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狐言论史
狐眼观文,狐言论史,游戏人间,无拘无形。但求良师,一日三省;但求益友,推腹置心。向广大朋友分享古今中外的文学大观,历史纵谈,大千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鱼羊史记  ·  男人开始嫌弃一个女人时可能表现出的4种行为 ·  5 小时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杜月笙善于识人于微末,曾与一个赌徒结拜,6年 ... ·  3 天前  
历史大学堂  ·  女人动情后,才会有的表现 ·  3 天前  
鱼羊史记  ·  女人这样给你发消息,说明想你入骨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狐言论史

刘邦和朱元璋能夺取天下,李自成却失败了,他的致命弱点在此

狐言论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9-09-27 10:51

正文

起兵推翻明朝,最后却功败垂成的“闯王” 李自成 ,在满清灭亡后,虽然作为农民起义军领袖,得到了部分肯定,不再被抹黑为杀人如麻,无恶不作的流寇。


但在以 《甲申三百年祭》 为代表的现代史家笔下,依然是个打进北京之后,就君臣上下迅速腐化堕落,只顾追欢逐乐,不以国事为念,不折不扣的“反面教员”。


直到顾诚先生于80年代的 《明末农民战争史》 ,才推翻了李自成是“流寇主义”的传统认知,以详实史料证明,李自成同样注重地方政权建设,设置节度使、防御使等管理地方军政,进京后努力稳定社会秩序,并未放松对军队的训练。


该书并将李自成的败因,归结为他将大批军队分派驻守各地, 出征山海关时,主力兵力不足,才被满清多尔衮和吴三桂联兵击败。

其实,这也恰好说明,李自成比之刘邦、朱元璋等从义军首领变为开国帝皇的成功者,最致命缺陷就在于 战略眼光不足


关外的满清政权,经过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父子历时数十年的苦心经营,此时已经是一个立国近30年,体制完备的稳固政权,并通过“三丁抽一”的强大动员力,有能力一次性在华北地区投入超过10万人的机动兵力,而且还是携带多门红夷大炮的步兵、骑兵、炮兵协同作战的大兵团。

清太宗:皇太极


在明清战争中决定性的 松山大战 中,皇太极倾其全力,十余万八旗大军苦战经年,一举打垮了最后13万明军精锐,并招降明军主帅洪承畴。


精锐丧尽的明王朝这才再难压制关内流民起义,终于让李自成得以从18残骑被逼入商洛山的窘境,到啸聚几十万部众,收编九边明军,兵临北京城下,逼死崇祯皇帝。


然而,李自成的大顺政权,犯下的最大战略错误,就是情报严重滞后,甚至不明白衰落已极的明朝,已经不再是其争夺天下的最大对手。此刻的满清政权,才是整个东亚大陆的最强的军政集团。李自成将大批军队分派各地,攻略甘肃、汉中、湖北、山东,也让自己的兵力优势化为无形。

李自成虽然如顾诚先生所说,在占领区域确实做了种种巩固政权、地方建设的努力,但因为相比于满清,崛起速度太快以至于政权基础远称不上巩固,就要仓促地和在关外厉兵秣马数十载的劲敌,在易守难攻的山海关,进行一场决定中国未来命运的决战。


当李自成亲率大顺军8万主力东征山海关时,吴三桂3万关宁军,并临时动员3万乡勇,凭借坚隘临城死战。满清摄政王 多尔衮 ,下令“三丁抽一”举国总动员,率领的十万以上八旗精兵,星夜南下,在两倍于己的敌军内外夹击下,李自成军队损失惨重,头号悍将刘宗敏重伤,中层将校折损无数,在京畿和河北地区再难立足,被迫仓促西撤。

李自成与其麾下大将刘宗敏:


到山西后,李自成再出昏招,处置严重失当。他本应自己坐镇太原,北守雁门西守太行,源源不断地从关中征兵征粮,力争守住这对河南和关中两大根据地至关重要的表里山河之地。

然而,因为此前在攻略山西时,因为 姜瓖 为首的宣大镇明军投降过快,也让喜出望外的李自成,改变了先扫荡山西,观望时局的原计划,对明朝降军完全不加改编,急匆匆就东进直取京城。

因此,当此大顺军撤出北京,降将人心浮动之时,姜瓖在大同轻易反叛,让晋北防线被满清轻松打穿,而李自成的选择竟是将主力收缩回关中,又不留大将率兵镇守太原,最后整个山西防线,在满清以优势兵力和骑兵集团多路合击下,迅速土崩瓦解。

满清英亲王阿济格,与姜瓖合力追击李自成:


几年后,姜瓖因为被满清冷待,举兵反正,让多尔衮耗费一年时间,集中全部北方军力,无数精兵强将,才勉强镇压下去,也足以证明,几年前的李自成,如果在山西地区经略得当,足够和满清周旋一年以上,为大顺政权争取宝贵的战略调整时间。

只可惜,就因为李自成又犯下 另一严重战略错误 ,仓促返回关中,如此则其根据地关中地区,也再无地利可言,关中、襄阳两大兵团更加呼应不灵:失山西则关中难守,仓促南下则湖广自然瓦解,导致了后续一系列的军事恶果。


与之相反,满清入关后,多尔衮以灵活而恰到好处的军政措施,大肆招降纳叛,得到大批旧明官吏兵将的踊跃效忠。然后,以满洲八旗精兵为核心,分路统带那些从明末边军转化而来的汉军八旗兵马,一路席卷珠帘收编各方势力降兵为绿营,兵峰近乎势如破竹,所谓“ 时来天地皆同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