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经络通全身
按摩、刮痧、艾灸、点穴等理疗方法和民间绝技,穴位大全、黄帝内经等中医知识,是中医理疗爱好者提升技能的学习宝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城市规划  ·  理论研究 | 县域统筹乡村建设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  9 小时前  
中国交建  ·  TOP20 | 二公局三公司:坚持稳中求进 ... ·  6 小时前  
中工国际  ·  元宵纳福 | 谜语藏智慧,花灯映团圆 ·  8 小时前  
中国交建  ·  王海怀会见上海申通地铁集团董事长毕湘利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经络通全身

这类食物吃得越多,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几率越大

经络通全身  · 公众号  ·  · 2024-08-01 19:50

正文

经络通畅 身心无恙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胃及十二指肠球部的螺旋状、革兰阴性、微需氧性细菌。据估算,全球几乎一半的人口终身感染这种细菌它不仅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还与胃癌等多种消化道疾病密切相关



世界卫生组织旗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其归类为“一类致癌物”。而我国最新的《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也明确指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是胃癌发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然而,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是,在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共同进餐的环境中,为何有些人会被感染,而另一些人却能幸免?


近期,一项崭新的研究揭示了其中的奥秘:那些日常饮食中频繁摄入“超加工食品”的人群,其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风险显著增高,最高可达2.17倍之多。


这类食物吃得越多,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几率越大


这项于2024年4月发表在《食品科学与营养》杂志上的研究,详细分析了150名患者与302名健康个体的饮食数据。研究中所指的超加工食品涵盖了糖果、蛋糕、非乳制饮料、乳制饮料、加工肉类以及快餐等多种类型。


研究人员推测,超加工食品导致幽门螺杆菌感染风险增加的原因,主要与其高盐、高碳水化合物的特性以及加工过程有关。具体来说:


1.高盐。超加工食品往往盐分较高,长期大量摄入会损害胃黏膜屏障,从而为幽门螺杆菌的定植提供有利条件。


2.高碳水。这类食品中的高糖分(如含糖饮料)可能参与了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机制,因为它们会延长胃酸化时间,增加尿素内流和细菌的氨产生。


3.慢性炎症。慢性炎症为幽门螺杆菌的生长提供了温床,而超加工食品在多种慢性炎症疾病(如代谢综合征和炎症性肠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4.加工过程。研究还发现,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群更倾向于食用快餐和油腻食物。除了快餐本身的成分(如钠、糖、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外,食物处理不当、卫生习惯不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也可能是感染风险增高的原因所在。


超加工食品都有什么危害?


“超加工食品”,这一概念指的是在已经历初步加工的食品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深加工的产品。这类食品往往添加了众多食品添加剂,并以其高糖、高脂、高热量的特性而著称。


以草莓为例,其自然状态下是新鲜水果;制成草莓酱后,便转化为加工食品;而进一步加工成草莓味蛋糕、草莓味糖果、草莓味饼干等,则成为了超加工食品的范畴。



在日常生活中,诸如薯片、汉堡、比萨、可乐、奶茶、饼干、蛋糕、火腿肠、方便面等食品,实际上都属于超加工食品。不知不觉间,我们的生活已被这类食品所充斥。而超加工食品所带来的危害,却远不止于此。


1.损害心血管。2021年3月,《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频繁食用超加工食品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且每日摄入量与风险呈正相关。研究发现,每日超加工食品摄入量每增加一份,心血管事件(包括冠心病死亡、心梗和脑卒中)的风险便增加7%,同时心血管病死亡风险也上升9%。在多因素校正后,这一风险关联依然显著。


2.导致肥胖。2020年,《国际肥胖杂志》上的研究揭示,全球肥胖率的急剧上升与食品体系的变化紧密相关,尤其是超加工食品的普及。这些食品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悄然加剧了体重过重的问题。超加工食品与额外的体重增加息息相关,进而推高了超重和肥胖的风险。


3.引发糖尿病、癌症等。2020年《营养素》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指出,在成年人群体中,超加工食品与超重、肥胖、心血管代谢风险、癌症、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肠易激综合征、抑郁症、身体虚弱以及死亡风险增加之间存在关联;而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超加工食品则与心血管代谢风险和哮喘风险增加有关。


最后,超加工食品还与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2020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一项研究,纳入了超过33万名参与者,评估了超加工食品对10种健康结果的影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