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红杉汇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是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在这里,红杉与你同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创伙伴  ·  欢迎你也加入创伙伴知识星球 ·  4 天前  
概念股逻辑  ·  节后,大盘要涨停? ·  5 天前  
概念股逻辑  ·  节后,大盘要涨停? ·  5 天前  
投行业务资讯  ·  一IPO即将上会!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红杉汇

面对压力,你可以化为动力,也可以无为而治|红杉汇内参

红杉汇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 2024-10-09 08:00

正文

[ 编者按 ]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我们经常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紧张和压力,这些压力可能源自职场的挑战,也可能来自家庭生活的纷扰。而我们常常需要投入很多努力来进行积极的调节,比如采取均衡饮食、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维持一个乐观的心态等。


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正视压力。一方面,我们可以尝试通过一些策略“化压力为动力”,促进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依靠每个人体内的自愈能力来管理压力,最终达成一种“无为而治”的状态。


每期监测和精编全球高价值情报,为你提供先人一步洞察机会的新鲜资讯,为你提供升级思维方式的深度内容,是为[ 红杉汇内参 ]



压力并非全然消极。


它是一种人们在遇到困难时所引发的担忧或精神紧张状态,是人体对挑战和威胁的一种自然反应。虽然会让人们有“紧张”感,但有时它能激励我们去应对生活中的难题。不过,当压力开始侵蚀我们的心理健康和家庭生活时,我们就必须采取行动了。


正如心理学家汉斯·塞利所言:“杀死我们的并不是压力,而是我们面对压力的反应。”当我们以积极的态度和适当的策略来管理压力时,是能够将压力转化为推动我们前进的动力的。以下几个层面的策略,或许能帮助你更好地在繁忙工作和个人生活之间找到平衡点。


 认知和思维层面


首先,理解压力是生活的常态,并接受它。其次,挑战消极思维,培养积极的自我对话。通过识别和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我们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压力。你不妨有意识地试着将“我可能会搞砸的”的想法替换为“我已经准备充分,我能够做到”来试试看。


而识别压力源是我们管理压力的第一步。明确是什么让你感到压力,是工作截止日期、人际关系还是其他什么事情?如果头绪太乱,你不妨将自己的心路历程记录下来,在记录的过程中这个问题会逐渐清晰。


行为和习惯层面


通过调整日常行为和习惯,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应对压力。例如,采用SMART原则来设定实际且具体的目标,用具体的(Specific)、可衡量的(Measurable)、可实现的(Achievable)、相关的(Relevant)、有时间限制的(Time-bound)的目标,将大任务分解成小步骤,使目标更清晰、更易于实现。而在这个过程中,有效的时间规划是减少压力的关键——它能帮助我们减少紧迫感带来的压力。


此外,健康的生活方式、身心放松活动都能够帮助我们增强心理韧性,更有效地管理压力。无论是规律的运动、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充足的睡眠,还是冥想、钓鱼、手工等兴趣爱好,当我们通过培养积极情绪、投入关系、找寻意义和成就,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压力的“影响力”会自然而然缩减。


社交和情感层面


社交支持和积极的情绪管理在缓解压力中非常关键。应对压力,无论是来自家人朋友的情感支持,还是专业的心理咨询、能力培训指导,都能够帮助我们渡过“难关”——有时候,仅仅是倾诉就可以大大减轻压力。


对于我们自己来说,面对压力,一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情绪波动,这个时候你不需要过于自责、紧张、沮丧,也不需要压抑自己的感受,你可以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纠结问题本身;为自己设定小目标,并在达成后给予自己奖励,提高你的动力和情绪;找到健康的方式来表达你的情绪,比如通过艺术创作、写作或运动……


管理期望


心理学家维克托·弗鲁姆提出的“期望理论”阐释了个体在决策行为时,会权衡期望、工具性和价值这三个要素。具体来说,个体会评估自己能否达到预期的绩效(期望),这种绩效是否能够带来奖励(工具性)以及这些奖励对个体的意义(价值)


有时候,我们的压力往往就来自于这种期望。期望不仅仅来自于自己,有时还有周围环境,例如家庭与职场等等。当这些期望过高或不切实际时,它们就可能成为压力的来源。此外,如果期望与个人的能力、资源或情况不匹配,也可能导致压力


面对这种情况,你需要调整期望,确保你的期望是现实的,并且与你的能力、资源和情况相匹配。同时,接受自己的局限,并对自己的成就给予肯定。面对来自他人的期望压力,你要主动与他人沟通你的期望和需求,以确保他们了解你的立场,并且确定哪些期望是最重要的,并集中精力在这些方面。甚至有时需要设定界限,学会说“不”,避免接受超出你能力范围的任务。


更重要的是,你应该专注并享受目标实现的过程,而不是只关注结果。当感到巨大压力时,也别忘了寻求朋友、家人或专业人士的支持哦。




每个个体都拥有强大的自我修复力量,即“自愈”。从医学的角度看,自愈是人体和其他生命体在遭遇外来侵害或出现内在变异等危害生命的情况下,维持个体存活的一种生命现象,它是生命体的一种持续的自发行为,不依赖于外部条件。从资源保存理论的视角来看,自愈的过程本质上是个体资源从受到外力冲击后导致的低水平状态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的过程,是个体资源不断补充和恢复的过程


自愈是普遍存在的。不仅生理层面,在心理层面,人类也有着天然的自愈能力。最新研究表明,认知行为疗法在改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方面疗效显著。这种方法的关键就是引导患者重新审视创伤时的痛苦因素,依赖于人的自愈能力,逐渐克服心理疾障。


而且,相较于外部帮助,自愈有着明显的优势。首先,自愈是自发性的,不依赖于外部的条件,因而能够在问题产生的第一时间及时地自动行动。其次,自愈的全过程不涉及其他主体,不与其他任何人产生信息的流通,因而具有最强的私密性。出于隐私保护的诉求,很多时候人们在面临压力时,不愿意将事件和自己的感受分享给他人,会让人们在沟通时产生顾虑。而自愈则能够最大限度降低信息的传播范围,不涉及其他人,保障我们的隐私。最后,自愈显然是更加精准的,是绝对的问题导向,是身体基于损伤而进行的修复,因而避免了寻求外部援助时由于信息失真而造成的潜在风险。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人们的自愈能力是有差别的。但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每个人都有着天赋的自愈能力。现在的问题是,要把这种能力发挥出来,以便它更好地尽到保护我们的责任。


面对压力,如何才能更好地激活我们的“自愈”能力?在《清华管理评论》的一篇文章中作出了详细的解答。具体而言,这一过程分“两步走”。如图所示:


认知阶段1

认清能力边界


当我们面临工作中或者其他情境下的压力事件时,应当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水平和能力边界,承认自己的能力是相对有限的。对于职场人来说,“能力的有限”可能来自很多客观现实,例如自身的工作年限较短、经验还不充分等等。这个时候,沟通就显得极为重要。


认清能力的边界还可以起到控制过度消耗的作用,这样可以保护自愈的基础。承认自己的“边界”,以积极的心态看待自己的短板,以长远的眼光逐步提升自己,不可急于求成、求全责备,能力和职位要求之间的良好匹配会让职业发展动力更加充沛


另外,认清自身的能力边界,才能够设置合理的目标。通过认清自身能力边界,提升自我认知,锚定发展方向,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当整个身心都放松下来后,自愈就拥有了良好的条件。


认知阶段2

接受消极特质


在反求诸己的过程中,最好能带着一种“自恕”的心态,这是让我们能够开始一段新的旅程的起点,也是自愈开始的起点。纠结于过去的错误,始终走不出过去失败的情景,带着这种患得患失的心理负担怎能有新的开始?人们对于过去的错误耿耿于怀,不仅对于历史没有任何意义,也无助于走好未来的路。


善待自己,放过自己,最重要的就是从悦纳自己的不足开始。这不是无奈的洒脱,而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之所以要追求卓越,就是因为认识到自己还不够卓越,才要通过学习不断改善。豁达一些,给自己时间,工作中的消极特质只有通过不断工作才能克服。


行动阶段1

转移注意力焦点,远离过敏环境


很多情况下,我们感到工作的压力难以消解的重要原因是我们长时间处在与工作高度相关的环境中。在这种环境中我们会产生联想和暗示,从而不能实现完全的放松。所以,当我们被工作的压力困扰时,可以试着远离与工作相关的环境,并且还要抑制与工作相关的思维,也就是全方位地将自己从“工作”中脱离出来。有意识地心理脱离,可以帮助我们保护和巩固自愈的成果。

 

另外,刻意引导自身的注意力,将其集中于令自己相对放松的活动中,会使自身更快、更彻底地减少工作压力的负面影响。研究表明,让我们放松的活动能够降低个体在工作过程中的敌意和害怕,有利于个体自信的树立和保持。此外,放松体验有利于个体的疲劳感减轻,并且有助于个体在后续工作的过程中,增强活力,提高自身工作的主动性。


行动阶段2

在工作之外的其他领域,寻求正向反馈


有时我们感到压力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失去了对事件的掌控感,也缺乏使事件有所好转的自信心。如果一定要从具体事件来恢复自信心,这恐怕是困难的,更有甚者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恐惧。而转换场景,通过对工作之外比较熟悉的领域或事件,人们可以间接地积累起对外界的掌控感,调整自身的状态,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


如果工作无法提供正反馈,可以在其它领域寻找。在研究工作家庭关系时,我们会发现工作角色和社会角色之间是存在着显著的互相促进的作用。正向反馈的获得本质上是对员工内在心理资源的补充,无论如何,自愈要基于内心强大的正能量。


(注:本文部分观点经授权转载于《清华管理评论》文章《原创 | 自愈:压力管理的“无为而治”》。)






推荐阅读




出海0-1:你是否忽视了这些问题?| 首席人才官

一些实用tips,帮你进阶为社交达人 | 创业Lifestyle

2024年搞笑诺奖速览:当严谨科学遇上幽默搞怪 | 红杉爱科学

这12条关于思考的原则,帮你做个明白人 | 红杉Library

昱言科技黄超兰:一位非典型的医药创业者 | 红杉Family


推荐文章
创伙伴  ·  欢迎你也加入创伙伴知识星球
4 天前
概念股逻辑  ·  节后,大盘要涨停?
5 天前
概念股逻辑  ·  节后,大盘要涨停?
5 天前
投行业务资讯  ·  一IPO即将上会!
1 周前
金融街15号  ·  支持地方产业升级中履行大行担当
7 年前
化妆师MK-雷韵祺  ·  2017最喜欢用的6件护肤好物,全部空瓶!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