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华金融评论
清华金融评论杂志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承办。以分析经济金融形势、解读经济金融政策、建言经济金融实践为宗旨,设置宏观经济、央行与货币 、银行与信贷、资本市场、财富管理、互联网金融、国际金融等财经金融资讯栏目,敬请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大皖新闻  ·  美联储预计:2025年全年降息75个基点 ·  2 天前  
大皖新闻  ·  美联储预计:2025年全年降息75个基点 ·  2 天前  
金融深度  ·  市场情绪待释放,春节前行情即将到来 ·  3 天前  
国际金融报  ·  ETF还在卷!八家公募激战债券型新品 ·  4 天前  
金融早实习  ·  关于2025/2026实习的重要通知!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清华金融评论

张奥平、刘备:聚焦智能电网、拥抱海上风电——输配电设备行业投资展望 | 华山论剑

清华金融评论  · 公众号  · 金融  · 2017-06-18 20:31

正文


本文由《清华金融评论》与况客科技联合推荐

文/洞见资本投资研究中心总监张奥平

洞见资本投资研究中心投研经理刘备


编者按

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电力与输配电设备行业的现状;通过分析我国电力行业需求端低速增长、供给端结构调整的总体趋势,试判断我国输配电行业的驱动力与发展趋势;最后,基于我国输配电设备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寻求投资机会。

输配电设备行业是电力工业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发电、输电、配电、电能转换和电能消耗等各个环节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电工行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从输配电设备行业自身产业链来看,包括钢材、电气元件、化工材料、有色金属等上游原材料;中游的输配电设备制造商;以及下游的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和工业企业。

 

从上游来看,一方面,我国钢铁行业一直处于“高产量、高成本、低效益”的运行状态,钢材价格处于低位,另一方面,有色金属行业发展平稳,价格震荡下降,对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提供了较好的成本优势。

 

从下游来看,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行业的下游行业主要是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和工业企业。下游用户的投资、发展、价格水平以及运营状况,直接决定了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行业的投资、发展以及运营状况。

 

从输配电设备行业现状总体而言,全球输配电行业中ABB、西门子、GE占据较大市场份额,随着国内装备制造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国际市场竞争不断加剧。

 

且国内输配电行业特点鲜明,电压等级越高,企业数量越少,市场集中度越高,竞争越平缓;电压等级越低,企业数量越多,竞争越激烈。在相同电压等级情况下,高端市场竞争相对平缓,低端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较为激烈。

 

从行业细分来看,输配电设备中,变压器行业竞争激烈,呈现较强的两极化趋势,在500kV以上变压器市场生产厂家数量仅占全行业厂家的1%,呈现出寡头垄断的局面。高压开关行业已开始出现产能过剩现状,行业整体呈现较低电压竞争激烈,较高电压竞争平缓的局面。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具有数量多、规模小的特点。电线电缆行业生产集中度低,最大的企业所占的市场分额也不过在1%至2%。

 

目前,中国输配电设备行业正步入初级成熟期。截止到2015年10月,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行业企业数量7775家,较上年增加503家。2015年1-10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521.30亿元,累计同比增长7.44%;实现利润总额 1009.71 亿元,累计同比增长 21.51%。

 

其中,细分行业变压器、整流器和电感器制造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79.03亿元,同比增长5.03%,实现利润总额225.50亿元;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06.14亿元,同比增长5.14%,实现利润总额 403.43亿元。

 

总体而言,企业数量接近饱和,行业总体毛利率逐年下降,竞争剧烈。且行业处于低集中竞争状态,行业平均ROE水平为10%。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洞见资本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从输配电需求端分析,电源投资保持中高速增长。发电装机容量从2008年的79273万千瓦,逐年上升至2016年的164575万千瓦,增长率2015年达到近年峰值11.32%后,2016年降至7.9%。

 

输配电设备行业趋势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建设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80年代初至2000年,电力投资主要解决电源供给不足的问题,75%的电力投资投向发电侧,电网投资只占25%。

 

第二个阶段为2000-2010年的十年间,电网建设占比逐步提高,特别是输电线路投资,对输电厂商的业绩拉动最为明显。

 

第三阶段为此后至2014年,电网建设投入超过电源建设投入。电网骨干网架日趋坚强。

 

第四阶段为2015年到未来10年,预计电力投资将逐步转向特高压、全球能源互联网、电网智能化。配电网、输电设备等售电侧建设将更加偏向于配电设备和用电设备的建设。

 

目前随着全社会用电量低速增长,可再生能源占比逐年提高,在全国发电量结构图中,水电、风电、以及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占比从2011年的15.7%逐步提升至2016年的24.84%。且2016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164569万千瓦,同比增长7.89%。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容量55817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比重33.92%,比上年提高约1.7个百分点。

 

如果从电力供需形势进行分析,电力需求侧表现为调整结构、换挡减速的状态。目前第三产业用电量增长11.2%,持续保持较高增速,显示服务业消费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突出;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长10.8%制造业中的四大高耗能行业合计用电量同比零增长。且电力消费增速近些年基本维持在4%的低位水平,如何更好地进行电力需求管理是未来电力行业的重点。

 

同时供给侧表现出结构持续优化的过程。首先,装机容量结构优化。2016年全国发电装机164569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容量55817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比重33.92%,比上年提高约1.7个百分点,电源结构继续优化,绿色比例上升。其次,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逐年提高。再次,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继续走低。2016年1~11月,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数为3434小时,同比下降了195小时。

 

从发展趋势来看,行业驱动力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行业驱动力一:智能配网建设带来了输配电设备市场新的增长点。

 

当前我国配电自动化水平覆盖率不到15%,而法国、日本的配电自动化覆盖率分别为90%和100%。西方发达国家一般都在70-80%。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电网输配电投资是电源投资的1.2倍左右,配电网投资是输电网投资的1倍多,而中国配电网的投资还不到输电网的一半。中国电力投资重点将逐步转向电网智能化及配电网建设,解决历史欠账。建设改造包括110千伏、35千伏电网结构加强,变电站的双电源及10千伏的环网供电,及电网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建设等。

 

且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也要求输配电设备制造业必须向质量效益型和智能型转变。设备制造的智能化和输配电设备本身的智能化将成为行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柔性制造为特征的智能制造系统设计,实现定制化的制造是输配电设备制造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智能配电设备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如:智能变压器、智能高压开关、智能性箱式变电站等。

 

且电网投资比重逐年提高。自2013年起,电网工程的投资受特高压、配网带动,已经超过了对电源领域投资,并且比例不断扩大。2016年,电网投资额占电力总投资额的比重达到61.28%。这与我国逐步成熟的电力基础设施,以及尚缺乏自动智能化的电网设施国情息息相关。

 

“十三五”时期,配网投资力度将不断加大,在 2015~2020年间于 配电网建设改造投资不低于 2 万亿元,其中 2015 年投资不低于 3,000 亿元,“十三五”期间累计投资不低于 1.7 万亿元。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洞见资本研究院整理)

 

行业驱动力二: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释放输配电设备新的需求空间

 

目前,电力消纳问题依然突出。我国风电太阳能(西北)和水电(西南)的富集地区往往不是电力的主要消纳地区。因此在“十二五”期间因大规模的建设导致上述地区的风、光和水电出现大面积的废弃现象。风电与太阳能发电以14%的装机占比仅仅发送了5.3%的电量。2016年平均弃风率17%,平均弃光率20%左右。

 

追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

 

一是电源侧灵活调节电源比重偏低,导致系统调峰能力严重不足。抽蓄、燃气等灵活调节电源比重仅为6%,火电调峰能力只有50%左右,而且在弃风、弃光严重的“三北”地区,供热机组占比超过40%,调节能力仅为20%。

 

二是在电网侧,西北电网和东北电网电力外送能力只有当地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的27%和12%左右,外送通道不足和现有部分通道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同时存在,难言在更大范围内消纳可再生能源。

 

三是在负荷侧,促进需求侧响应的价格机制不完善,需求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也较低。

 

随着《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发布,明确指出“十三五”期间将建成1700万千瓦、开工建设600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要求电网公司加大投资力度,建设新能源并网及输送工程。2016年,国家电网公司750千伏及以下新能源并网及输送工程总投资91亿元。因此未来将建设配套电网,智能电网,促进新能源电力的就近消纳。

 

投资机会分析

 

第一,配网建设相关输配电设备投资机会在于政策护航、配网建设有望提速,且增量配网放开,推动配网投资加速;PPP模式也有望带动配网建设,相关输配电设备领域机会凸显。

 

为加快推进配电网建设改造和推动转型升级,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先后发布了《关于加快配电网建设改造的指导意见》和《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确立了我国“十三五”期间配电网建设改造的基本指导思想并规划了2015-2020 年2 万亿的配网投资规模;2016年,国家发改委规划实施了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工程,五年内国家电网规划投资5222亿元,南方电网规划投资1300亿元,共计投资达6522亿元;

 

且2015年随着新一轮电改的拉开序幕,配网建设运营成为改革的主要领域,其中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按“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则单独核定输配电价,允许社会资本投资增量配电网成立售电公司,并拥有配电网运营权。

 

此次国家发改革委公布首批增量配网试点105家,将在投资建设配网同时带动相关配套设备的投资需求,相关配网一、二次设备将在新增配网建设过程中收益,以江苏宿迁港产业园增量配网改造项目为例,项目规划21.1平方公里,年用电量约5.4万千瓦,预计总投资规模在8亿元。以首批单个试点年用电量5亿千瓦时测算,预计首批105个试点总配网建设投资规模约在773亿元。

 

若按全国现有国家级工业园347个,省级工业园区1,167个测算,全年工业园区共耗电约1.27万亿度,若对全国工业园区进行增量配网改造约可带动1.88万亿的配套投资市场。

 

2015年国务院电改9号文明确提出“逐步向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放开增量配电投资业务,鼓励以混合所有制方式发展配电业务”。再次印证了该领域的运作模式,即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在未来的配电建设中,预计一些想不将不再由当地省网公司主导,而是交给当地民营资本,或是政府、民企各自参股该项目,分享受益。

 

不过,我国的配电设备生产商良莠不齐,市场高度分散。例如,国内低压电器生产企业已经超过2000家,但其中90%以上都是缺乏规模和核心竞争力的中小型企业(年收入低于5亿元)。要想协同政府一起,完成工业园区、城镇规划建设等大型工程,不仅需要强有力的产品优势,还将需要自带资金,做到设计、供应、建设、运营一体化,获得电改红利。

 

因此,未来民营资本参与投资,不仅会要求更高的产品质量和经济合理性,也会在后期需求侧影响、节能改造、以及园区共享云平台、储能等方面做好准备,以享受未来的政策红利。

 

第二,海上风电已经全面启动,政策与资源提高海上风电开发灵活性,且目前各国均纷纷布局海上风电项目,因此海上风电具备发展空间,推动相关输配电设备投资机会。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我国虽然在陆上风电新增装机的容量有所下滑,但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却呈现出大幅上升的趋势。在2016年一年的时间里,我国海上风电新增机装量为154台,容量达到了59千瓦,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4%,全国累计机装量达到了163万千瓦,已经超过了北欧风电强国丹麦跃居世界海上风电装机排行榜第3位。

 

虽然目前我国海上风力发电制造技术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差距,但这个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在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十三五”海上风电规划中就明确表示,到2020年,全国海上风电开工建设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力争累计并网容量突破500万千瓦以上。以每千瓦单位造价13000-20000元来计算,我国海上风力发电行业的市场空间大约在1500至2000亿元之间。可以预见,海上风电发展在未来一段时间必将驶向快车道。

 

在政策体系方面,国家能源局在2017年初印发了《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明确国家能源局今后将不再统一编制全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方案,由各地区按照规划核准项目。这将进一步提高海上风电开发的灵活性,调动沿海省份发展海上风电的积极性。

 

《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及《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风电项目电价可与当地燃煤发电同平台竞争。风电实现并网侧平价上网,4毛/千瓦时。但是,电价改革尚未涉及海上风电,国家推动海上风电发展的意图显而易见。

 

与此同时,2016年全球海上风电投资总额达到299亿美元,同比增长40%,创下历史新高,欧洲依然是最大的海上风电投资区域市场,达到258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86%以上。中国海上风电投资也达到41亿美元。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日前发布了一份名为《创新应用前瞻:海上风电篇》,报告核心结论之一就是,如果全球经济一直朝着无碳化的方向发展,到2030年风电必将成为主力电源。国际可再生能源署认为,海上风电的总装机在2030年将达到100GW,但如果能够从政策层面使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占比翻番,那么到2030年海上风电的装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风电总装机将达到1990GW,其中海上风电占280GW。

 

而目前来看,我国海上风电建设仍处在起步阶段。成本高、法范标准不规范、技术方面等因素是海上风电亟需解决关键问题。这些归根到底是海上风电产业链不成熟的问题。但是,产业链的不成熟代表着市场机会的存在,中国海上风电产业在十三五期间一定会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和稳定的市场。所以,有先进技术和资源能力的输配电设备制造企业的发展机遇广阔。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电力需求减速换挡,同时电力供给结构转换,电力智能化,清洁化、自动化发展成为必然。电网建设投资超越电源建设投资,智能配网建设、新能源消纳设施建设将成为今后电力建设的重点与核心驱动力。且目前全球个国家都已经或正在大力开发海上风电,未来定会成为能源结构中的重要部分。因此,输配电设备下一步投资机会应聚焦于智能设备与海上风电相关设备。

 

本文编辑: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