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和变化是现实世界的常态。在这种变化中,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巧合瞬间——在某一场合、某一时刻,“凑巧”的事情就会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上演。对于摄影师而言,要想捕捉这份巧合,就须有“看到”的能力。如果不具备这份能力,发现不了那些现实当中的巧合,是无论如何都不能体会其中的拍摄乐趣的,也就更别提能精彩捕捉那些吸引人心的巧合瞬间。
摄影中的巧合,可以算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极佳状态。所以,在天时、地利的条件之下,人的作为就变得非常关键。如何作为呢?
第一是动,试着去寻找巧合。摄影师与巧合的相遇是有一定概率的,这个概率在摄影师的努力寻找之下可以得到提高。比如对某些专题已了然于胸的摄影师,他们凭借着对拍摄对象和场景的熟稔,就可以有意识地去寻找那份巧合。
第二是静,所谓守株待兔。它依靠的是摄影师对拍摄对象和场景的综合分析判断,在此基础上采取一种以静制动的捕捉行为。
第三则是随时做好发现的准备。在自己的意识中置入一根对“巧合”敏感的神经,就可以确保在日常生活和拍摄中,更多地发现巧合。不过,发现巧合只是前提,不是目的。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能够将其精准地拍摄下来。因此,我们还要能寻找到恰当的拍摄位置和角度,并熟练地做到“人机合一”。
“人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占据一个合理的位置和角度。当巧合出现时,如果站位不准,本该出现在某地,却没有出现或被遮挡,就会错失良机。同时,如果你刚好出现在了某地,却因为没有根据画面需要谋求到一个恰当的拍摄角度,也会让画面效果大打折扣。在发现巧合之时,第一反应该是抬机先拍,而后则要迅速寻找合适的角度再行补拍。这么做是因为巧合的瞬间转瞬即逝,首先要能保证捕捉到画面,而后若有时间再找角度对之精彩表现。
这一过程中,得心应手地使用器材,无疑能大大提高摄影师在“巧合”出现时的瞬间反应和迅速捕捉的能力,从而提高拍摄成功率。而摄影技术,诸如决定性瞬间的把握、快门速度的掌控,以及构图、曝光等等,都是保证“巧合”画面可以更加精彩的必备条件,是我们在日积月累的摄影实践中要不断提高和研究的。
所谓多看更要多拍,能想还要多做,才能成就佳作。
对标 李晓 摄
点评:大天鹅与野鸭齐飞的场景形成一种巧合,它们不仅在数量和状态上呈现一种巧合,更在形式上展现着出奇的排列状态。二者在情态细节中各有差异,对比出了生动的视觉特征。打造趣味感的同时,也映照出了生命的律动与大自然的神奇。
不偷腥的猫 石佳峰 摄
点评:小猫看店的画面让人浮想联翩。规整的构图将店铺的诸多细节和形式以饱满的画面感生动展现,暖色调的渲染以及灯光营造出的温暖氛围,都让画面看上去充满了生活的温馨和真实感。
吸引 闫玉彬 摄
点评:坐在排椅上的年轻人做出了相似又统一的动作,富有节奏感,有趣的是每个人物在相似中又有不同之处,这种巧合的场景在作者对细节的精彩刻画下产生出足够的表现力。
交手 王浩洪 摄
点评:巧合在这张照片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墙壁上的彩绘图案与墙壁前打羽毛球的人物凑巧地相遇在一起,形成一种虚实“交手”的状态,在恰当的位置和形态捕捉中发挥出了巧合的戏剧感。
一米距离 戴安娜 摄
点评:作者是一个有心人,通过日常街边的观察,发现一些充满喜剧效果的巧合角度,赋予画面以独特的视觉魅力。作者通过借位,巧妙地将两位女子与儿童车上的风车玩具结合在一起,变平常为神奇。
对抗 刘传俊 摄
点评:作者对瞬间的把握是画面吸引人心的主要因素,足球运动员的动作情态刻画精彩,更为巧妙的是巧合效果——足球与人物的头部刚好重合,在争抢的氛围中产生出视觉趣味。
同步 崔玉平 摄
点评:巧合往往发生在动态之中。图中两只天鹅同步进入水中觅食的趣味形态看上去吸引人心,作者也恰巧在这一角度之下将之精准捕捉,从而让画面看上去趣味横生。
广告安装 周永华 摄
点评:两位安装广告的师傅恰巧与海报的人物形象形成巧妙的组合,并被作者恰到好处地捕捉下来,展现了作者的观察与抓拍能力,对称式构图强化了这种趣味性。
展翅飞 于波 摄
点评:通过角度的选择,利用瞬间捕捉与借位产生的新形式,赋予画面以吸引人心的视觉效果,运动员在起跳瞬间与背景元素重合,不仅强化了这项运动的特点,更让画面充满了巧合的幽默感。
盯 杨青 摄
点评:作者对瞬间有着较强的把握能力——两只一前一后在树上玩耍的小猫样貌形态相似,受到打扰紧盯镜头的样子吸引人心,呈分叉状的树干增强了形式感,更为巧合的则是小猫也同样展现出相似的交叉状态,让画面充满了巧合感。
相互映衬 谭锦恩 摄
点评:作者观察细致,构图生动,通过漫画猫与真猫的上下构置,营造视觉对比效果,在真假、大小和明暗间,展现出不同的巧合趣味,吸引观者去阅读和联想,达到了生动的表现效果。
脸 徐拥军 摄
点评:作者观察细致,构思巧妙,充满想象力。三轮车上的气球充盈整个画面,气球上的卡通图案与车座上的小狗“表情包”形成有趣的呼应关系,增加了视觉的吸引力和趣味感,展现了街头幽默的一幕。
扬帆起航 张树森 摄
点评:作者寻找了精彩的拍摄角度,在这一居中构图的角度之下,一大一小两组水鸟呈现出更加鲜明的“巧合”感,它们不仅组合得凑巧,而且各自情态也颇为到位,在水面映衬下,营造出美好温馨的意境。
虫蚀蛇画 米慧霞 摄
点评:虫子啃食叶片形成的图案与虫子的形态产生巧合的一致性,逆光下的塑形效果进一步增强了视觉上的趣味感,同时叶片的脉络也被生动展现,营造出一幅生命的画卷。
文章刊发于《中国摄影报》·2024年·第 52期· 4版
文、点评:高振杰
声明:本文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取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