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改变自己
改变自己,不断进步,活出精彩人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混沌学园  ·  直面创业真命题,AI落地的十大疑惑 ·  5 天前  
印象笔记  ·  刘润年度演讲2024:进化的力量(演讲全文)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改变自己

斯坦福大学经典演讲:为什么你一直优秀,最终却沦为平庸?

改变自己  · 公众号  · 学习  · 2017-03-31 06:37

正文

时间不会等你

每天多一点反思

彭萦   改变自己主创

ZeeTea CEO | 创业者 | 撰稿人 | 性格分析师



我之前有一期会员语音主题是「毕业之后的成长速度为什么如此不同?」,在反馈里我们的会员 Clair 问:「为什么许多年后看之前的老同学,有的人已经优秀得遥不可及,有些人却碌碌无为终生平庸?明明是当时一起出发的人,这些差距实在让人咋舌。」


Peter Thiel 说过,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最大的风险就是不冒险!


你平庸,只是因为你一次次选择了平庸而已。

斯坦福大学经典演讲:为什么你一直优秀,最终却沦为平庸?

by 威廉·德莱塞维茨


我们中有太多人都把青春奉献给了四个字:「按部就班」。按部就班地上了高中、大学,读了研究生,找了工作;按部就班地找到了男女朋友,生了孩子。


在别人眼中,我们都是「优秀」的代名词,而你自己始料未及的是,在不断的「优秀」当中,我们却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了「平庸」。


1「你要做什么?」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With That?


我的题目提出的问题,当然,是一个经典的面向人文科学的专业所提出的问题:学习文学、艺术或哲学能有什么实效价值?


你肯定纳闷,我为什么在以科技闻名的斯坦福提出这个问题呢?大学学位当然是给人们带来众多的机会,这还有什么需要质疑的吗?


但那不是我提出的问题。这里的「做」并不是指工作,「那」也不是指你的专业。我们的价值不仅仅是我们的工作,教育的意义也不仅仅是让你学会你的专业。


教育的意义大于上大学的意义,甚至大于你从幼儿园到研究生院所接受的所有正规学校教育的意义。


我说的「你要做什么」的意思是你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我所说的「那」指的是你得到的正规或非正规的任何训练,那些把你送到这里来的东西,你在学校的剩余时间里将要做的任何事。


2 「有一天醒来」


Waking up one day


你是如何从活泼能干的 19 岁年轻人,变成了只想一件事的 40 岁中年人?


我们不妨先来讨论你是如何考入斯坦福的吧。你能进入这所大学说明你在某些技能上非常出色。你的父母在你很小的时候就鼓励你追求卓越。他们送你到好学校,老师的鼓励和同伴的榜样作用激励你更努力地学习。


除了在所有课程上都出类拔萃之外,你还注重修养的提高,充满热情地培养了一些特殊兴趣。你参加了许多课外活动,参加私人课程。你用几个暑假在本地大学里预习大学课程,或参加专门技能的夏令营或训练营。你学习刻苦、精力集中、全力以赴。所以,你可能在数学、钢琴、曲棍球等方面都很出色,甚至是个全能选手。


掌握这些技能当然没有错,全力以赴成为最优秀的人也没有错。错误之处在于这个体系遗漏的地方:即任何别的东西。


我并不是说因为选择钻研数学,你在充分发展话语表达能力的潜力方面就失败了;也不是说除了集中精力学习地质学之外,你还应该研究政治学;也不是说你在学习钢琴时还应该学吹笛子。毕竟,专业化的本质就是要专业性。


可是,专业化的问题在于它把你的注意力限制在一个点上,你所已知的和你想探知的东西都限界于此。真的,你知道的一切就只是你的专业了。


专业化的问题是它只能让你成为专家,切断你与世界上其他任何东西的联系,不仅如此,还切断你与自身其他潜能的联系。


当然,作为大一新生,你的专业才刚刚开始。在你走向所渴望的成功之路的过程中,进入斯坦福是你踏上的众多阶梯中的一个。再读三年大学,三五年法学院或医学院或研究型博士,然后再干若干年住院实习生或博士后或者助理教授。总而言之,进入越来越狭窄的专业化轨道。


你可能从政治学专业的学生变成了律师或者公司代理人,再变成专门研究消费品领域的税收问题的公司代理人。你从生物化学专业的学生变成了博士,再变成心脏病学家,再变成专门做心脏瓣膜移植的心脏病医生。


我再强调一下,你这么做当然没有什么错。只不过,在你越来越深入地进入这个轨道后,再想回忆你最初的样子就越发困难了。


你开始怀念那个曾经谈钢琴和打曲棍球的人,思考那个曾经和朋友热烈讨论人生和政治以及在课堂内容的人在做什么。那个活泼能干的 19 岁年轻人已经变成了只想一件事的 40 岁中年人。


难怪年长的人总是显得那么乏味无趣。「哎,我爸爸曾经是非常聪明的人,但他现在除了谈论钱和肝脏外再无其他。」


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或许你从来就没有想过当心脏病医生,只是碰巧发生了而已。


随大流最容易,这就是体制的力量。我不是说这个工作容易,而是说做出这种选择很容易。或者,这些根本就不是自己做出的选择。


你来到斯坦福这样的名牌大学是因为聪明的孩子都这样。你考入医学院是因为它的地位高,人人都羡慕。你选择心脏病学是因为当心脏病医生的待遇很好。你做那些事能给你带来好处,让你的父母感到骄傲,令你的老师感到高兴,也让朋友们羡慕。


从你上高中开始,甚至初中开始,你的唯一目标就是进入最好的大学,所以现在你会很自然地从「如何进入下个阶段」的角度看待人生。「进入」就是能力的证明,「进入」就是胜利。


先进入斯坦福,然后是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再进入旧金山大学做实习医生等。或者进入密歇根法学院,或高盛集团或麦肯锡公司或别的什么地方。你迈出了这一步,似乎就必然会迈出下一步。


也许你可能确实想当心脏病学家。十岁时就梦想成为医生,即使你根本不知道医生意味着什么。你在上学期间全身心都在朝着这个目标前进。你拒绝了上大学预修历史课的美妙体验的诱惑,也无视你在医学院第四年儿科病床轮流值班时照看孩子的可怕感受。


但不管是哪种情况,要么因为你是随大流,要么因为你早就选定了道路, 20 年后某天你醒来,你可能会纳闷到底发生了什么:你是怎么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这一切意味着什么。


不是说在宽泛意义的事情,而是它对你意味着什么。 你为什么做它,到底为了什么呢。这听起来像老生常谈,但这个被称为中年危机的「有一天醒来」的情况一直就发生在每个人身上。


3 「创造新活法的能力」


Reinventing your own life


真正的创新,是创造新的可能性,是创造你自己的生活。


不过,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或许中年危机并不会发生在你身上。让我告诉你们一个你们的同龄人的故事来解释我的意思吧,即她是没有遇到中年危机的。


几年前,我在哈佛参加了一次小组讨论会,谈到这些问题。后来参加这次讨论的一个学生给我联系,这个哈佛学生正在写有关哈佛的毕业论文,讨论哈佛是如何给学生灌输她所说的「自我效能」,一种相信自己能做一切的意识。


自我效能或更熟悉的说法「自我尊重」。她说在考试中得了「优秀」的学生中,有些会说「我得优秀是因为试题很简单。」但另外一些学生,那种具有自我效能感或自我尊重的学生,会说「我得了优秀是因为我聪明。」


我得再次强调,认为得优秀是因为自己聪明的想法并没有任何错。不过,哈佛学生没有认识到的是他们没有第三种选择。


当我指出这一点时,她十分震惊。


我指出,真正的自尊意味着最初根本就不在乎成绩是否优秀。真正的自尊意味着,尽管你在成长过程中的一切都在教导你要相信自己,但你所达到的成绩,还有那些奖励、成绩、奖品、录取通知书等所有这一切,都不能来定义你是谁。


她还说,哈佛学生把他们的这种自我效能带到了社会上,并将自我效能重新命名为“创新”。


但当我问她「创新」意味着什么时,她能够想到的唯一例子不过是「当上世界大公司五百强的首席执行官」。我告诉她这不是创新,这只是成功,而且是根据非常狭隘的成功定义而认定的成功而已。


真正的创新意味着运用你的想象力,发挥你的潜力,创造新的可能性。


但在这里我并不是想谈论技术创新,不是发明新机器或者制造一种新药。


我谈论的是另外一种创新,是创造你自己的生活。不是走现成的道路而是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我谈论的想象力是道德想象力。「道德」在这里与对错无关,而与选择有关。道德想象力是那种能创造新的活法的能力。


它意味着不随波逐流,不是下一步要「进入」什么名牌大学或研究生院。而是要弄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而不是父母、同伴、学校、或社会想要什么。即确认你自己的价值观,思考迈向自己所定义的成功的道路,而不仅仅是接受别人给你的生活,不仅仅是接受别人给你的选择。


当今走进星巴克咖啡馆,服务员可能让你在牛奶咖啡、加糖咖啡、浓缩咖啡等几样东西之间做出选择。但你可以做出另外的选择,你可以转身而去。


当你进入大学,人家给你众多选择,或法律或医学或投资银行和咨询以及其他,但你同样也可以做其他事,做从前根本没有人想过的事。


4 「道德勇气」


Act on your values


比想象力更难的,是按自己的价值观行动的勇气。


道德想象力是困难的,这种困难与你已经习惯的困难完全不同。


不仅如此,光有道德想象力还不够。如果你要创造自己的生活,如果你想成为真正的独立思想者,你还需要勇气:道德勇气。不管别人说什么,有按自己的价值观行动的勇气,不会因为别人不喜欢而试图改变自己的想法。


具有道德勇气的个人往往让周围的人感到不舒服。他们和其他人对世界的看法格格不入,更糟糕的是,让别人对自己已经做出的选择感到不安全或无法做出选择。只要别人也不享受自由,人们就不在乎自己被关进监狱。可一旦有人越狱,其他人都会跟着跑出去。


在《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一书中,作者詹姆斯•乔伊斯让主人公斯蒂芬•迪达勒斯就 19 世纪末期的爱尔兰的成长环境说出了如下的名言:


「当一个人的灵魂诞生在这个国家时,就会有一张大网把它罩住,防止它飞翔。你们跟我谈论民族性、语言和宗教。但是我想冲出这些牢笼。」


今天,我们面临的是其他的网。其中之一是我在就这些问题与学生交流时经常听到的一个词「自我放任」。


「在攻读学位过程中有这么多事要做的时候,试图按照自己的感觉生活难道不是自我放任吗?」「毕业后不去找个真正的工作而去画画难道不是自我放任吗?」


这些是年轻人只要思考一下稍稍出格的事就不由自主地质问自己的问题。更糟糕的是,他们觉得提出这些问题是理所应当的。许多学生在高年级的时候跟我谈论,他们感受到的来自同伴那里的压力,他们想为创造性的生活或独特的生活正名。


你生来就是为了体验你自己的疯狂的:疯狂地打破常规,疯狂地认为事事皆有可能,疯狂地想到你有天赋之权去尝试。


想象我们现在面临的局面吧。这是对我们个体,对道德,对灵魂的一个重要见证:美国社会思想的贫乏竟然让美国最聪明的年轻人认为听从自己的好奇心的行动就是自我放任。


你们得到的教导是应该上大学去学习,但你们同时也被告知如果你想学的东西不是大众认可的,那就是你的「自我放任」。如果你是自己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的话,更是「自我放任」。


这是哪个门子的道理?进入证券咨询业是不是自我放任?进入金融业是不是自我放任?像许多人那样进入律师界发财是不是自我放任?搞音乐,写文章就不行,因为它不能给人带来利益。


但为风险投资公司工作就可以。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激情是自私的,除非它能让你赚很多钱。那样的话,就一点儿也不自私了。


你看到这些观点是多么荒谬了吗?这就是罩在你们身上的网,就是我说的需要勇气的意思。而且这是永不停息的抗争过程。


在两年前的哈佛事件中,有个学生谈到我说的大学生需要重新思考人生决定的观点,他说「我们已经做出了决定,我们早在中学时就已经决定成为能够进入哈佛的高材生。」


我在想,谁会打算按照他在 12 岁时做出的决定生活呢? 让我换一种说法,谁愿意让一个 12 岁的孩子决定他们未来一辈子要做什么呢?或者一个 19 岁的小毛孩儿?


唯一你能做出的决定是你现在在想什么,你需要准备好不断修改自己的决定。


让我说得更明白一些。我不是在试图说服你们都成为音乐家或者作家。成为医生、律师、科学家、工程师或者经济学家,这些都没有什么不好,这些都是可靠的、可敬的选择。


我想说的是你需要思考它,认真地思考。我请求你们做的,是根据正确的理由做出你的选择。我在敦促你们的,是认识到你的道德自由并热情拥抱它。


5「不要过分谨慎」


Don't play it safe


最重要的是,不要过分谨慎。


去抵抗我们社会给予了过高奖赏的那些卑怯的价值观的诱惑:舒服、方便、安全、可预测的、可控制的。这些,同样是罗网。最重要的是,去抵抗失败的恐惧感。


是的,你会犯错误。可那是你的错误,不是别人的。你将从错误中缓过来,而且,正是因为这些错误,你更好地认识你自己。由此,你成为更完整和强大的人。


人们常说你们年轻人属于「后情感」一代,我想我未必赞同这个说法,但这个说法值得严肃对待。你们更愿意规避混乱、动荡和强烈的感情,但我想说,不要回避挑战自我,不要否认欲望和好奇心、怀疑和不满、快乐和阴郁,它们可能改变你预设的人生轨迹。


大学刚开始,成年时代也才刚开始。打开自己,直面各种可能性吧。这个世界的深广远超你现在想象的边际。这意味着,你自身的深广也将远超你现在的想象。


文章来源于译言网,译者 MP_Yijia.

封面图 by Sébastien Thibault6


今天你做了什么改变


上一期的语音什么样的平台最有利于个人成长?,彭萦和「改变自己」的会员们分享了一个关于自我成长的公式,:一个人的成长 = 个人的成长 × 公司的成长 × 行业的成长 × 国家的成长。


国家是平台,行业是平台,公司也是平台。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如何选择平台?更有能力的人,听完语音后开始思考如何搭建平台?平台是杠杆,又如何使用平台的杠杆效应?


下面是精选的改变自己会员对彭萦 20170319 期语音《什么样的平台最有利于个人成长?》的反馈:


@会员 海鸥

听完语音是震惊的,是惶恐的,是不安的,是愤怒的,是庆幸的。感觉像是没有穿衣服的小女孩走在大街上(可笑的是寓言里的人物起码是国王,而我只是个路人甲),洋洋得意且浑然不知,突然有人当众戳穿我没穿衣服的事实。让我震惊的是,环境如此之迅速的让我舒适的走向平庸,让我惶恐的是,曾今的不屑变成了现在的模样,让我不安的是,迷失的自己出离了如此之远却完全不自知,让我愤怒的是,自认的勤奋努力还仅仅停留在激昂的新年计划,让我庆幸的当然是,时间还有,快速成长的可能性还在。


@会员 莲子

亲爱的萦,首先对原生家庭理论不能再赞同,我也是从十八线小城市考到全省前五十,进入上海交大念的金融学。所以当你说到,上海也就这么几所不错的学校,竟然没有交大!我要为交大正名!我受到妈妈的影响也极深,因为她跳出体系追寻自己的梦想成为小城市里的资深律师,也塑造了我如此不服输的性格。现在面临棘手选择,我相信只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向好方向走,会越来越靠近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


@会员 炸炸

听完以后觉得整个人被更新了一遍,说得太对了。之前彭萦做分享的时候提到这个公式我就觉得说的很有道理。这次在根据自己来想,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在纠结北京/南京,后来还是因为学校选择了南京。但现在找实习的时候,实实在在看到了两地的巨大差别,也看到了机会和人脉的不同。开始努力,去靠近最聪明的人,选择发展最快的行业,最有活力的城市。颇有种宁做凤尾不做鸡头的感觉。可是讲到对于创业公司和大公司的选择时,又像是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哈哈哈哈~总而言之,大胆去冒险吧。反正还年轻。感谢!


@会员 刘婷

一个人的成长=个人成长*公司成长*行业成长*国家成长,听完萦姐的语音,感受颇多,作为一个进入职场一年多的菜鸟,现在已经能适应社会的变化,但是内心还是会有些害怕,与不适应。这种担忧可能是自己内心还不够强大。但是自己也有一些疑虑:一个人的成长与个人、公司、行业、国家有关。萦姐的语音中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个人成长方式是提升、充实自己的头脑。


本周,彭萦的会员语音将会和「改变自己」会员分享职场人士如何通过晚上八到十点这段时间自我提高。之前忽视甚至荒废掉这段时间的你,确定不来学习一下这些自我提升的方法论吗?


现在点击阅读全文,加入「改变自己」会员,每周不到 4 元,开始关注自我提升,投资搭建自己的平台,每周语音给你带来不一样的经验与见解。本周日前加入,即可听到彭萦 20170319 的语音什么样的平台最有利于个人成长?》作为额外福利。

想知道会员能得到什么?↓↓↓点击阅读原文,10 秒钟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