才的基地。值得指出的是,欧洲正是在此期间向阿拉伯人学习了书院制度与奖学金制度,这些制度不仅极大地推动了欧洲学术的发展,而且促进了社会流动性。意大利天主教会是在欧洲率先尝试奖学金制度的先锋,各城市教堂都会为该城家庭贫困但有才华的学生提供奖学金与受教育的机会,而受益的学生后来也大都进入教廷。意大利能首先复兴,与当时的教育制度、奖学金制度所带来的社会流动同样密不可分。

 

图3. 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主校区(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3a. 波提切利,但丁,画布蛋彩,作于1495年,高54.7厘米,宽47.5厘米,现陈列于瑞士克洛尼镇的博得梅尔基金会(Bodmer Foundation)(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整个欧洲在8世纪末逐渐开始了重建,笔者在此稍谈一下法国。公元8-9世纪,查理曼大帝统治下的法国有一场持续100多年的卡洛林文艺复兴运动(Carolingian Renaissance),有些法国学者认为该运动可以和后来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相媲美,但从留下的作品看,笔者觉得有些过分夸大了它的成就。


图4为9世纪佚名画家的作品,应该说它代表了当时法国的绘画水平,我们可以注意到画中人物造型来自古典时代。瓦萨里认为法国直到15世纪都很粗俗,现代人会认为法国艺术变得有其特色应该在12世纪前后。在大学建设方面,巴黎天主教会的圣-日耳曼·德·佩修道院(Saint-Germain-des-Pres,图5)特别值得一提。1200年前后,圣日耳曼德佩修道院捐献了它的部分土地,建立了巴黎大学,后改称索邦大学。法国从此有了第一所大学,它为法国乃至全世界贡献了无数重要思想,并发明了一系列至今仍然有影响的学院制度。

 

图4. 佚名画家,弹琴男子,公元9世纪的圣经插图(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5. 巴黎的圣-日耳曼·德·佩修道院(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天主教会无疑是世界上迄今生存时间最长的国际组织,虽然其影响力今天已经极大减弱,但不可否认它曾有过的辉煌。


在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我们几乎到处都能见到外观雄伟、内部考究的天主教堂。在欧洲开始走出黑暗中世纪的时刻,教会因推动欧洲文化进步而成就了自己的辉煌。在这段时间,教会之所以能够引领欧洲,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发展与鼓励独立自治的大学,使得教会内部及其势力触及之处都聚集了相当数量的人才,从而促成了它从11世纪延续到16世纪初的辉煌与荣耀。


由于受过教育的人才不断增多并广泛分布,再加上经济情况的改善,从12世纪开始,包括意大利与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城市与地区开始大规模地建设教堂。这些教堂显然比以前建设的教堂在式样上更加考究,内部装饰也愈发精致,人们逐渐开始对从前仅具符号意义的宗教绘画提出了艺术要求。

 

图6. 蒙雷阿莱的新圣母主教座堂,位于西西里蒙雷阿莱市(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我们以远在意大利最南端的西西里蒙雷阿莱市(Monreale)内的一座教堂与修道院为例来结束本节(图6)。1200年时,它完成了全部建筑与马赛克壁画,这些马赛克虽然延续了拜占庭艺术风格,但读者可以通过比较看出,在人物造型方面它显然比拉文那市圣维塔教堂内马赛克绘画(图2a, 图2b)更加写实且富有立体感。美丽的建筑、金碧辉煌的马赛克,这座教堂与当时在意大利完成或开建的其它教堂和公共建筑一起,昭示了文明的曙光将再次升起。

 

图6a. 蒙雷阿莱新圣母主教座堂内的修道院,摄影师为Berthold Werner。(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6b. 蒙雷阿莱新圣母主教座堂内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6c. 蒙雷阿莱新圣母主教座堂内马赛克(局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6d. 蒙雷阿莱新圣母主教座堂内马赛克(局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6e. 蒙雷阿莱新圣母主教座堂内马赛克(局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6f. 蒙雷阿莱新圣母主教座堂内部装饰及马赛克(局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3. 继承与反叛

 

3.1. 意大利托斯卡纳各城邦在12-13世纪时的教堂建设

 

经历了漫长的衰落后,欧洲从9世纪开始了缓慢的经济复苏与重建。此时,意大利半岛上一些共和城邦乘势崛起,攫取了地中海世界的商业、金融乃至军事强权。伴随着见识、知识与财富的积累,意大利人再次开始追求教堂等公共建筑的艺术品味。我们在此简单介绍比萨与锡耶纳的教堂建筑。

 

比萨共和国从公元11世纪初开始步入黄金时代,至12世纪达到鼎盛时期(见图7a)。依靠强大的舰队与海上贸易商船队,当时的比萨成为半岛另外一端威尼斯共和国的最有力竞争者。


经过一百多年的财富积累,比萨雄心勃勃地开始修建大型宗教建筑,我们今天见到的比萨奇迹广场(图7)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也是强盛的比萨共和国的象征。当时的比萨人希望自己城市的教堂能够超越已完工的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奇迹广场中间洗礼堂的建筑时间为1152-1363年,主教堂建筑时间为1063-1180年,斜塔的建筑时间为1173-1372年(图7,图7b)。这些建筑均以拜占庭风格为主,但融入了多种艺术元素,这种混合搭配后来被称为比萨风格。


图7. 比萨的奇迹广场,图中的圆形建筑为比萨洗礼堂,稍远处为比萨总教堂与教堂的钟塔(即著名的比萨斜塔)(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7a. 12世纪时比萨共和国地图,深绿色为比萨征服并直接管辖的地区,浅绿色为比萨控制的地区(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7b. 比萨总教堂与比萨斜塔,教堂建筑时间为1063-1180年,斜塔的建筑时间为1173-1372年(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7c. 契马布埃,比萨总教堂内的马赛克壁画,作于1301-1320年间,高385厘米,宽223厘米(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7d. 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教堂建筑1094年完工(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锡耶纳共和国是当时托斯卡纳的另外一个繁荣富裕的共和国,它从12世纪初靠着金融与商业开始崛起,占地面积达8000多平方公里,虽然地处内陆,但它控制了地中海的第勒尼安海(Mar Tirreno)的一部分,有自己的出海口。


锡耶纳主教堂建筑时间为1215-1263年(图8,图8a和图8d),它与比萨教堂在风格上的区别显而易见。从图8a展示的细节上看,细心的人们会想到法国的哥特式教堂装饰,如图8b和图8c所示的巴黎圣母院细节。当时法国的哥特式艺术对意大利有着巨大的影响,我们在后面还会看到。


图8. 锡耶纳主教堂,摄影师为Raimond Spekking(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8a. 锡耶纳主教堂(局部),雕塑由乔万尼·比萨诺设计(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8b. 巴黎圣母院外立面(局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8c. 巴黎圣母院外立面(局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8d. 锡耶纳主教堂(侧面)(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锡耶纳主教堂的建筑成就——尤其是它的大圆顶(见图8b)——激发了佛罗伦萨人的豪情,他们决定建造一座更加壮丽并且带有更大圆顶的教堂。当然,佛罗伦萨人没有意识到更大圆顶会带来什么样的技术困难。教堂从1296年开始建设,直到1436年才最后完成。佛罗伦萨伟大的建筑师波隆涅列斯基从罗马万神殿的大圆顶及其建筑工具等多方面获得启发,才完成了佛罗伦萨人梦想的大圆顶。


图9. 佛罗伦萨主教堂正面与钟塔,图片由Nicolas Kennedy提供。

 

图9a. 佛罗伦萨主教堂侧面图(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9b. 佚名雕塑家,波隆涅列斯基仰望佛罗伦萨主教堂大圆顶,大理石雕塑,位于佛罗伦萨主教堂东侧(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3.2. 比萨雕塑家尼古拉·比萨诺

 

图10. 庀欧·菲蒂(Pio Fedi),尼科拉·比萨诺雕像,大理石,19世纪制作,位于乌菲齐博物馆墙上壁龛内(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人们常说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故乡,但如果按照文艺复兴艺术的定义,即,在古代希腊罗马艺术基础上进行再创造,那么根据目前流传下来的艺术作品,意大利文艺复兴应萌芽于比萨。其重要标志性作品应该是由欧洲现代雕塑之父尼科拉·比萨诺(Nicola Pisano, 约1220-1284年,图10)于1260年创作的比萨洗礼堂布道台(图11)。比萨诺在此汲取了罗马帝国时代雕塑与建筑的成就与理念,并融合了当时流行的拜占庭风格和法国哥特式艺术,完成了以今天眼光看来仍是震撼人心的伟大作品。


图11. 尼科拉·比萨诺,比萨洗礼堂布道台,完成于1260年,高455厘米,现陈列于比萨洗礼堂(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虽然整个布道台的雕塑与造型是中世纪与古代罗马雕塑艺术的混搭,但我们不妨仔细观察布道台上可以作为独立艺术品来欣赏的主题浮雕。


图11a所示的受胎告知中的童真女圣·玛利亚的面部造型简直就是古代罗马女性主神朱诺(Juno,图11c)的翻版,她那笔直的鼻梁、丰满的嘴唇、略显宽阔的面颊乃至前额上方卷曲向后的发式,都直接来源于古代罗马帝国早期的雕刻艺术;在圣母玛利亚身后的圣·安妮那略显苍老的面部造型应该来源于雕塑家对现实生活中真实人物的观察。布道台上另一个深浮雕作品“三王朝拜”(图11b)中,右侧的圣母玛利亚的坐姿是当时位于比萨的一个古代罗马石棺上的淮德拉坐像的翻版(图11d),而前来朝拜的古代东方三王则明显是古代罗马人的造型。


笔者认为,将圣母塑造成古罗马女神或女人的形象并放置在教堂中,无疑是颠覆性的革命。要知道,这些今天我们认为是艺术品的宗教题材画作,在当初却具有非常严肃且实在的宗教意义。尼科拉的这一尝试居然被接受,无疑是个巨大奇迹,这与当时比萨共和国因强盛而能接触到各种不同文化所产生的包容心态不无关系。


图11a. 尼科拉·比萨诺,受胎告知,大理石深浮雕,1260年完成,现陈列于意大利比萨洗礼堂(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11b. 尼科拉·比萨诺,三王朝拜,大理石深浮雕,1260年完成,现陈列于意大利比萨洗礼堂(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11c. 朱诺,大理石雕塑,高270厘米,公元2世纪罗马仿制希腊公元前420年前后费迪亚斯的作品,现陈列于梵蒂冈博物馆(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11d. 古罗马石棺(局部),希波吕托斯与淮德拉(Hippolytus and Phaedra),公元2世纪制作,现陈列于意大利比萨众圣墓园(Camposanto, Pisa)(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11e. 尼科拉·比萨诺,末日审判,大理石深浮雕,完成于1260年,现陈列于意大利比萨洗礼堂(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细观比萨洗礼堂布道台上的其它深浮雕作品,如“末日审判”等,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法国流行的哥特式雕塑作品的显著影响。客观地说,在13世纪与后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法国哥特式艺术因其特有的装饰效果而具备了强大的生命力。从尼科拉·比萨诺留下的众多作品看,他显然精通拜占庭雕塑艺术风格、哥特艺术风格与古代罗马雕塑作品,他会根据创作的需要将各种艺术元素进行融合,图11a与图11b所示的、源自罗马雕塑的作品只是他创作的一部分。


尼科拉的儿子乔万尼·比萨诺(Giovanni Pisano,约1250-1315年)也是著名雕塑家,同时还是画家与建筑师,他的雕塑作品就更受当时哥特艺术形式的影响,而相对缺少古典风格(如图8a)。 在创作时,他更多注意的是观赏者的视觉感受,所以他非常注重雕塑作品的外部造形与视觉效应等装饰性效果。

 

3.3. 佛罗伦萨画家契马布埃与乔托

 

我们在讲述比萨总教堂时,已经介绍了一幅契马布埃(Cimabue,1240-1302年)制作的马赛克壁画(图7c),他应该是第一位在意大利具有广泛影响的佛罗伦萨画家。作为中世纪拜占庭绘画在意大利的集大成者,他的构图娴熟运用了各种拜占庭艺术的传统定式,但如果认真观察对比早期或同时代拜占庭作品,我们会发现契马布埃绘制的人物更加具有立体感并贴近现实(图12,图12a)


图12. 契马布埃,受难耶稣,蛋彩绘于十字架上,1287-1288年绘制,高448厘米,宽390厘米,现陈列于佛罗伦萨圣十字教堂(Basilica di Santa Croce)(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12a. 契马布埃,宝座上的圣母子与天使和先知图,蛋彩画,385 x 223 cm,约作于1280年代,现陈列于乌菲奇博物馆(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13. 乔托,奥尼桑提圣母像,蛋彩画,作于约1310年,高325厘米,宽204厘米,现陈列于乌菲奇博物馆(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在佛罗伦萨乌菲齐博物馆的乔托展室里,我们会看到乔托(Giotto di Bondone,1266/7 -1337年)与契马布埃的圣母像(图13,图12a)摆放在一起,人们可以借此机会仔细比较这两位时距较近的佛罗伦萨大师的作品,观察原作的细微差异。


乔托的图13作于契马布埃的图12a完成三十年之后,虽然二者同样采用拜占庭绘画定式,但我们能看出乔托绘画中的人物明显更加偏重于写实主义倾向;而座椅本身与圣母脚前台阶部分极其奢华的装饰表明乔托在创作时汲取了源自法国的哥特艺术。


艺术史书籍里通常将乔托视为探索并真正奠定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画家,但我们在这里看到,他在实际创作中也继承了中世纪拜占庭圣像艺术的一些定式,同时还在富于华丽装饰效果的法国哥特艺术中汲取养分。正因为融汇了不同传统的艺术形式与风格,乔托的作品才能够在地中海沿岸广大地区被人们所接受,他的声望超越了同时代所有艺术家,因此许多艺术史书会以乔托作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起点,而佛罗伦萨也顺势成为了文艺复兴的故乡。


我们再放上几幅乔托的具有现实倾向的画作(图14,图14a,图14b),它们完成于1304-1306年间,是画家最具写实主义的代表作品,也是西方艺术史上的里程碑式作品。与后来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相比,乔托的绘画未必很成熟,但可以从中窥到未来欧洲现实主义艺术的曙光——尽管从曙光初露到阳光普照还将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图14. 乔托,耶稣降生,湿壁画,作于1304-1306年间,高200厘米,宽185厘米,现陈列于意大利帕度瓦竞技场礼拜堂(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14a. 乔托,三王朝拜,湿壁画,作于1304-1306年间,高200厘米,宽185厘米,现陈列于意大利帕度瓦竞技场礼拜堂(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14b. 乔托,犹大之吻,湿壁画,作于1304-1306年间,高200厘米,宽185厘米,现陈列于意大利帕度瓦竞技场礼拜堂(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笔者在此顺便指出两点,契马布埃与乔托的成就是建立在当时佛罗伦萨活跃的艺术创作基础之上的,在他们出道之前,佛罗伦萨艺术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来自罗马、威尼斯与拜占庭等地的艺术家与佛罗伦萨人合作的洗礼堂天顶马赛克壁画就是一个例子(图15,图15a);写实主义的艺术创作手法在乔托同时代人甚至稍早些时候已经开始应用,我们前面讲到的比萨诺1260年完成的“受胎告知”浮雕中的圣·安妮,已经具有这一倾向;罗马的著名画家卡瓦里尼(Pietro Cavallini,1259-1330年)也是运用写实主义方法创作的画家,见图15b。

 

图15. 佛罗伦萨洗礼堂天顶马赛克,13世纪早期制作,直径2560厘米,现陈列于佛罗伦萨洗礼堂(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15a. 佛罗伦萨洗礼堂天顶马赛克(局部)。

 

图15b. 卡瓦里尼,末日审判(局部),湿壁画,1290年作,现陈列于意大利罗马圣则济利亚圣殿(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3.4. 锡耶纳画家杜乔

 

图16. 杜乔,卢琦莱圣母像,木板蛋彩画,约1285年作,高450厘米,宽293厘米,现陈列于乌菲奇博物馆(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16a. 杜乔,圣尊,木板蛋彩,作于1308-1311年,高213厘米,宽396厘米,现陈列于锡耶纳主教堂博物馆(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14世纪时,意大利真正的主流艺术实际上是锡耶纳绘画,在近一个世纪的时期内,其风格一直主导着半岛的绘画艺术。锡耶纳画派的创始人是杜乔(Duccio di Buoninsegna,1278-1318年),据说他亲自去过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学习绘画,专家们认为他的绘画有着强烈的拜占庭风格与技术特征。


在乌菲齐博物馆展示契马布埃与乔托的圣母像(图12a与图13)的同一展室里,杜乔于1285年为佛罗伦萨新圣母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Novella)绘制的卢琦莱圣母像也放置其中(图16),这幅作品的构图同样来自拜占庭风格。但与佛罗伦萨画家的两幅圣母像相比,它具有更强的装饰性,色彩搭配柔美,华丽的布幔等诸多细节告诉我们,画家不仅深受法国哥特式艺术的影响,还将这种风格巧妙地融入到了自己的绘画创作当中。


我们看到,画家在20多年后的作品中不仅强化了哥特式艺术风格的装饰色彩(图16a),同时在人物表情等细节方面也接受了佛罗伦萨的写实主义绘画手法。值得指出的是,图16所示的绘画作品只是杜乔制作的巨大祭坛绘画组合的一部分,原作由许多部分配合组成,它们现在散落在全世界不同的博物馆中,用电脑复原的图(图16b与图16c)可以告诉我们整幅作品原来的样子。

 

图16b. 杜乔,圣尊,正面电脑复原图(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16c. 杜乔,圣尊,背面电脑复原图(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在杜乔的引领下,锡耶纳成为意大利哥特式绘画艺术的中心,在14世纪产出了一系列早期文艺复兴艺术的伟大作品。我们在这里不加说明地给出几例供大家欣赏(图17,图18)

 

图17. 西蒙·马提尼,受胎告知,木板蛋彩,作于1333年,高305厘米,宽265厘米,现陈列于乌菲齐博物馆(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18. 弗雷迪(Bartolo di Fredi,约1330-1410年),三王朝拜,木板蛋彩,作于1385-1388年,高195厘米,宽163厘米,现陈列于锡耶纳国立美术馆(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4. 结语

 

中世纪末期13-14世纪(也有学者认为这段时间是文艺复兴早期)的艺术创作源泉与方法主要由四个不同方面构成,分别是拜占庭艺术、古代希腊罗马艺术、自然主义写实风格和哥特艺术。这些艺术形式的发展与交互,最终促成了15世纪后半期到16世纪文艺复兴艺术的繁荣。


如果按照文艺复兴艺术的严格定义(即古代希腊罗马艺术与自然主义的科学方法相结合)客观看待这段时间的创作,我们会发现,整个14世纪的艺术主流并非对古典希腊罗马艺术的再发现与应用,而是意大利化了的哥特风格,它一直延续到15世纪中期,图19与图19a可说是代表作品。

 

图19. 法布里亚诺,三王朝拜,木板蛋彩画,1423年绘制,带框高301.5厘米,宽283厘米,现陈列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乌菲齐博物馆(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19a. 戈佐理(Benozzo Gozzoli,约1421–1497年),朝圣之路,湿壁画,1459-1462年作,高405厘米,宽516厘米,现陈列于佛罗伦萨美第齐-里卡迪宫内小礼拜堂(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究竟是什么促成了古代希腊罗马艺术的复兴?笔者认为,是这段时间里广泛传播的人文主义思潮。经历中世纪早期黑暗时代后,大学的建立及其引发的知识传播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引导了人们的思潮;而在城市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发现的古代希腊罗马文物,不仅宣示了古典艺术曾经的伟大,也为艺术家提供了创作过程中可参照的范本。

 

图20. 彼得拉克,大理石雕塑,19世纪制作,现陈列于乌菲齐博物馆墙上壁龛内(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生活在十四世纪的意大利桂冠诗人彼得拉克(Francesco Petrarch,1304-1374年,图20)应该是最早一批极少数再次发现并理解古代罗马文化魅力的人。他正确预见了未来的艺术方向应是古典艺术与自然主义科学方法的结合。这位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的伟人,为未来几个世纪佛罗伦萨乃至整个欧洲艺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彼得拉克之后,佛罗伦萨伟大的建筑师与人文主义学者阿尔伯蒂(Leon Battista Alberti,1404-1472年)用拉丁文撰写了《论绘画》,其意大利文版本发表于1436年,故而能被众多艺术家直接阅读,影响极其广泛。他还撰写了《论雕塑》与《论建筑艺术》等系列著作,这些书籍为艺术家提供了直接的方法与理论指导,使他们在观察自然的同时,有意识地从古代希腊罗马艺术中汲取养份。


阿尔伯蒂强调指出,艺术并不是简单地模仿自然,而是为了再现自然的美丽与和谐,他告诉人们可以从古代希腊罗马艺术中寻求这种美的范式。


正是由于阿尔伯蒂理论的引导再加上一系列艺术实践活动,佛罗伦萨与意大利其它地区最终走向了新的艺术形式。细观佛罗伦萨15世纪中后期艺术创作(如图21与图21a),我们会发现,带有复兴古代希腊罗马艺术的自然主义作品成为主流,而中世纪拜占庭艺术与哥特艺术的精华则完美融入了新的文艺复兴艺术形式。

 

图21. 菲利普·利皮,圣母子与两个天使,木板蛋彩,1460-1465年间绘制,高95厘米,宽62厘米;现陈列于乌菲齐博物馆(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21a. 波提切利,春,木板蛋彩,1482年完成,高203厘米,宽314厘米,现陈列于乌菲齐博物馆(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延伸阅读:

俊男似星,美女如云——文艺复兴时代的威尼斯绘画|艺海拾真

“大师之师”:开启文艺复兴高峰时代百年艺术辉煌的委罗基奥 | 艺海拾真



《赛先生》第二轮选题发布,期待你来创作!

 

  1. 数学里的自然底数为什么用e表示?

  2. 为什么说吃维生素片可能有害健康?

  3. VR设备为什么会让人产生眩晕感?

  4. 人类如何清除太空垃圾?

  5. 温度可以改变动物性别,真的吗?

  6. 我们如何确定宇宙大爆炸真的发生过?

  7. 科学家打算如何应对抗生素耐药性?

  8. “平行宇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

  9. 如何科学地预测一份爱情能否长久?

  10. 科学家刚刚发现的“白矮脉冲星”究竟是什么星?


如果以上有你感兴趣的选题,请迅速跟“小赛”(微信id:saixiansheng2017)微信联系,也欢迎发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与我们进一步沟通!


本页刊发内容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及使用。


投稿、授权等请联系:saixiansheng@zhishifenzi.com

您可回复"年份+月份"(如201701),获取指定年月文章,或返回主页点击子菜单获取或搜索往期文章。

赛先生为知识分子公司旗下机构。国际著名科学家文小刚、刘克峰担任《赛先生》主编。

我们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赛先生”。


微信号:iscientists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科学队长

推荐文章
环球科学  ·  因为感染新冠,他的肿瘤缩小了
2 天前
科普中国  ·  劝你多吃芋头的理由,1个就够了!
5 天前
大学生成长必备网  ·  努力,才是人生的态度!
7 年前
小钱大玩at北美  ·  信用卡Price Protection总结
7 年前
EDN电子技术设计  ·  国产x86 CPU离Intel、AMD还有多少差距?
6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