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天、10轮次重叠大修、2400余人次人力调配、30000余张工作票……一组数据概括了金秋十月中核检修10轮次重叠大修,也展示着中核检修“一群人、一件事、一条心、一起拼”的干事创业精气神。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之际,中核检修迎来了2024年下半年10轮次
重叠
大修高峰期,全体检修人积极履行10²大修承诺(10²:10轮次重叠大修、“十全十美”大修举措、全体检修人百倍的信心),践行RBO可靠性大修理念,落实“十全十美”大修举措,以百倍的信心拥抱挑战,坚守湛蓝透明的核安全文化。
靠前指挥,精准施策。
10轮次重叠大修正值中秋、国庆,中核检修党委坚决落实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践行核安全文化“863基本动作要领”,坚持上下协同、目标一致,精心策划、良好准备、织密安全生产管理网络。期间党委班子成员分赴党建责任区开展督导和慰问,以上率下,带头履行10²大修承诺,践行RBO可靠性大修理念,落实“十全十美”大修举措,通过高风险作业视频抽查、远程参加大修日例会等方式坚守在第一线,这一系列“组合拳”措施有力保障了节假日的安全生产。
七分准备,三分实施。
每一次大修都是对中核检修技术、管理和人力资源的全方位考验。面临2024年下半年重叠大修,中核检修提高协调层级,由党委及总经理部担任协调总指挥。6月27日,组织召开重叠大修人力资源调度启动会;7月19日,组织编制大修管控“一张图”、“一张表”,通过“899”管控要素持续推进大修组织管理过程精细化管控。在大修开始前,根据大修工期分布图,使用大修“一张图”、“一张表”识别出各分公司大修管控难点,推进大修组织管理过程精细化。对各分公司所需人员进行了全面的技能评估和需求分析,根据大修项目的具体需求,中核检修从各地调配经验丰富的工作负责人500余人次、管理人员100余人次、技能人员1800余人次,确保信息的实时传递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统一思想,同频共振。
为迎接10轮次重叠大修高峰, 8月30日,中核检修组织总经理部成员、总部各部门负责人、各分公司班子成员进行了“履行10²大修承诺”签名仪式,进一步提振信心,表明决心。以“三个不相信”的决心拥抱挑战,践行RBO可靠性大修理念,承诺“十全十美”地完成大修各项生产任务。各分公司以员工可见的方式开展“10²大修承诺”宣贯,以现场为主阵地,以奋斗者、担当者为中心,形成上下一盘棋。
数据驱动,智能决策。
中核检修在核电大修人力资源调度上,实现了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转变。利用先进的工程管理系统,结合大修项目的实际需求,对人力资源进行了精准调配。通过数据分析,系统自动预测各阶段工作量的变化趋势,并结合员工的技能水平、工作经验等信息,自动匹配最优的人力资源配置方案。这种智能化的调度方式,不仅确保了关键岗位人员的及时到位,还有效避免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和闲置。
破壁合作,无缝对接。
为了实现核电大修工作的高效推进,中核检修打破了传统壁垒,建立跨专业的协同工作机制,成立由多个专业团队组成的联合大修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大修工作的各个环节。指挥部下设管理团队、安全质量管理、技术支持、物资供应、后勤保障等多个专项工作组,每个小组都配备专职协调员,确保信息流通顺畅,决策执行迅速。在大修期间,中核检修协同业主等单位共同设立集中办公点,实现资源的快速调度和问题的即时解决。通过定期的跨部门协调会议和即时通讯平台,各小组能够迅速响应现场需求,实现资源的无缝对接和高效协同。
科技赋能,提升效率。
中核检修积极引入数字化手段,通过“数字化”寻求解决方案。通过工程管理数字化改革,实现了从组织架构、员工技能管理、工时管理到资源管理、考勤管理、数据看板等业务流程的全面数字化。这种数字化改革不仅提高工作效率,还为大修精细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核电大修项目中,中核检修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了对大修管理的实时监控和动态调整。通过数据分析,准确预测人力资源的需求变化,并提前进行调配和准备,确保人力资源的充足供应,提高大修工作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强化协同,合力迎战。
中核检修牢固树立“协同增强整体功能”的基本理念,强化全局意识和系统观念,聚焦机组大修,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提升用工效率。昌江分公司作为本轮重叠大修中的第一家大修单位,充分发挥组织能力,倒排大修人力计划,梳理用工保有量,低低水位结束后按时按量进行人员转场,保障后续大修顺利实施;海盐分公司为多个大修提供人力支持,有效保障昌江、福清分公司低低水位阀门、电动头检修等重点工作;连云港分公司主动担当成为石岛湾首次大修检修主力军,同时选派骨干支援海南核电107大修……一个个机组大修协同故事,既践行了“修核无人见 存心有天知”的检修工作文化,又彰显“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执行力,全体中核检修人用行动保障核电运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