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研之成理
夯实基础,让基础成就辉煌;传递思想,让思想改变世界。“研之成理科研平台”立足于科研基础知识与科研思想的传递与交流,旨在创建属于大家的科研乐园!主要内容包括文献赏析,资料分享,科研总结,论文写作,软件使用等。科研路漫漫,我们会一路陪伴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研之成理  ·  哈尔滨工业大学尤世界团队Nature ... ·  2 天前  
科研圈  ·  Nature 一周论文导读 | ... ·  2 天前  
募格学术  ·  降维打击?DeepSeek全球爆火,AI成为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研之成理

福大龙金林课题组:柔性COF有机半导体热π电子隧穿高效制氢燃料

研之成理  · 公众号  · 科研  · 2019-11-01 10:29

正文


▲第一作者 明金涛、刘爱; 通讯作者 龙金林,Maarten B. J. Roeffaers*
研究方向 太阳能到化学能转化研究
通讯单位 福州大学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比利时鲁汶大学
论文DOI: 10.1002/anie.201912344



本文亮点
1. MIS 结构 合成 体系的构建
设计了一种基于柔性共价有机框架(COFs)的新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MIS)光合成体系,该体系由绝缘体聚乙烯吡咯烷(PVP)覆盖的Pt纳米颗粒和亲水性 TP-COF 有机半导体通过静电自组装方式制备。


2. 高产氢活性、高活性稳定性、高转化频率:
基于 TP-COFs 的 MIS 结构光合成体系,在可见光照下 H 2 释放速率达到 8.42 mmolh -1 •g -1 , 反应 50 h 之后仍然保持活性,TOF 值为 789.5 h -1


3. M IS 光 合成 体系产氢机理解释
采用静电自组装的 MIS 结构光合成系统在 COF 半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形成垂直于 COF 半导体的静电场,借助静电场,n 型 TP-COF 半导体受光激发产生的热 π 电子隧穿 PVP 绝缘层到达 Pt NPs,将质子还原为 H 2 ,而光生空穴主要聚集在 TP-COF 中,在动力学上加速抗坏血酸的氧化,从而实现更有效的电荷分离和更大的光激发速率。


研究背景
光催化制氢是太阳能到化学能转化和储存的一种有效方式。共价有机框架(COFs)作为一种新型的晶体有机材料,有序的结构使其电子结构和化学功能在分子水平上得以调控,广泛应用于光催化制氢反应。因此,具有合适吸光功能的堆叠式 COF 晶态材料在新一代高活性人工光合成系统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研究出发点 COF 有适合产氢的价导带位置,内部有大量的 π 键堆叠,在有着光生载流子容易传输的优势上,也存在着光生电子与空穴也十分容易复合的致命缺点,因此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分离十分重要。MIS 结构能够很好地将光生电子传输到 Pt NPs 上,而空穴留在 COF 上,将两个半反应分离,提高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利用率。


图文解析
▲图1:金属-绝缘体-半导体纳米结构中用于水还原的光激发电子隧穿示意图。(A)具有超薄氧化物隧穿层和无机半导体的无机 MIS 异质结构的经典模型(B)具有 COF 半导体与聚合物封端的 Pt NP 组装而成的有机MIS纳米结构光催化剂。


▲图2:(A)在牺牲剂(SA)存在下有效进行光催化制氢的 Pt-PVP-COFs 光系示意图。(B)通过 DFT 计算沿{001}方向制备的 BT-COF 的 XRD 图案及其优化的结构和 A-A 堆叠分析。(C)通过 DFT 计算,沿 {001} 方向制备的 TP-COF 的 XRD 图案及其优化结构和 A-A 堆叠分析。


▲图3:Pt-PVP-TP-COF(A)和 Pt-PVP-BT-COF(B)的 TEM 图。(C)在抗坏血酸存在下在可见光照射下光催化产氢活性。(D)TP-COF 用于制氢的功能谱。
▲图4:(A)在 357nm 激发下的荧光光谱。(B)(a)TP-COF,(b)Pt / TP-COF 和(c)Pt-PVP-TP-COF 光催化剂在可见光照射下的光电流响应。(C)莫特-肖特基结 Pt / TP-COF 和(D)Pt-PVP-TP-COF MIS 光催化剂的电荷动力学和产氢机理。


总结与展望
这项研究证明了有机 MIS 结构的热 π 电子隧穿能够有效制氢。表征结果表明,MIS 结构不仅可以增强半导体部分的光激发和电荷分离,而且可以促进空穴氧化并加速 HER 反应。在可见光的照射下,TP-COF 的最大产氢速率达到 8.42 mmol h -1 •g -1 ,在 475 nm 处的最高表观量子效率高达 0.4 %。这项工作不仅为设计新型 COF 晶态有机半导体材料、设计构建高效人工光系统提供了概念指导,而且为发展有机半导体的 π 电子提取新策略和新方法提供了借鉴。


通讯作者介绍
龙金林,福州大学化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9 年获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物理化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2011 年 12 月至 2012 年 12 月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医药工程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 年 8 月至 2016 年 8 月公派到美国埃默里大学化学系进行访问研究。
现担任福州大学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自然(npg)出版集团 Scientific Reports 杂志的编委等学术职务,从事光催化基础与应用研究。重点致力于针对单点催化或光催化活性中心设计制备方法、催化剂构效关系、催化和光催化微观作用机制的分子识别等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
主持承担了 3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14 年获得校“旗山学者”奖励计划和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支持。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Nat. Comm.》、《PNAS》、《Energy Environ. Sci.》等国际重要 SCI 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100 余篇。受邀在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和学术机构做邀请报告 30 余次。授权中国发明专利 20 余项。
研之成理各版块内容汇总:
1. 仪器表征基础知识汇总
2. SCI论文 写作专题汇总
3. Origin/3D绘图等科学可视化汇总
4. 理论 化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