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先生曾在回复一位充满困惑的年轻人的来信时说道:“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的太多。”只琢磨,不学习,或者学的少,难免囿于成见。人们所期待的久思后的顿悟,其实是学遍古今后的豁然开朗。
最新《中欧商业评论》经管图书榜奉上,相信这些书中的理论概念和经验教训会对你的思考带来更多的启发。
烤面包机坏了的时候,没有人会为它难过;它烤糊面包的时候也没有人责备它。但如果人工智能不仅在智力上达到人类水平,在行为上也和人类相似,那么,人们的看法可能就不同了。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5月
沙纳汉所定义的“技术奇点”是指当人类水平的人工智能发展起来之后,超人类水平的人工智能将会很快出现。当这个重大转折点到来之后,超级智能将会拥有和人类类似的基本动机和价值观,包括求知、创造、探索、提高和取得成功的欲望,当然还有同情心。在此基础上,沙纳汉的思虑更远,他看到了道德冲突、大脑全真复制、意识上传、多重身份、权利与义务界定这些尚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陈禹安)
每一位雇员在网上都是公司的公关专员,聪明的雇主会利用雇员的这种技能为公司服务,而不会将它视为一种累赘。作者:[美]兰迪·扎克伯格
译者:谢天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5月
这本书是我们畅游社交媒体及互联网不可或缺的路线地图。但是乐享指尖下强大技术的同时,能否确保与网络的关联不会影响到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这也是个问题。实际上,这两种生活其实已经融为一体。我知道它们无法分开,所以这个唯一的生活必须是真实的。所以,其实没有秘密。君子无他,善假于物。(刘军元)
记录一个人的公共行为可能也是合法的,因为一个人来到世界的时候,并没有大致的“隐私权期望”。未来立案将不得不对数字跟踪程度的合法性作出决定。作者:[美]迈克尔·费蒂克、戴维·C·汤普森
译者:王臻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5月
有专注B2C的企业家朋友说,经济萧条时期,做生意赚钱其次,做大客户数量第一。原因很简单,基于个体的大数据最值钱。这个结论在书中得到了印证:它所描述的即是一幅信誉经济时代的商业图景,具体而生动地呈现了个人数据产生的多种途径。
更牛的是,“大数据分析”预测的发展正在催生商业新模式——“信誉经济”的崛起,数字信誉正成为比金钱价值更高更“富有”的资产。(刘军元)
如果我试图去回应所有的攻击,那我一定会忙得不可开交,什么事都做不成。我唯有尽己所能,殚精竭虑,坚持到底。如果结果证明我错了,即使是个天使发誓说我是对的,也无济于事。作者:[美]本·伯南克
译者:蒋宗强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5月
作为自1929年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带来了太多的经验与教训。但是,从暴风眼的美联储主席任上看待2008年金融危机的全过程,可能伯南克会比大多数人更有发言权。因为只有站在那样的高度才会知道这个世界曾经多么危险,就像他的同事、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说的:这是一场峭壁边缘的跳舞,一旦失足底下就是万丈深渊。
本书从序曲、危机、危机余波三个方面依照时间轴的脉络娓娓道来。所谓突如其来的危机,其实事事都有预兆,但是未来却无法预见,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每一步都需要勇气去行动,哪怕背负上国家罪人的骂名。(江瀚)
在这个生态中,我们的企业、教育与个人知道该如何建立一个有益的绿色闭环,以帮助将近半数的失业人员再就业;在这个生态中,我们知道社会里企业的形态、竞争机制甚至社会保险制度会面临什么样的选择,又该如何做才能让社会经济良性运行。最终,在这个生态中,机器人做的将是机器人该做的,而人的价值自有它的去向。作者:[美]杰瑞·卡普兰
译者:李盼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4月
这是一本带有未来探索性质的科学预言书。随着人工智能的全面化发展,将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总结为:一是社会分工的变革性重组。在分工高度专业化的今天,机器人可能会随时取代掉你赖以为生的工作,如果这一天真的来了,我们该如何面对失业?面对生活?二是中产阶级的结构化崩解。对于人工智能而言,创造价值很容易,人类被其取代更不难,但是人类的价值观体系的崩塌可能问题更大。三是对人类自我意识的进行式觉醒。人工智能带来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人类进化的一次刺激,刺激人类变得更有创造性来适应竞争。(江瀚)
我们可能欣喜地以为找到了管理的真谛,但最终发现不过是各种偶然要素的随机巧合。我们可能天真地以为靠自己的努力办成了大事儿,实际上不过是暗地里撞上了运气。我们可能自信地以为我们在创新,在做前无古人的创举,只是不知道别人早就尝试折腾过而无功归返。
作者:马浩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6月
马浩老师对于喧嚣有一种天然的免疫力,大概是因为洞穿纷繁表象,太阳底下皆无新事。他说,B2B、B2C、C2C、O2O、P2P概念满天飞,其实不就是通道战略吗?互联网思维貌似横空出世,但18世纪美国邮政系统的平等、开放、参与、互动,不就是互联网精神的精髓吗?有人说战略过时了,但再时尚的商业模式,不也需要战略来取舍和选择吗?……马浩老师超然抽离,娓娓道来,不疾不徐,这大概才是时代最稀缺的节奏。(王正翊)
(本榜单原载于《中欧商业评论》2016年8月刊,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