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微信公众号博客天下(bktx2012)授权转载,文 :刘潇然;编辑 :卜昌炯
中国老年群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从室内向户外“溢出”,发起一场场城市空间争夺战。他们的主要对手,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年轻人。
最新的例子发生在河南洛阳王城公园篮球场。6月1日,一部被冠名为“广场舞大爷围殴篮球少年”的视频在微博走红。视频中,数十名大爷大妈围拢,将一名高个、赤膊的小伙子逼到墙角,群起骂之,进而挥拳相向。小伙子起先忍耐,后来忍不住反抗了几下,随即被打球的同伴拉开。
冲突源自对篮球场地的争夺。围殴事件之前,双方僵持了好几天,当事人之一的“兄弟篮球008”每天都在微博上进行视频播报。
在早前的视频中,年轻人提出“一人一半场地”,老人们表示“这么多人站不开”。后来双方起了争执,一位蓝衣大爷说:“你动我一下试试,我看你想花多少钱。”年轻人也不甘示弱:“别看你岁数比我大,你没我有素质!”
相关视频被曝光后,许多人参与讨论。微博是年轻人的主场,大多数人都站在年轻人一边
老年人争夺地盘,是为了跳广场舞——锻炼身体,这是个看上去无比正当的理由。作为在老年群体中普及最广的一项运动,广场舞几乎占领了中国每一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为了争取到跳舞的场地,老人们煞费苦心。搜索过往媒体报道,能看到这样一些新闻:
四川简阳市人民医院门外公路对面,停在人行道上的车常被大爷大妈们推到路中央,因为“占用”了他们跳坝坝舞的场地。
武汉汉口发展大道旁的一块小广场,曾违规刷上红色的醒目标语:“晚7点至9点,广场舞地方请勿停车。”
福州西湖公园,跳广场舞的大妈们和几个玩轮滑的男孩为抢场地起了矛盾,大妈们“赶”不走顽皮的男孩,干脆报警求助。
西安某小区广场,贴着这样的告示:“晚7:30到9:00,不要让孩子在广场内乱跑,若伤到孩子,后果自负!”
而被广场舞扰乱了正常生活的年轻人奋起反击:鸣猎枪、放藏獒、高层泼粪,甚至有居民众筹26万元买下高音炮“以噪制噪”……
现实正在以一种近乎颠覆的方式发生着变化。以往,老年人是深居简出的典型,爱往外跑的多是年轻人;现在恰好相反,互联网一代的年轻人成了宅男、宅女,老人们则走出户外,彰显出强烈的存在感。
“占地”行为也不单单发生在室外。上海徐汇宜家家居餐厅一度被中老年“相亲团”占据。喧闹、吵架乃至斗殴,使商场氛围骤变。宜家无奈发布《告顾客书》,要求先购餐、后入座,但老人们自有对策,买一块最便宜的面包,依旧我行我素。
宜家家居用餐区放置的“告顾客书”
以群体方式抱团出现,是老年人与年轻人对抗的主要方式。年龄是他们的天然铠甲,人数优势则让他们的主张具有不证自明的“合理性”。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罗赟在分析广场舞在中国兴起的原因时,认为跟现在跳广场舞这代人的经历有一定关系。他们经历了建国初期,经历了“文革”,经历了改革开放,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社会变迁,“没有稳定的价值观,不相信什么,最相信的是大家在一起”,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弱势的群体,时兴的文化娱乐产品都是针对年轻受众,相形之下,不花钱、易学、能有效解决孤独问题的广场舞,成为他们运动健身的首选。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郭宇宽,则从心理角度给出这代人热衷集体活动的解释——同样与他们的成长经历密切相关:“集体主义被高度提倡的年代,一种孤独的状态等同于一种危险的状态……一个人有独立的思想是危险的,只有跟大家在一起、参与大家的活动、跟大家一起喊口号、唱同样调子的歌,才是一种安全的状态,谁被这种群体孤立,是非常危险、恐惧的。”
在洛阳篮球场事件发生后,有人拿NHK纪录片《无缘社会》里的日本老人与中国老人进行对比。纪录片里,生活在大城市的日本老年人,受“害怕给别人添麻烦”的价值取向驱动,努力地将自己藏在年轻人看不见的地方,识趣地选择了“错峰出行”;中国的老人却热衷于与这个时代发生联系,寻找新的生活意义,关键时刻不惜与年轻人一战。
谈到代际冲突引发的群体对抗心态时,出演《摔跤吧!爸爸》的印度国宝级演员阿米尔·汗说过的一段话被舆论广泛引用。他说:尊敬长者,尊重的是他的行为,而不是年龄。
据国家统计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人2.3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6.7%;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5亿人,占比10.8%。照当前国际上的普遍观点(60岁以上人口占比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比7%,就意味着处于老龄化社会),中国正处于老龄化逐步加深的阶段。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
洛阳篮球场事件的处理结果是,王城公园管理方暂时关闭了球场,发生肢体冲突的双方当事人也在警察介入后达成调解协议。然而,面对不断扩大的老年群体,以及他们不断增加的对城市资源的需求,两代人之间的“战斗”或许才刚刚打响。而问题的真正解决,也远不止“关闭”这么简单。
关注PingWest品玩
发现更多有趣好玩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