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单仁行
“单仁行”是央视财经评论员单仁唯一的官方公众号,11年来,单仁博士一直专注产业互联网的应用研究,尤其是网络营销的系统研究。我们将带你走进网络经营,聊聊治国理政与企业管理,并畅谈企业家个人修为。与单仁行,行更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单仁行

2018年社区商业将成为一大风口,阿里、万科都瞄上了!

单仁行  · 公众号  ·  · 2018-01-14 06:2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1


最近跟一位朋友在聊互联网时代什么样的业态是比较有生命力的,他就强烈给我推荐了一种商业业态。


在他家小区楼下有一家理发店,店面不大,加上负责做菜的老板娘,也就只有五六人。


但这家店却已经在那里屹立了10来年,任凭商铺租金、人力等各种成本涨了一轮又一轮,周边商铺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它岿然不动。


据说,老板还凭借这家理发店,在深圳买房买车了。


怎么做到的呢?他就跟我介绍,说一开始去理发店的时候,老板希望能互加微信,每次理完发就发红包付账。


之后老板就会根据他发红包的时间记录下他理发的频率,然后根据频率,比如一个月、两个月来发一次微信跟他寒暄下,顺便问他最近要不要去理发,可以预约时间段,到时就可以不用等了。


另外,老板还会告诉他,如果带着其他人来理发,还可以享受哪些染发、烫发的优惠等。


在微信还没有面世之前,这老板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只不过原来的方式是打电话、发短信、加QQ而已。


生活中心催生社区商业


2


他说他住的小区并不大,辐射人口也不是很多,可这老板就能这样做起来,还活得挺滋润。


这不禁让我想起一个词——“社区商业”。这家理发店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它能长久存活,并不是孤例。


大家想想家附近是否也有那种好几年屹立不倒的店,比如:


·有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的菜肉店、小卖铺、餐饮店、洗衣店;


·有提高生活质量的美容美发、面包店、咖啡店、培训机构等;


·以及提供休闲娱乐的花店、宠物店、母婴店等等。


这些扎根在社区、目标客户面向社区居民、服务半径在3公里以内的店,所形成的商业形态就是“社区商业”。


过去,它们容易被忽视,而今天,他们开始显现出巨大的潜力。我为什么这么说呢?


3


从商业角度来看 ——过去,主流商业更多聚焦在CBD商业区,但随着购物中心黄金十年的过去,城市中心型商业趋向饱和,区域型商业格局也基本确定。


这时,“社区商业”就慢慢走到前台,成了一片可以挖掘的新蓝海。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 ——有数据显示,人均 GDP 超过 3000 美元时,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开始出现逆城市化、城郊化,这时商业业态也将从城市中心商业转变为社区商业。


在发达国家,社区商业占据了社会商业总支出的60-70%,而目前,在中国整体水平还不足30%。


这也说明,社区商业在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社区商业发展的不同形态


事实上,万科、阿里、全家等企业都在眼馋着这块蛋糕,并且早就开始行动了。


在这些专业连锁品牌的参与下、在互联网的冲击和影响下,社区商业所充斥的不再只是传统的夫妻店,反而产生了很多新变化。


那么,到底新在哪里呢?


4


第一,他们更重视用户关系。


城市中心商业的消费特征往往是一次性消费,比如你今天去那个商场吃了火锅,明天就会想着去吃浙江菜,而不会老是重复去一家店。


但你家楼下的茶餐厅,你可能已经去了N次了。


这时,你就是这家茶餐厅的超级用户,粘性非常的高。这就是社区商业用户的普遍特点。


社区商业要遵循的营销重点是去提高用户黏性,从而形成重复消费。


我一开始提到的那家理发店走的就是这个套路。还有我们单仁行之前提到的“钱大妈”菜肉店,也很值得研究。 我竟然被一家肉菜店的营销折服了!你绝对想不到 )点击可查看



社区生鲜超市丨钱大妈



5


第二,跨界的商业形态更加明显。


在日本,7-11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社区商业代表:


·跟其他便利店一样,7-11主要也是卖日常生活用品,而且品类繁多;


·除了商品外,7-11还会卖很多熟食,包括快餐、饭团、关东煮、咖啡等;


·最令人惊叹的还是它大量的服务,从水电费缴纳,到购买电影票、飞机票、景区门票;再到复印打印、考试报名、代买保险、寄送快递,甚至是照看小孩、进行ATM取款,7-11无所不能、无所不包。


7-11所满足的就是小区居民的日常刚需,因为居民的需求是极其多样性的,所以社区商业的跨界特点也更加明显。


现在,像全家、华润Vango等便利店品牌,也都出现了“餐饮零售化、零售餐饮化”的趋势特点。


另外,现在很多大城市住宅区集中出现了不少的风情商业街。


以深圳为例,包括了由政府投资改造的海上世界国际酒吧街、西丽366大街等;还有由房地产商打造的万科城风情大街、格澜郡风情商业街、中航风情商业街等等。


这些其实都是跨界经营、实现商业生态融合的代表。


6


第三,更重视体验式消费。


我们都知道,社区是与人衣食住行最接近、也是人停留时间最长的生活单元,更是网购环节中物流配送的最小单元。


因为“最后一公里”的限制,也因为线下体验的不可替代性,社区商业反而变成了受网购冲击最小的领域。


这正是传统商业逆袭的机会。


一方面,我们可以在线下通过门店提供极致的服务和体验,从而构建起线下运营壁垒;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线上去收集和分析客户信息数据,进行简单的商品交易,从而节省库存等成本。


这也是很多母婴店所采取的经营策略,还有我们之前介绍过的宠宠熊,也是如此。


最后一公里直达用户限制很多


7


第四,线上线下结合得更加紧密,催生了新的懒人经济。


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京东物流早在几年前就宣布和全国15个城市的万家便利店合作,为消费者提供“下单后一小时送达”的物流服务,像沃尔玛等超市也会提供几公里内的免费配送上门服务;


·再比如采取“半成品配送”模式的生鲜电商层出不穷,比如订菜网,还有我之前介绍过的阿里巴巴的“盒马鲜生”。


·还有很多其他崭新的商业模式,包括代购跑腿公司、社区交友APP,还有一些转型的家政企业。


比如荣昌洗衣(e袋洗),还有“e家洁”都混得风生水起。其中e家洁模式值得研究,它号称是家政领域的“滴滴打车”,有家政需求的用户可以通过e家洁APP,基于手机LBS寻找社区附近的阿姨,并查看这些阿姨的基本信息和评价。


总之,新的用户关系、新的商业形态、服务体验的加强、以及线上能力的应用,正在将原本那些可有可无的消费需求,转化成具体的市场商机,而这些也会进一步刺激社区商业的发展。


对于社区商业未来的发展潜力,我们拭目以待。


感谢各位的的聆听,如果你觉得有所启发,欢迎分享转发哦。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 |黄良慧 排版、剪辑 |赵睿


——EN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