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理论研究、实践总结、技术交流、方法借鉴、成果展示、信息分享的重要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安徽省应急管理厅  ·  “小火苗大杀手”致多人伤亡!近期易发,千万警惕 ·  15 小时前  
沈阳网  ·  游客在知名景区失联,官方通报→ ·  昨天  
沈阳网  ·  游客在知名景区失联,官方通报→ ·  昨天  
山西省应急管理厅  ·  山西部署开河期黄河防凌工作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

北京:规划“管家”服务城市精细化治理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  · 公众号  ·  · 2024-09-06 17:18

正文

滚动播放的视频、内容丰富的展板……9月2日,北京市责任规划师制度实施五周年成果展在中国地质博物馆室外展区与公众见面,在这里可以详细了解北京责任规划师。
作为首都规划战线上一支重要的专业力量,责任规划师正活跃在基层治理一线,在推动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社区服务等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推进规划实施与社会治理
“今年,《北京市责任规划师制度实施办法》正式印发,标志着已经为首都城乡规划落地实施奋战5年的责任规划师队伍,完成了从初创到成熟的成长期,真正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展览现场,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
北京的责任规划师,由各街道(地区)办事处、镇(乡)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和区规划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共同组织选聘,是为责任单元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陪伴式专业咨询和技术服务的独立第三方。其职责是协助各区街道、镇(乡)、片区推进规划、设计和实施工作,为责任单元提供全过程的专业技术服务,推进多方协商与共建共治,服务城市精细化治理。
“在北京,处于不同城市圈层的责任规划师因地制宜,根据首都功能核心区、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多点地区和生态涵养区各异的需求和情况开展工作。”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勘察设计处副处长陈广峰说,“尽管他们的具体工作各有侧重,但初心都是从规划领域的专业技术出发,为群众做好服务。”
据悉,为了解决城市建设规划落地实施难等问题,早在2004年北京就形成了责任规划师的初步构想,经过多年酝酿、筹划和推动,2019年责任规划师制度正式诞生。此后,随着责任规划师制度实施办法、工作指南、考核办法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这一制度在北京得以推广。
作为在全市范围推行责任规划师制度的城市,目前北京16个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全部完成责任规划师聘任,76家单位、328个团队、数千名从业人员和大量行业知名专家参与其中。他们深度参与了城市更新、街巷精细化治理、老旧小区改造、灾后恢复重建等重点工作,为属地提供全过程陪伴式技术咨询服务,并不断延伸专业服务领域,以优质的工作成效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朝阳区责任规划师团队组织活动助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深入基层推动城市更新

责任规划师的实践是技术性的,也是社会性的,在规划编制与实施过程中,与群众高品质生活之间搭建了“桥梁”。

5年来,北京各区责任规划师团队更深入地开展基础研究、了解区情,改进规划编制和实施;更细致地掌握民意、参与项目审查,保障规划落地实施;更接地气地为街道社区做好参谋、为公众解释规划意图,促成高质量的公众参与;通过跟踪陪伴项目决策实施、反馈改进规划,建立片区全周期服务闭环。

东城区和西城区是首都功能核心区,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街区更新和背街小巷精细化治理是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重点。

东城区责任规划师团队从推动规划落地、提供规划咨询、设计方案把关、施工监督指导、推进社区营造等5大方面系统开展工作,以技术顾问形式扎根街道,全程参与街道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搭建多方互动平台,精心打磨老城历史风貌。

西城区责任规划师团队结合各街道保护与发展的实际需要,用规划的思路、视角、方法,为基层治理提供有效参谋。特别是围绕北京中轴线申遗,团队开展了主题社区营造系列活动,打造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探访路线,传播古都中轴文化。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责任规划师团队打破行政辖区边界,推行责任规划师、责任建筑师“双师”制度,围绕提高城市精细化治理能力,开展了系列工作强化水城共融、蓝绿交织、文化传承城市空间特色。同时,团队通过开展常态化属地对接会等方式向社区解读规划政策,抓住社区治理痛点发起“新芽新生”小微城市公共空间更新计划,获得了各方的认可。

丰台区责任规划师通过开展特色主题调研、策划Citywalk(城市漫步)路线、参与城市更新、推动小微空间项目落地等,将特色城市空间转译成生动的城市故事。同时,他们全面摸排单元现状资源本底、公共服务水平、风貌基本特征、基层治理难点等内容,形成街道画像。

海淀区构建“1+1+N” 责任规划师架构体系,积极探索“党建引领、规划统揽、各方参与、为民服务”的基层规划治理路线,画好多元共治“同心圆”。5年来,团队服务全区项目数量累计共2171个,涉及落实总体规划、城市更新、服务基层治理等诸多方面。

石景山区责任规划师团队在街道规划咨询与相关项目技术支撑等方面持续发力,坚持为辖区内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如深入参与老旧小区体检评估工作,为老山街道编制“老山不老”整体复兴计划,以此为基础指导老山首钢小区的改造提升。在金顶街街道,责任规划师陆续开展院落诊断与风貌图则、1604街区控规、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区域规划综合实施方案研究,以及模式口保护规划等研究工作,陪伴式“深耕”地区,持续助力街道更新发展与转型升级。

顺义区责任规划师对标属地发展特色,聚焦生产空间开展城市体检评估,如完成后沙峪镇集体产业用地调查报告,并对后续用地使用和管理进行研究,强化拆违、腾退、利用一体化推进。

经开区责任规划师团队通过设计方案辅导、规范标准解答、工作流程讲解、成果质量把关等技术支持,担负起企业规划“管家”的职能,切实推进一批高精尖产业项目的落地实施。

房山区霞云岭乡责任规划师运用航拍开展地空立体灾情评估。

助力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

在面向生态文明的“多规合一”改革中,大兴、平谷、房山、门头沟、怀柔等地的责任规划师将更多精力放在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上,协助推动空间提质和产业发展,优化生产和生活空间布局,助力美丽乡村和生态环境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差异化开展特色类工作是大兴区责任规划师的主要工作方向之一。他们依托专业技术解决城市痛点,以工匠精神深耕属地发展,用创新思维助推社会治理,为提升空间品质、引领城市更新提供技术咨询、推进公众参与、践行规划宣传、推动规划实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责任规划师们重点聚焦城市更新,主动开展空间更新改造工作,打造高品质空间、推动共建共治共享;全程跟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和背街小巷提升,提供陪伴式服务,助力营造良好居住环境;积极保障废旧锅炉房和低效厂房更新再利用,不断完善配套功能。在乡镇地区,责任规划师结合属地特色开展差异化工作,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初见成效、机场周边高标准农田建设及河道沿线绿道景观修复,打造宅基地改革试点,精细化建筑空间设计,利用拆腾空间补足村庄基础设施短板,提升村庄人居环境品质,助力乡镇规划落实和高质量建设。

房山区责任规划师团队在《关于房山区责任规划师参与村庄风貌管控工作的意见》《农村村民宅基地规划设计技术导则》等文件的指导下,已开展4期规划政策系列宣讲,为乡镇基层工作人员讲解宅基地建房、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要点,着力打通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公里”。城关街道责任规划师团队通过发放4600余份问卷、6次调研、5次村民沟通会、10余次属地政府汇报会,提出“文—旅—城—人—产”闭环的城关复兴逻辑,推动产城、城乡“双融合”。

门头沟区责任规划师团队聚焦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乡村振兴、京西煤矿传统产业转型、生态涵养区新城建设与更新等方面,参与街区控规及镇域规划方案审查和技术指导,充分发挥规划“管家“的桥梁纽带作用。

面对生态涵养区的规划和发展,生态保护是责任规划师们高度关注的主题。在拥有“燕山明珠”密云水库、青绿互融的密云区,基于生态和规划双重视角的“生态责任规划师”团队应运而生。为全面掌握密云区生态本底和发展现状,该团队启动了覆盖密云全境的深度调研,细致了解密云山区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现状,撰写调研报告;走访长城沿线6个历史古村落,建立数据库,通过传统建筑活化利用,打造密云“长城村落”新名片;对矿区开展实地调研,挖掘矿山工业遗存价值,探索矿山遗址再利用新模式;聚焦密云水库水环境保护等重大课题,积极开展跨领域、跨学科的技术研究,参与水库植物减氮课题的研究工作;深入开展水环境调查、种植试验和数据分析,研究相关科学规律,为水库生态保护和乡镇环境协同治理探索更加合理的方法和路径。同时,他们还重点协助北庄镇开展“观鸟小镇”的谋划和落地,借力“北京观鸟经济带”建设和“五好两宜—和美乡村项目”,充分发挥规划设计业务能力,在提升镇区乡村人居环境品质的同时,助力盘活乡村闲置资源,谋划村庄绿色产业发展,打造密云观鸟经济第一站,助力乡村生态富民。

门头沟区责任规划师团队进行“23·7”特大暴雨洪涝灾后调查。

提升城市韧性建设水平

2023年7月,北京遭遇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多地受灾严重,面对灾后重建等特殊需求,责任规划师团队迎难而上。

灾害发生后的第一时间,门头沟区4支责任规划师团队徒步深入灾区开展调查,摸排受灾数据,为形成“灾损一张图”提供了重要支撑。团队还紧密配合各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单位开展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工作,陆续完成7个镇域、1个街道以及新城灾后恢复重建规划。

房山区为灾后重建工作构建了“责任规划师+责任建筑师”工作模式,组建了拥有170余名技术人员的“责任双师”团队,全程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团队通过无人机航拍,深入难以到达的受灾区域,科学认知受灾情况、山洪沟等致灾因素,助力灾情的研判和评估。规划师以提升城市韧性建设水平为目标,按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价结果,协同国土空间规划团队开展安置地块选址、规划优化提升等工作,精准服务重建规划工作。在周口店镇,责任规划师参与完成良各庄村拟安置地块地灾隐患排查、场地稳定性适宜性评价、地形图测绘等工作,高质量完成了灾后安置的试点示范。在霞云岭乡,责任规划师运用航拍开展地空立体灾情评估并建立三维地形数据库,搭建数据可视化模型,科技助力筛选适宜建设的潜力安置点。在史家营乡,责任规划师团队克服地形地况复杂、限制因素多等不利条件,联合工程团队开展地灾隐患排查与适宜性调查,排除安全隐患,先后提出7版方案、38块选址,保证重建安置需求。

在受灾严重的昌平区流村镇,责任规划师迅速行动,结合受灾情况,成立规划、建筑及市政专业团队,全力协助当地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针对村庄污水处理设施损毁严重的情况,他们入驻现场调研,形成调查基础设施损毁修复台账,加班加点研究修复设计方案。

探索智慧城市管理模式

提升城市治理能力,需要优质的规划,也需要先进的科技。北京部分责任规划师团队在数字赋能探索智慧城市管理模式、提升城市规划设计水平和精细化治理能力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在石景山区,为了有效提高街道管理效率、提升街道系统管理水平,鲁谷街道责任规划师团队提出并落地建成了一套鲁谷街道数据信息系统,整合居民小区信息、公共服务设施、 公共空间、公共绿地、静态交通系统及责任规划师以往工作数据,全面覆盖各类信息的综合档案、使用情况、改造情况等,构建鲁谷街道“小区—设施—空间—绿地—静态交通”基础数据库,形成责任规划师数字“驾驶舱”,以数字化赋能街道系统管理。

在昌平区,天南街道责任规划师团队与多家技术公司联合,基于空间遥感技术等搭建了城市社区级数字孪生智慧平台,不仅针对天南街道老旧社区制定了体检指标体系,探索社区更新、治理新模式,而且将情景规划方法与数字孪生技术结合,模拟开放空间绿地优先、均衡发展、停车优先三种规划建设情景,并实现了360°虚拟漫游。

在顺义区,责任规划师强化基础资料收集、项目信息咨询等工作,在拆违腾退、规划选址、项目报审等方面辅助开展数据统计、图斑核查、图纸绘制、意见咨询等工作,同时对后沙峪镇开展了GIS软件规划应用培训活动,提高了国土空间规划治理能力现代化。汉石桥湿地责任规划师团队围绕《顺义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0-2035)》《顺义区“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程》中对开展湿地建设工程的要求,实施了“基于GIS的顺义区汉石桥村和牌楼村城市内涝反演与治理分析”项目,对汉石桥湿地及其周边村庄水情进行了综合研究,并应用低空摄测技术支持科学分析、提供技术咨询,帮助完成了相关湿地恢复方案。

在房山区,责任规划师团队聚焦防灾减灾工作,建立三维空间地理信息模型,实现数据可视化,并使受灾评估及灾后选址更加科学客观。在三维建模的基础上,规划师们从自然灾害影响、地形地貌、交通区位资源环境等方面选取影响因子,对各项指标赋值确定权重,运用多因素加权求和法计算选址评价对象的综合分值,为指导灾后建设提供了决策依据和规划力量。

一个个具体的案例、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五年成果展为公众了解北京市责任规划师的初心和实践打开了一扇窗。这支队伍将继续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坚持首善标准和为民情怀,为首都规划实施贡献智慧和力量。

(以上图片均由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提供)


来源:i自然客户端
涉及大量规划内容!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保护和永续利用自然资源扎实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意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