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围绕调休话题展开讨论,涉及人们对工作的负面情绪和对人生意义的追问。文章指出追求人生意义是进化的本能,并通过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如何找到工作的意义及如何解答人生困惑。文章还介绍了《赵昱鲲·积极心理学45讲》这门课程,帮助人们科学系统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找到人生的意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调休引发的工作与生活负面情绪及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文章从调休话题入手,探讨了人们对工作的负面情绪,如连续工作带来的疲惫感,以及对人生意义的追问。
关键观点2: 追求人生意义是进化的本能
文章指出追求人生意义是人类的一种进化本能,大脑喜欢有秩序和可预测的感觉,寻找因果关系和规律可以减轻认知负担。
关键观点3: 积极心理学在解答人生困惑中的应用
文章通过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如何找到工作的意义,如何解答人生的困惑,并介绍了《赵昱鲲·积极心理学45讲》这门课程,帮助人们科学系统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找到人生的意义。
正文
虽然“每逢佳节要调休”,但是临近端午,关于调休的话题再一次登上了热搜。许多人依然无法接受节后要连续上六天班的事实。网上也随处可见对于“不调休”的探讨。
这些讨论的背后,其实也能反映出连续工作给人带来的负面情绪,以及人们对于工作意义的追问。
当我们由于无法摆脱生活压力并产生诸多焦虑情绪后,免不了会对人生意义产生怀疑。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Michael Steger经过研究后发现,某种程度上,这些对于生活的焦虑和疑问会
阻碍人们去实现自我
,导致人们陷入
三种无意义
状态中:
这种状态并不稀奇,因为我们平常关于生活的类似困惑实在太多了:
工作太累了;
这些问题令我们感到烦恼,却是终其一生都无法抛弃的议题。它们都可以归类为对人生意义的探讨,而
追求人生意义
首先是一种进化的本能。
我们的大脑喜欢有秩序和可预测的感觉,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喜欢自动进行归因和总结,寻找其中的因果关系和规律。这不但可以根据规律来预测未来,指导我的生活;也能减轻认知负担。
从这个角度来说,追求人生意义,其实是每个人对自己的生活所做的提炼和总结。
其次,从感受方面来说,美国心理学家Kirkpatrick发现,人类终其一生,也需要某种精神依恋。
所以越是迷茫的时候,越该唤醒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急需找到解开困惑的线头。
如何调整心态找到精神依恋,去遇见更优秀的自己?
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去让我们发现生活比最初想象的更有意义。
以工作为例。虽然对大多数人来说,工作本身没有什么意义。
但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人生的意义,来自于你和外界之间的连接。
也就是说我们和工作之间产生其他的连接可以赋予我们的人生丰富的意义。
试着从这个角度来思考,工作可以带来金钱的回报,所以我们首先可以跟工作产生钱的连接。但它能不能跟更多的东西产生连接呢?比如,它跟你的职业发展有关系,做得越久资历越深,职位越来越高;
再进一步想,如果把工作和自我的进化联系在一起,工作的意义就又多了一层。
在工作中,自我得到了成长,它还可以帮你发挥优势;
另一方面,把工作变成自己的兴趣,就能够从中找到更多可以享受的事情;
再往深层说,你还可以把工作和社会价值连接起来。
比如,你所做的事情跟谁有关?给他们带来了哪些影响?你对社会做出了什么贡献?
像这样,
从打工到职业到使命,你产生了更多对工作的连接,给你带来了更多满足感,工作也就成了有意义的存在。
由此可见,积极心理不是让你强行乐观,而是在有好事时开心,在有坏事时难过,在有关爱时感恩,在有不公时愤怒。它可以让你了解自己的情绪感受,也了解自己所拥有的能量,懂得如何去展露和发挥。
比起治疗心理疾病的医院,它更像你的
“心理健身房”
。
因为积极心理学的作用,在哈佛大学,选修“积极心理学”的人数超过哈佛王牌课程“经济学导论”。
三联中读联合清华大学心理学博士赵昱鲲上线了
《赵昱鲲·积极心理学45讲》
,在这门课里,
我们会为你搭建一个积极心理学体系,将赵昱鲲博士十多年的研究成果,结合自我决定理论,第一次公开讲述,让你科学系统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找到人生的意义,学会为自己做选择。
课程亮点
权威团队,带你深入积极心理学
本次课程主讲人赵昱鲲,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师从美国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是中国积极心理学应用的领头人之一;同时还有多位国内外资深心理专家担任课程顾问及审稿。
课程上线前经过多位业内专家深度测评,同时有200+用户参与内测,课程制作人根据反馈的结果进行了20轮审核修改,确保带给同学们最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