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2H青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吉林市场监管  ·  【监管一线】通榆县市场监管局开展全县学校幼儿 ... ·  10 小时前  
中国安全生产网  ·  擅自改扩建、偷工减料、虚假鉴定!豆腐渣厂房压 ... ·  2 天前  
常州日报  ·  退钱了!明天开始预约→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2H青年

新年送你一份礼物

2H青年  · 简书  ·  · 2017-12-28 20:39

正文


01

去年年末时,我写过一篇《 <2H青年>2016总结:新闻篇 》,回顾了开通公众号半年里,自己关注过的一些新闻事件。在立足事实判断的基础上,从个人角度出发,作出了相应的情感判断和价值判断。

重新回过头来,我几乎没有勇气认真再读一遍。

那些事情明明才过去不到一年,却似乎再也无人关注,无人讨论,被遗忘在时间黑洞里。想必,这就是新闻事件本来的命运,注定速朽。然而,太阳底下无新事,今日发生的所有事情,只不过是昨日之事的翻新。变化的是时代和技术,不变的只是人性。

当新闻蜕变为历史时,就有了知古鉴今的作用。

重读我当时的一些观点,现在觉得有些思考过于浅薄,有些看法不免偏颇。但人总是要有勇气直面过去的自己,虽然稚嫩,可那些观点都是经过我的思考得来的。相比结论正确与否,我的思考过程更为重要。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关注新闻的原因:为了个体更好的生存和成长。

从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格外偏好新闻资讯,因为这事关生死。及早从同伴口中知道,哪里果树更大,哪里猎物更多,就意味着能获得更多食物,免于饿死。提前知道哪里猛兽吃人,哪里沼泽密布,事先避开,就能继续存活下去。而且,相比正面消息,人类天性更喜好负面的,引发情绪激烈反应的消息,哪怕是谣言。

在繁衍生息这个艰巨任务面前,稍有风吹草动撒腿就跑,远远胜过冷静思考细细分析。前者最多只是出出汗,后者却很可能丢性命。

尽管过去了亿万年之久,现代人类在信息偏好上,和我们的祖先并没有太多不同。而且,移动互联网时代里,信息过载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问题。热点事件层出不穷,真假消息泥沙俱下,不光挤占我们的时间和注意力,更是在消耗我们宝贵的情绪,误导我们的判断,影响我们的选择。

相比之前说什么信什么的来者不拒,吃一堑长一智的人们,学会了让子弹再飞一会,搬个小板凳静静吃瓜,坐等新闻事件反转。

02

在我看来,这依然不是应对当今媒体环境最好的办法。

我相信,如果一个人具备完备的常识,具有正常的逻辑思考能力,那么,在他眼里,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反转。事出反常必有妖。只要能理性控制自己的情绪,运用常识和逻辑去分析判断,依然能够从事件的大体轮廓里梳理出清晰的脉络,进而作出判断,指导自己的生活。

换句话说,我们接收到任何信息时,都应该把它作为思考和探索的起点,而不是直接当成拿来就用的最终答案。

所以,过去的一年里,我一直以这三个问题来提醒自己,调服脆弱易变的情绪:

1、是什么?

客观理性地分析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

2、做什么?

根据事实基础,结合自己的价值观,能做点什么改变。

3、怎么做?

基于事实和价值观,结合自己的处境,决定具体怎么做,有利于自身成长。

经过一年的反复练习,我还是很有一些心得。

看到某条新闻资讯后,我会首先评估跟我有无关系。如果是类似某半岛发射导弹,某明星公布婚讯的消息,我转身就走。这些事情跟我太过遥远,对我的个人生活没有半点指导作用。

要是与我有关,我会接着判断这里面有没有事实。要是没有事实,全是观点,不论这观点看起来温和客观,还是情绪饱满,我依然选择关闭页面。

看到事实,也不急着相信,我会试着查找更多更权威的信源,交叉印证,验证事实到底是什么。要不然,看众人悬浮在空中,扯着嗓子嚷来嚷去,比谁的声音更大,热闹倒是热闹,可于我有何益处呢?真想看热闹,选择多得是,为什么非要围观无聊的吵架呢?

完成事实判断后,接下来做价值判断。

同一件事情,我们经常会看到不同甚至相对的观点,这背后其实是价值观的不同。了解了对方的价值观,就自然能明白他为什么持这样的观点。这时候,即使不赞成,也不忙着反对,思考一下这种观点有无道理,可不可以借鉴,用来修正自己的价值观。

然后,仔细想一想,这些观点和结论对自己的生活和成长有没有帮助。如果有,那就化为己用,践行这种观念。如果没有,理清了价值观的差异,也是对自己思辨能力的有效锻炼。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