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仍然感谢爱奇艺娱乐的收留,让我可以特约记者的身份再次来到戛纳国际电影节,嗨电影。
算起来,从出发到现在,来戛纳已经一周的时间了。这一周,真是相当充实又忙碌的一周,截至今早,我已经看了26个电影了。
一定会有网友质疑,你看那么多电影,能消化得过来么?
消化???
都已经人在戛纳了,还有时间想这些东西。戛纳之所以吸引人,正式因为你这一年期待的电影中,有一半都可能在这十天左右统统看光。有时候我自己都有点恍惚,我看到的真的是那些自己期待已久的片子么?因为幸福来的太猛烈,一时有点扛不住。
所以,人在戛纳,最大的感觉就是时间不够用,电影不够看,想自己有更多的时间,看更多的电影,尽情嗨,就最爽了。至于消化这件事,将来有机会可以再刷嘛。
因为今年是戛纳70周年,整体的竞赛单元水平还是可以的。迄今为止,虽然有几部有些小失望,但是整体不至于有太烂的竞赛片进来,基本都在水准线上,不过有些精彩,有些略平庸罢了。
也可以试着回忆下:
《自由广场》
导演
:
鲁本·奥斯特伦德
编剧
:
鲁本·奥斯特伦德
主演
:
伊丽莎白·莫斯 / 多米尼克·威斯特 / 泰瑞·诺塔里 / 克拉斯·邦 / Marina Schiptjenko
类型:
剧情
这是我在今年戛纳暂时印象最好的一部,虽然给他们评分我给了满分四星,但是心里的评分其实是豆瓣的四星。这部片子好就好在够有趣,满满知识分子的自我嘲讽。当然,也不排除首映场会有额外的加分,以及观众会产生笑的共鸣(不太确定自己一个人在家里看会不会也像在戛纳一样狂笑几十分钟)。
对当代艺术、对知识分子,尤其是对尴尬这件事的解构,特别深入,才会引起共鸣。所谓的体面都被戳穿。尤其是最后一部分,也是很多人觉得别扭的一部分,却也是题眼,因为被讽刺的从片中人,变成了在影院爆笑的观众,你会觉得有些不舒服、不自在,这个就厉害了。当然,影片确实还是有些问题,比如篇幅过长,后面节奏有些不对,总感觉再剪一剪,可能会更好,当然,这也只是个人的感觉。
唉,发现这么写下去,我今晚没法睡了。还是简单说说吧:
《玉子》
奉俊昊的《玉子》的可看性是很高的,尤其前半部分,很好看。首尔追逐的一场戏,也展示出奉俊昊在动作戏上面的能力,场面调度非常精彩,看得人一阵阵激动。
而影片另一个看点,则是特效制作的那个大大的动物——玉子。
特效这块真的是非常厉害了,回头你们看了就知道了。
几个欧美演员的表演也非常出色,杰克·吉伦哈尔基本嗨透了,这种夸张的表演,也非常适合这部带着童话味道的影片。
被很多人吐槽的其实还是动保的部分,我就不剧透了,但是,这其实是个没法解决或往深了说的事,而且,影片的核心也不在于此。这大概还是个ET或长江七号的情感设定。看还是能看的。
《敬畏》
看《敬畏》之前,还被集体清场,因为现场发现疑似炸弹的物品,影片也耽误放映了快一个小时。结果看新闻说,这好像是有人买了个炸弹形状的闹钟。。。。
??????
对此,我也无话可说。《敬畏》这个片,当真就是个恶搞喜剧,特别恶搞,特别喜剧。如果你要了解这个导演,其实除了《艺术家》,他之前也拍过一些恶搞的电影,比如恶搞007的电影。于是,你也就明白他这部的状态了。
影片的主角就是戈达尔,如果你很熟悉戈达尔以及他的那些作品,这部电影,你的乐趣一定超多。影片全程模仿戈达尔的拍摄方式,美术、剪辑、摄影、分段与字幕、间离等等,都特别戈达尔,然后,就是各种恶搞与黑,相当之欢乐。
不过,这么黑下去,一定有人不喜欢,所以戛纳表现如何,还真就不好说。同样,观赏性还是很不错的了。
《木星之月》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部,不过场刊评分那叫一个低。
当然了,去年我很喜欢杜蒙的《玛·鲁特》,场刊评分也很不好,所以也无所谓了。《木星之月》的亮点主要是在现实主义背景下添加超现实元素,这一直是我的G点,就好像更牛逼的阿比查邦。此外,本片个别场景和运动镜头实在玩得太嗨,有点目眩神迷的感觉,这也是我的嗨点之一。
《寂静中的惊奇》
托德·海因斯的这一部其实有些失望,毕竟一直很喜欢他。倒不是说这部有多差,只不过他的电影,只是这个程度,还是有些遗憾,总觉得可以更好看一些。
影片跟《雨果》一样,都是同一个作者的小说改编,也有着同样的迷影情结和儿童话题,只是相比《雨果》实在弱了太多。剧情非常简单,迷影情结元素也没那么足,整体感觉,70年代的部分会略强过20年代。还是不做过多剧透了,只是觉得,这部可以稍降低些期待。
《快乐结局》
迈克尔·哈内克的这一部,我觉得你们也可以稍微降低些期待。好还是挺好的,但还是略低于预期,在哈内克的作品序列里,也算不上特别突出的一部片子,说的也还是大家比较熟悉的那些事儿。
小女孩的角色估计会给你们留下些印象。
《散步的侵略者》
也有很多人在问这部,我觉得这在黑泽清这几部新片里。这一部算略好的,当然了,剧情仍然一如既往的WTF,感情戏也还是很幼稚,但是,可爱的细节还是有很多的,脑洞也很大。
至于松田龙平、长谷川博己、长泽雅美三个人的戏份。只能说,其实本片是两条线,松田龙平与长泽雅美一条线,长谷川博己和两个年轻演员一条线,所以,大家戏份挺平均的
《圣鹿之死》
本片结尾也收到了嘘声,或者说,是嘘声与掌声并起。
虽然,我也给了这部电影低分,但我倒是不认为这就说明《圣鹿之死》扑街了。只能说,这部电影由于过于匪夷所思的和剧情,以及挑战观众的视觉暴力,甚至声音暴力(如噪音一样的配乐),确实会有很多人讨厌。
当然,离奇的剧情倒也是这个导演一贯的风格了,毕竟他之前的《狗牙》《龙虾》也都是挺寓言式的故事。
《之后》
洪尚秀今年一共两部电影来到戛纳,一部是《克莱尔的相机》,伊莎贝尔·于佩尔与金敏喜等共同出演,去年在戛纳随手拍的东西,很随性,不过倒是把两个女演员拍得非常美、
真是少女般美好
这是我晚上拍的,隔一排坐,激动
而《之后》则是入围了主竞赛,从制作上《之后》确实比《克莱尔的相机》更用心,包括剧情上的小心思,甚至可以说,这是洪尚秀近期都非常用心,且有趣的一部了。不过,如今的洪尚秀,好与不好,大概也就是这个程度了。有点过于随性,惊喜也不多了。本片唯一的亮点就是,金敏喜这次是一个被误解和冤枉的角色,很有意思的设定。
哎呀,就这样吧,我要抓紧睡会觉,然后继续看电影了,还有差不多一周要拼。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