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海高院
司法为民,司法公开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电建  ·  开门红 | ... ·  2 天前  
老铁股道  ·  A股:真牛逼,杀疯了! ·  2 天前  
老铁股道  ·  A股:真牛逼,杀疯了! ·  2 天前  
中国电建  ·  亚冬会时刻 | 中国电建为冰雪之城添动力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青海高院

2月1日施行!最高法发布婚姻家庭纠纷重要司法解释

青海高院  · 公众号  ·  · 2025-01-16 09:15

正文

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二)(以下简称《解释(二)》)及典型案例,对 夫妻间给予房产 父母为子女婚后购房出资 违反夫妻忠实义务将夫妻共同财产赠与他人 以及 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等 社会热点问题作出回应。


发布会现场。


夫妻间给予房产, 离婚时如何分割?


《解释(二)》就夫妻间给予房产行为在离婚时如何分割,明确了不同情形下的处理规则。


  • 婚前或者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当事人约定将一方所有的房屋转移登记至另一方或者双方名下, 离婚诉讼时房屋所有权尚未转移登记, 双方对房屋归属或者分割有争议且协商不成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诉讼请求,结合给予目的,综合考虑婚姻关系存续时间、共同生活及孕育共同子女情况、离婚过错、对家庭的贡献大小以及离婚时房屋市场价格等因素, 判决房屋归其中一方所有, 并确定是否由获得房屋一方对另一方予以补偿以及补偿的具体数额。 也就是说给予方不能随意撤销该约定。


  • 婚前或者婚姻关系存续期间, 一方将其所有的房屋转移登记至另一方或者双方名下 ,离婚诉讼中,双方对房屋归属或者分割有争议且协商不成的, 如果婚姻关系存续时间较短且给予方无重大过错,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诉讼请求,判决该房屋归给予方所有, 并结合给予目的,综合考虑共同生活及孕育共同子女情况、离婚过错、对家庭的贡献大小以及离婚时房屋市场价格等因素,确定是否由获得房屋一方对另一方予以补偿以及补偿的具体数额。


例如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一,夫妻一方在结婚后将其婚前房产为另一方“加名”,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人民法院综合考虑双方婚姻存续已十年,但给予方承担更多家庭开销,结合双方对家庭贡献等因素,判决房屋仍归给予方所有,但酌定对另一方合理补偿。

规制以离婚方式逃债的行为

在司法实践中,夫妻以一方名义对外负债的情况下,有的意图通过离婚方式“金蝉脱壳”,将全部或者大部分夫妻共同财产转移给未负债一方,使负债方的偿债能力降低,损害债权人利益。《解释(二)》规定 如果债务人通过离婚恶意逃债, 债权人可以请求撤销离婚协议中的相关财产分割条款, 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最高法相关负责人表示,要特别说明的是,离婚协议中夫妻双方的财产分割往往会考虑子女抚养费负担、离婚过错等因素,并非一定均等分割, 不能简单以只要不均等分割就损害债权人利益为由撤销离婚协议 ,需要考虑婚姻家庭的特殊性,严格把握撤销标准。


《解释(二)》在总结审判实践经验基础上明确,人民法院应当综合考虑夫妻共同财产整体分割及履行情况、子女抚养费负担、离婚过错等因素,依法予以支持,在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的同时,避免损害夫妻另一方和未成年子女利益。


以违背公序良俗为目的, 处分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无效


民法典规定,禁止重婚。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解释(二)》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细化:


  • 一是明确重婚绝对无效的立场。 重婚违反了我国一夫一妻的基本婚姻制度,是违法犯罪行为,法律坚决予以否定和打击。


  • 二是明确以违背公序良俗为目的处分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无效。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为重婚、与他人同居以及其他违反夫妻忠实义务等目的,将夫妻共同财产赠与他人,夫妻另一方诉请返还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例如本次发布的第四个典型案例 ,夫妻其中一方未经另一方同意,将夫妻共同财产多次转给与其保持不正当关系的第三人,违背社会公序良俗,故该行为无效,法院判决第三人返还实际收取的款项。


父母出资购房, 子女离婚时财产如何分割?


在我国,父母为子女出资购房是普遍现象,子女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此类房产该如何分割?最高法作出回应,在保护个人财产权利的同时,注重维护婚姻家庭和谐稳定,肯定和鼓励双方对家庭的投入和付出。


根据民法典规定,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受赠的财产,除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以外,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最高法相关负责人表示,基于父母为子女出资购房的特殊考量,如果婚姻关系解除,父母出资购房的行为基础丧失,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应当考虑个案情况予以平衡。 夫妻离婚对分割共同财产协议不成时, 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鉴于实际生活中出资来源的复杂性,《解释(二)》区分两大类情况分别规定:


  • 一是,一方父母全额出资。 如果赠与合同明确约定只赠与自己子女一方,依照约定处理;如果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房屋不论是否登记在自己子女名下,都可以判决该房屋归出资人子女一方所有,以保障出资父母一方的利益;同时也要综合考虑共同生活及孕育共同子女情况、离婚过错、对家庭的贡献大小等因素,来确定是否需要对另一方予以补偿以及补偿的具体数额。


  • 二是,一方父母部分出资或者双方父母对房屋均有出资。 如果赠与合同明确约定,相应出资只赠与自己子女一方,依照约定处理;如果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因不同案件出资来源和各方出资比例不同,需要根据个案情况分别处理。


最高法相关负责人举例说明,比如双方父母的出资比例为2:8,如双方没有明确约定房产归属,具体分割时,一般可以判决房屋归80%出资比例的一方,但是并非一定给另一方20%的补偿,需要在考虑共同生活及孕育共同子女情况、离婚过错、对家庭的贡献大小等因素的基础上,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补偿比例可能高于也可能低于20%。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